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中國外交鼻祖周恩來,26年間如何赢得世界對中國的尊重?

作者:野談曆史

1979年5月19日,鄧穎超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希臘詩人海倫·卡贊紮基夫人和她的兩位朋友。她的丈夫尼古斯·卡贊紮基,是希臘現代最有影響的作家,1957年逝世。以前,卡贊紮基夫婦訪華時會見過周總理,他們寫過許多稱贊中國的作品。

這天,鄧穎超在同卡贊紮基夫人和她的兩位朋友談話時,不經意地提到自己身上穿着的這件半舊的藏青色西裝,是周恩來的舊制服改的,周恩來曾穿着它參加過日内瓦會議。當年,卡贊紮基夫人的兩位朋友曾和許多群衆一起,鼓掌歡迎中國總理周恩來走進日内瓦會議廳。沒想到,鄧穎超的話引起卡贊紮基夫人和她的兩位朋友無比的激動。她們情不自禁地走上前來,輪流用手摸了摸鄧穎超的衣裳。

新中國外交鼻祖周恩來,26年間如何赢得世界對中國的尊重?

卡贊紮基夫人當時還說了許多誠摯而富有激情的話。中國詩人朱子奇在場,他把當時的場景、卡贊紮基夫人的話,寫成一首真實而樸素的詩:“鄧穎超夫人,讓我摸摸您的衣裝。”這首詩有一段從日内瓦會議切題,贊美了周恩來外交。

周恩來外交,其獨具的風采、魅力和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不同凡響,使每一個炎黃子孫引以為自豪。這也包括廣大的海外華僑和中國血統的外籍人士。

1955年萬隆會議期間,廣大華僑保衛周總理的故事曾廣為流傳。台灣國民黨特務企圖破壞和阻止中國代表團出席萬隆會議。但是在周總理個人魅力的影響下,海外的萬隆華僑自發地成立了秘書組、食品采購組、住房組、家具組、車輛組、洗衣組、翻譯組和記者組等,支援周總理及周總理所率領的中國代表團,順利進行各項活動并保證安全。

周恩來的住房外面,常常圍着一個二三百米長的半圓形人群,每天從早到晚,先是本地的,後是外地的,天空下着雨人群也不散,見不到周恩來就是不走。許多華僑說:“仔細看看新中國的總理,這一生也值得了。”

新中國外交鼻祖周恩來,26年間如何赢得世界對中國的尊重?

周恩來十分關心和愛護海外華人。他在推動人民外交活動中,十分重視做好在國外的華僑工作。周恩來曾用通俗的話解釋說:

“華僑一旦成為所在國的公民,就像嫁出去的女兒一樣,成了婆家的人,應該和新家中的人友好和睦相處。同時,也是中國的親人,應該成為兩國之間友好交往的紐帶。”

海外華人十分尊敬和熱愛周恩來。周恩來逝世時,從紐約到東京,從巴黎到馬尼拉,許多愛國華僑和中國血統的外籍人士,扶老攜幼,排着長長的隊伍,肅穆地進入中國駐外機構所設的靈堂,許多人失聲痛哭。吊唁完畢後,前來吊唁的人們還聚集在中國駐外機構門口,久久不舍離去。他們在深切悼念周恩來的同時,情不自禁地贊美周恩來對外交的卓越貢獻。

馬來西亞槟榔嶼華人大會堂主席莊漢良,聆悉周恩來逝世的 消息後寝食不安。他追念周恩來一生的事迹,覺得周恩來是當代世界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與外交家。莊漢良認為:周恩來處事識大體,顧大局,眼光遠大,膽識過人,“待人接物,和藹可親,和毛主席一樣的誠懇待人,說話有說服力。他扶助弱小民族,對抗殖民主義,對世界和平做出極大的貢獻”。

新中國外交鼻祖周恩來,26年間如何赢得世界對中國的尊重?

泰國華僑報紙《新中原報》發表社論,代表遠居海外的華人“深切悼念周恩來總理”。社論認為周恩來“是世界争取獨立、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真正朋友,是中國海内外八億人民(當時我國的人口規模)的楷模”。社論說:

周恩來總理曾經出訪過許多國家,他的雍容儀态象征着中國政治的風度,他的博識和機智深獲各國上司人贊譽。1955年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亞非會議上,他提出來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第三世界國家的外交準則,國與國之間和睦相處的典範,亦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基石。

1971年周恩來總理發動的乒乓外交,小小乒乓球傳友誼,走遍五洲四海,聯絡世界人民的感情,使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者更趨孤立,自慚形穢。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終坐不住了,在1972年親赴北京通路,和周恩來總理簽署聞名的《上海公報》,從此打開了中美關系的大門。中華人民共和國獲得世界各國的推崇,聲譽卓著,朋友遍天下。

新中國外交鼻祖周恩來,26年間如何赢得世界對中國的尊重?

《新中原報》還發表一位華僑的文章,稱贊“周總理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這位華僑認為“如果中國能多出現幾個像周總理一樣卓越的上司人,中國會建設得更快更好”。文章說:“特别是周總理的卓越外交才能,使我國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光輝的勝利。1955年,周總理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亞非會議上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典範。1971年周總理發動‘乒乓外交攻勢’,打開了中美關系的大門。周總理是愛好和平國家人民的真正朋友,是我國海内外華人的榜樣。”

周恩來逝世兩個月後,在舊金山紀念周恩來的會議上,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林達光先生在會議上講話稱贊周恩來是新中國内政、外交上主要的設計人之一,也是執行者。林達光先生回顧了周恩來對華僑的關懷,稱周恩來“知道老一輩的同胞為什麼被迫離開祖國到外國謀生,中國對華僑的政策,不但為當地政府所贊許,也受到僑胞們的歡迎”。

新中國外交鼻祖周恩來,26年間如何赢得世界對中國的尊重?

林達光先生特别講述了周恩來在外交上的卓著功勳。“在萬隆會議上,周總理推動第三世界的合作,提出了國際間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這也是新中國對外關系的重要原則。在處理外交事務上,周總理不是實用主義者,在原則上周總理決不退讓,在原則指導下,靈活運用他的機謀。”

周總理“熱情支援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的解放鬥争,并聯合第三世界各國來反對兩個超級大國重新劃分他們的侵略地盤的霸權主義。這種對第三世界的熱情支援,表示了中國人民對全人類的關懷,中國甚至在60年代最困難時期,還對一些落後國家盡力援助。這與帝國主義的作風完全不同。由于中國對被壓迫民族和落後國家平等互助,不但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更赢得了友誼,周總理為中國赢得了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趙浩生先生認為“周總理的一生就是一面在革命風潮中飄揚的紅旗,而且環境愈艱苦,愈顯得雄勁、光彩。”趙浩生覺得:“周總理沒有死!他的音容笑貌、事功精神,像一面光輝的紅旗,永遠在人們心中飄揚閃耀”。趙浩生先生還回憶了1946年在一次中外記者招待會上第一次見到周恩來的情景。

“這是我第一次在一個公開的場合見到一位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人,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位中國新聞人物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中用中文發言,他揮灑自如,談笑風生,有問必答,不亢不卑。他的言論豐采,使我第一次在外國人面前感到做中國人的驕傲,也是我第一次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中受到和外國記者同等的招待。”

新中國外交鼻祖周恩來,26年間如何赢得世界對中國的尊重?

趙浩生先生還回憶了在重慶和談時,他曾不止一次地聽到人們喟然長歎:“國民黨裡怎麼就出不了像周恩來這樣的人才!”趙浩生評價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恩來“這面紅旗不但照耀着新生進步的中國,而且輝映到全世界。26年來,周總理是8億中國人民(當時的我國人口)口中最親切的名字。“周恩來”三個字,不論以任何語言出現,都代表着尊敬與榮譽,因而他的近世受到中外一緻的哀悼。

周總理的近世是中國人民的巨大損失,也是世界所有維護正義的人的巨大損失。周總理為了國家與人民貢獻了他的一生,無私地為人民服務。我們可以說,這個偉人一生的曆史,就是新中國孕育的曆史,就是新中國誕生的曆史,就是新中國的成長的曆史。周總理是中國人民的英雄,是這個民族的永恒的榜樣。

新中國外交鼻祖周恩來,26年間如何赢得世界對中國的尊重?

周總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一直擔任總理的職位,到逝世共計約26年。在這26年之間,他不但上司了中國政府的行政,而且在國際外交上做了許多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工作。我們在這裡隻簡要地提到兩點:第一是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他所提出的國際外交五項原則的基本觀念。第二是周總理在毛主席指導下所堅持的反對國際霸權的觀念。我們毫無疑問地相信這兩項基本觀念不僅是我國,在未來還會被更多國家所采用,因為它們是符合正義的,因為它們是符合世界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的。在此我們繼續援引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報》采用的觀點做一下本文的結尾:“這兩個觀念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符合亞洲人民的利益,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

僅以此文來懷念我國的外交天使團鼻祖,人民的好總理——周總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