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中国外交鼻祖周恩来,26年间如何赢得世界对中国的尊重?

作者:野谈历史

1979年5月19日,邓颖超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希腊诗人海伦·卡赞扎基夫人和她的两位朋友。她的丈夫尼古斯·卡赞扎基,是希腊现代最有影响的作家,1957年逝世。以前,卡赞扎基夫妇访华时会见过周总理,他们写过许多称赞中国的作品。

这天,邓颖超在同卡赞扎基夫人和她的两位朋友谈话时,不经意地提到自己身上穿着的这件半旧的藏青色西装,是周恩来的旧制服改的,周恩来曾穿着它参加过日内瓦会议。当年,卡赞扎基夫人的两位朋友曾和许多群众一起,鼓掌欢迎中国总理周恩来走进日内瓦会议厅。没想到,邓颖超的话引起卡赞扎基夫人和她的两位朋友无比的激动。她们情不自禁地走上前来,轮流用手摸了摸邓颖超的衣裳。

新中国外交鼻祖周恩来,26年间如何赢得世界对中国的尊重?

卡赞扎基夫人当时还说了许多诚挚而富有激情的话。中国诗人朱子奇在场,他把当时的场景、卡赞扎基夫人的话,写成一首真实而朴素的诗:“邓颖超夫人,让我摸摸您的衣装。”这首诗有一段从日内瓦会议切题,赞美了周恩来外交。

周恩来外交,其独具的风采、魅力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不同凡响,使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这也包括广大的海外华侨和中国血统的外籍人士。

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广大华侨保卫周总理的故事曾广为流传。台湾国民党特务企图破坏和阻止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但是在周总理个人魅力的影响下,海外的万隆华侨自发地成立了秘书组、食品采购组、住房组、家具组、车辆组、洗衣组、翻译组和记者组等,支援周总理及周总理所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顺利进行各项活动并保证安全。

周恩来的住房外面,常常围着一个二三百米长的半圆形人群,每天从早到晚,先是本地的,后是外地的,天空下着雨人群也不散,见不到周恩来就是不走。许多华侨说:“仔细看看新中国的总理,这一生也值得了。”

新中国外交鼻祖周恩来,26年间如何赢得世界对中国的尊重?

周恩来十分关心和爱护海外华人。他在推动人民外交活动中,十分重视做好在国外的华侨工作。周恩来曾用通俗的话解释说:

“华侨一旦成为所在国的公民,就像嫁出去的女儿一样,成了婆家的人,应该和新家中的人友好和睦相处。同时,也是中国的亲人,应该成为两国之间友好交往的纽带。”

海外华人十分尊敬和热爱周恩来。周恩来逝世时,从纽约到东京,从巴黎到马尼拉,许多爱国华侨和中国血统的外籍人士,扶老携幼,排着长长的队伍,肃穆地进入中国驻外机构所设的灵堂,许多人失声痛哭。吊唁完毕后,前来吊唁的人们还聚集在中国驻外机构门口,久久不舍离去。他们在深切悼念周恩来的同时,情不自禁地赞美周恩来对外交的卓越贡献。

马来西亚槟榔屿华人大会堂主席庄汉良,聆悉周恩来逝世的 消息后寝食不安。他追念周恩来一生的事迹,觉得周恩来是当代世界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与外交家。庄汉良认为:周恩来处事识大体,顾大局,眼光远大,胆识过人,“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和毛主席一样的诚恳待人,说话有说服力。他扶助弱小民族,对抗殖民主义,对世界和平做出极大的贡献”。

新中国外交鼻祖周恩来,26年间如何赢得世界对中国的尊重?

泰国华侨报纸《新中原报》发表社论,代表远居海外的华人“深切悼念周恩来总理”。社论认为周恩来“是世界争取独立、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真正朋友,是中国海内外八亿人民(当时我国的人口规模)的楷模”。社论说:

周恩来总理曾经出访过许多国家,他的雍容仪态象征着中国政治的风度,他的博识和机智深获各国领导人赞誉。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亚非会议上,他提出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准则,国与国之间和睦相处的典范,亦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石。

1971年周恩来总理发动的乒乓外交,小小乒乓球传友谊,走遍五洲四海,联络世界人民的感情,使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者更趋孤立,自惭形秽。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终坐不住了,在1972年亲赴北京访问,和周恩来总理签署闻名的《上海公报》,从此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世界各国的推崇,声誉卓著,朋友遍天下。

新中国外交鼻祖周恩来,26年间如何赢得世界对中国的尊重?

《新中原报》还发表一位华侨的文章,称赞“周总理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这位华侨认为“如果中国能多出现几个像周总理一样卓越的领导人,中国会建设得更快更好”。文章说:“特别是周总理的卓越外交才能,使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光辉的胜利。1955年,周总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亚非会议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典范。1971年周总理发动‘乒乓外交攻势’,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周总理是爱好和平国家人民的真正朋友,是我国海内外华人的榜样。”

周恩来逝世两个月后,在旧金山纪念周恩来的会议上,加拿大麦基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林达光先生在会议上讲话称赞周恩来是新中国内政、外交上主要的设计人之一,也是执行者。林达光先生回顾了周恩来对华侨的关怀,称周恩来“知道老一辈的同胞为什么被迫离开祖国到外国谋生,中国对华侨的政策,不但为当地政府所赞许,也受到侨胞们的欢迎”。

新中国外交鼻祖周恩来,26年间如何赢得世界对中国的尊重?

林达光先生特别讲述了周恩来在外交上的卓著功勋。“在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推动第三世界的合作,提出了国际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这也是新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原则。在处理外交事务上,周总理不是实用主义者,在原则上周总理决不退让,在原则指导下,灵活运用他的机谋。”

周总理“热情支援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并联合第三世界各国来反对两个超级大国重新划分他们的侵略地盘的霸权主义。这种对第三世界的热情支援,表示了中国人民对全人类的关怀,中国甚至在60年代最困难时期,还对一些落后国家尽力援助。这与帝国主义的作风完全不同。由于中国对被压迫民族和落后国家平等互助,不但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更赢得了友谊,周总理为中国赢得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赵浩生先生认为“周总理的一生就是一面在革命风潮中飘扬的红旗,而且环境愈艰苦,愈显得雄劲、光彩。”赵浩生觉得:“周总理没有死!他的音容笑貌、事功精神,像一面光辉的红旗,永远在人们心中飘扬闪耀”。赵浩生先生还回忆了1946年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第一次见到周恩来的情景。

“这是我第一次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见到一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位中国新闻人物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中用中文发言,他挥洒自如,谈笑风生,有问必答,不亢不卑。他的言论丰采,使我第一次在外国人面前感到做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我第一次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受到和外国记者同等的招待。”

新中国外交鼻祖周恩来,26年间如何赢得世界对中国的尊重?

赵浩生先生还回忆了在重庆和谈时,他曾不止一次地听到人们喟然长叹:“国民党里怎么就出不了像周恩来这样的人才!”赵浩生评价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这面红旗不但照耀着新生进步的中国,而且辉映到全世界。26年来,周总理是8亿中国人民(当时的我国人口)口中最亲切的名字。“周恩来”三个字,不论以任何语言出现,都代表着尊敬与荣誉,因而他的近世受到中外一致的哀悼。

周总理的近世是中国人民的巨大损失,也是世界所有维护正义的人的巨大损失。周总理为了国家与人民贡献了他的一生,无私地为人民服务。我们可以说,这个伟人一生的历史,就是新中国孕育的历史,就是新中国诞生的历史,就是新中国的成长的历史。周总理是中国人民的英雄,是这个民族的永恒的榜样。

新中国外交鼻祖周恩来,26年间如何赢得世界对中国的尊重?

周总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担任总理的职位,到逝世共计约26年。在这26年之间,他不但领导了中国政府的行政,而且在国际外交上做了许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作。我们在这里只简要地提到两点:第一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他所提出的国际外交五项原则的基本观念。第二是周总理在毛主席指导下所坚持的反对国际霸权的观念。我们毫无疑问地相信这两项基本观念不仅是我国,在未来还会被更多国家所采用,因为它们是符合正义的,因为它们是符合世界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的。在此我们继续援引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采用的观点做一下本文的结尾:“这两个观念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符合亚洲人民的利益,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

仅以此文来怀念我国的外交天使团鼻祖,人民的好总理——周总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