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昭陵六駿之劫難

昭陵六駿是陪伴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征戰沙場,沖鋒陷陣,一次次幫他脫險的六匹戰馬。它們為大唐的半壁江山立下過汗馬功勞,功不可沒。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陵墓裡的六塊石刻,是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繪畫,雕刻家閻立得镌刻于石屏,陳列在昭陵祭壇上的六駿浮雕。

紫燕超躍,骨騰神駿。

氣詟三川,威淩八陣。

——李世民題飒露紫

丘行恭,唐太宗的常侍随從之一,當他看到唐太宗和他的坐騎飒露紫處在亂箭如雨的危機中時,為了保護唐太宗撤離,他騎着傷勢嚴重的飒露紫殺出重圍,保護了唐太宗,可飒露紫終因傷勢嚴重倒地而亡。

唐太宗為了褒獎丘行恭拼死護駕的戰功,特命将其拔箭的情形刻于石屏上,并題寫了上面這首詩。

石刻中的丘行恭俯首拔箭,“飒露紫”則雙目低垂、意态甚恭,一人一馬緊緊依偎,将軍與神駒情感交融的瞬間被牢牢定格在了石屏之上。飒露紫也是唯一一座有人陪伴的戰馬,這石刻背後彰顯的是的忠誠與勇敢,更是謙恭與悲壯。

然而就是這樣一幅珍貴的石雕,它沒能好好的陪伴在主人的身邊。

盧芹齋,一個披着傳播東方文化外衣的臭名昭著的文物販子,他曾将許多中國國寶級的文物販賣至國外,其中就包括“昭陵六駿”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

飒露紫被以借展的形式帶出了國門,又被盧芹齋以當時幾乎半個北京城的價格(12萬5千美元)賣給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從此以後,“飒露紫”和“拳毛騧”就背井離鄉,漂泊海外,直到今天。

昭陵六駿的餘下四駿也差一點被轉到國外,是一位很有愛國之心的馬店主父子及其一群愛國人士在美國文物販子畢世博的監護下,巧妙借運送補給的機會掉了包,用一堆亂石碑的碎塊替代了昭陵四駿,并将真正的四駿沉入水底,逃過一劫。

當那個洋洋自得的美國文物販子畢世博欣喜地接受嘉獎牌時,四個沉甸甸的箱子被打開了,在場所有人都驚呆了,哪有什麼昭陵四駿,分明是一堆亂石碑碎塊。

這真是:

盜賊太猖狂,六駿多磨難。

全民聚愛心,四駿險留存。

昭陵六駿雖然千瘡百孔難聚首,畢竟它們都儲存了下來。

新中國成立後,昭陵四駿被陳列在西安碑林,文物工作者也複制了“飒露紫”和“拳毛騧”的形象,讓它們團聚在一起。

2010年5月份,西安的文物修複自願者周平女士等三人去美國賓法尼亞大學博物館進行了長達多年的昭陵二駿修複工作,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周平女士在《國寶檔案》之昭陵六駿中,聲情并茂地講述自己和搭檔一起修複飒露紫和拳毛騧的點點滴滴。也很期待我們的二駿能重返故土,回到它主人的身邊,回到它的夥伴們中間。

時過境遷,“昭陵六駿”經曆過輝煌,也經曆過滄桑,它們的名字與唐太宗的名字已經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如今,當你走禮泉境内,禮泉的大街上随處都是六駿的飒爽英姿,這些胡馬陪伴着主人南征北戰,所向披靡。唐太宗為戰馬立碑,彰顯了他的軍功,也展現了他對“武功”的重視。

魯迅先生在談到“昭陵六駿”時說:“漢人墓前石獸多半是羊、虎、天祿、辟邪,而長安的昭陵上,卻刻着帶箭的駿馬,其手法簡直是前無古人。”

一個盛世的開創者,将戰馬作為自己壽終正寝時的陪伴,足見其勇武果敢。

昭陵六駿,大唐盛世的創立與它們不無關系。它們是大唐盛世的親曆者、參與者、見證者,也是記錄者,它們記錄了大唐可歌可泣的豪邁雄壯的曆史和輝煌。

(圖檔一二來自網絡,圖三本人攝影)

昭陵六駿之劫難
昭陵六駿之劫難
昭陵六駿之劫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