天天看點

激蕩四百年:屢戰屢敗盧循南下廣州,掃滅餘黨劉裕威震天下

激蕩四百年:屢戰屢敗盧循南下廣州,掃滅餘黨劉裕威震天下

本文是長篇系列文章《激蕩四百年》的第254篇

元興元年(公元402年)三月,孫恩第六次從海上登陸,進犯臨海。這一次,他沒有遇到劉裕,卻遇到了另一個狠人。

這個狠人是臨海太守辛景,在他的帶領下,軍民合力,将孫恩打得大敗,孫恩所搶掠的三吳男女百姓,在戰亂中全部被殺。

連續六次從海上發起進攻,都以失敗而告終,孫恩心灰意冷,絕望之下,他選擇了投海自盡。

目睹孫恩自殺,他的黨羽以及姬妾藝妓都痛哭流涕,其中一百人也跟着他一起赴死,信衆把這些人稱為“水仙”。

孫恩之死,雖不是劉裕親手造成的,但劉裕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正是他一次次擊敗孫恩,才讓孫恩最後萬念俱灰。

孫恩死後,其餘的部衆幾千人又推舉他的妹夫盧循為首領。

簡單介紹下盧循。和孫恩一樣,盧循也出身沒落名門,是盧谌的曾孫,神态風采清秀雅靜,多才多藝。

孫恩起兵時,盧循與他一同謀劃。孫恩性情殘酷,盧循時常勸止,是以很多人依賴盧循而得以活命,深受部下擁戴。

此時,朝局未穩,桓玄想以安撫的手段恢複秩序,以盧循為永嘉太守。盧循雖然接受了任命,卻依然為非作歹,成了官賊。

五月,盧循率領變民從臨海進犯東陽,桓玄派劉裕帶兵讨伐,大破之,盧循逃往永嘉。

元興二年(公元403年)正月,盧循派姐夫徐道覆進犯東陽。二月,劉裕率軍在東陽擊敗徐道覆,徐道覆退走。

鑒于劉裕的出色表現,桓玄将讨伐盧循的任務全部委托于他。五月,劉裕再次大破盧循,殺其大帥張士道。

八月,劉裕在永嘉又大敗盧循,乘勝追擊到晉安,一路上連戰連勝。盧循走投無路,隻好渡海向南逃走。

元興三年(公元404年)夏,盧循進攻南海郡,攻打番禺,廣州刺史吳隐之登城抵抗一百餘日。

十月初九的深夜,盧循發起猛烈襲擊,攻陷番禺,生擒吳隐之,焚燒官舍民宅,全城化為一片焦土。

于是,盧循自稱平南将軍,主持廣州事,将屍體、骨骸聚集在一起火化,在島上建立一個龐大的墳墓安葬,僅人頭髑髅就有三萬多個。

随後,盧循又命徐道覆進攻始興郡,生擒始興太守阮腆之。至此,廣州成為盧循的地盤,東晉因桓玄之亂無暇征讨。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春,盧循派遣使節前來建康進貢。此時,桓玄剛剛平定,朝廷百廢待興,劉裕決定采取招安之策。

四月二十一,東晉朝廷以盧循為廣州刺史,徐道覆為始興相。

搖身一變成為朝廷的封疆大吏,盧循得意洋洋,給曾經的老對手劉裕送去益智粽,言下之意是,能打算什麼,有腦子照樣混得好。

劉裕回贈以續命湯,潛台詞是你不妨多活幾年,看我以後再收拾你。

随後,盧循以前琅邪内史王誕為平南長史。王誕出身世家大族,不願和盧循糾纏不清,遊說盧循道:“我非軍旅出身,留在這裡也沒什麼用處。我一向被劉裕厚愛,如果能夠回到北方,一定會得到他的重用。這樣,不管是為公為私,遇到機會,我一定會報答您的厚恩。”

恰巧這時,劉裕寫信給盧循,讓他派吳隐之回去,盧循不從。王誕又對盧循道:“将軍扣留吳公,于公于私都失策了。孫策豈能不想扣留華歆?隻是一山不容二虎。”盧循被其說動,派他和吳隐之一起回到建康。

重回建康後,王誕被劉裕任為太尉谘議參軍,後轉為長史。感念劉裕的知遇之恩,王誕盡心輔佐,日夜不懈,成為劉裕的心腹之一。

劉毅曾做過劉敬宣的甯朔參軍,很多人将他視為英雄豪傑。

劉敬宣卻不以為然:“非常之人自有胸懷,何以見得他是人中豪傑呢?此人外表寬厚,但心胸狹窄,自視甚高,總想在别人之上,一旦掌握大權,也一定會因為犯上而招到禍患。”

劉毅聽說後,對劉敬宣懷恨在心,劉敬宣略有耳聞。

平定桓玄之亂後,在劉裕的力挺下,東晉朝廷以劉敬宣為江州刺史,但他自認無功,不應該位居劉毅等人之上,推辭不受,劉裕沒有答應。

劉毅得知此事後,深為不滿,派人對劉裕道:“劉敬宣并沒有參與勤王義舉,平亂的有功之臣才要論功行賞,他應該靠後一些。如果你顧念往日情誼,不妨給他一個員外常侍之類的官職。授予郡守,已經過于優厚,竟然還要将江州交給他管轄,簡直駭人聽聞。”

劉敬宣聽說後,更加惶恐不安,自行上表請求解去職務。為了平息劉毅的不滿,劉裕将劉敬宣召回做宣城内史。

四月,劉裕回到京口鎮守。随後,朝廷将他改任為都督荊、司等十六州諸軍事,加領兖州刺史。

此時,桓玄和桓振等核心人物雖已被平定,但餘黨仍在四處作亂。

五月,桓振的妹夫桂陽太守、章武王司馬秀因擔心受到牽連,和益州刺史司馬軌之陰謀反叛,很快就被平定。

與此同時,桓玄的餘黨桓亮、苻宏等人裹脅百姓,也在侵擾為禍地方郡縣,劉毅、劉道規、檀祗等人分别帶兵将他們剿滅,荊、湘、江、豫等幾個地方的局勢全部得到平安。

身為前秦太子,苻宏竟淪落到桓玄亂黨,可悲可歎。

随後,朝廷下诏,以劉毅為都督淮南等五郡軍事、豫州刺史,以何無忌為都督江東五郡軍事、會稽内史。

不久,北青州刺史劉該也舉兵叛變,勾結北魏為外援,清河、陽平二郡太守孫全拉起隊伍響應。

六月,北魏豫州刺史索度真和大将斛斯蘭趁機進犯徐州,圍攻彭城,聲援劉該和孫全。

劉裕派弟弟南彭城内史劉道憐和東海太守孟龍符率兵救援,斬殺劉該和孫全,北魏軍失利退走。

七月,劉裕派使節向後秦求和,并要求歸還南鄉等幾個郡。

明目張膽的索要土地,這哪裡是講和,分明是挑釁。​後秦大臣一緻反對,姚興卻道:“天底下的善行都是一樣的。劉裕從社會底層最卑賤的地方成長起來,誅殺桓玄,重振晉室,對内整頓政務,對外核定疆土,功莫大焉,我怎麼能為了幾個郡不成全他的好事呢?”

于是,後秦割讓南鄉、順陽、新野、舞陰等十二個郡歸還給東晉。

僅憑幾句話就能收回十二個郡?天底下竟有這種好事?劉裕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先是莫名其妙,繼而欣喜若狂。

這件事極大的提升了劉裕的威望,不僅在東晉舉足輕重,就連姚興都對他禮讓三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