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有個特點,人死後喜歡弄一些陪葬品和遺體一起安葬,地位越高官職越大的人,其陪葬品也就越貴重。也正是因為這樣,随之誕生了一個古老而奇葩的職業——盜墓。

提起曆史上的盜墓大王,大家首先會想到伍子胥、曹操和孫殿英的名字,當年伍子胥為報家仇挖楚平王陵墓,不但挖了楚平王的墳墓,而且對其進行鞭屍之舉。當然,嚴格來說,伍子胥的盜墓隻是洩憤,并非為了錢财而來,是以他可以稱之為“最文明”的盜墓。
而三國的曹操起家初期,一窮二白,為了填補軍隊的軍晌,更是設了“摸金校尉”這樣的特殊職位,專門用來幹盜墓的勾當。據悉,他偷盜漢孝王劉武墓,掙得缽滿盆滿。是以,曹操可以稱之為“最專業”的盜墓大王。
而民國時期的孫殿英在當時清朝政府剛剛倒台,天下形勢還不明朗的情況下,他直接挖掘了慈禧和乾隆皇帝的墓,獲得金銀珠寶無數,而名聲大震。是以,孫殿英可以稱之為“最膽大”的盜墓大王。
其實,中國曆史上還有一位牛逼的盜墓賊——五國十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韬。他可以稱之為“最瘋狂”的盜墓大王。
溫韬所管轄的耀州位于中原地區,是唐代帝王陵彙集之地。近水樓台先得月,溫韬利用職務之便進行瘋狂盜墓,把這裡的18座唐代帝王陵盜了17座,因為種種原因,隻留下武則天的乾陵沒被盜。
民間還流傳這樣一種說法,相傳溫韬出生那天,天匪星降落在昭陵附近的嵯峨山,有相幹看了溫韬面相驚的目瞪口呆,半晌才對身邊人感歎說:天生反骨,在将來是為害一方的大盜賊。
後來一語成谶,溫韬掌握了關中兵權後開始胡作非為,因為實權在握,連皇帝都對他忌憚三分。
溫韬的胡作非為最直接的展現就是盜墓。别人盜墓都是偷偷摸摸進行,而溫韬卻反其道而行之,他是拉上幾千士兵聲勢浩大地進行,每盜一墓都都要進行張榜公布——詳細列舉所盜的書畫、珠寶、随葬物品等物。據悉,溫韬最大的收獲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溫韬從昭陵中盜得珍寶無數,比如說閻立本的畫,王羲之的字,珠寶都堆不下了,隻好随意灑在地上。溫韬的士兵用車馬運了足足一個月才運完。
相傳,曠世奇貼《蘭亭集序》當年被唐太宗埋入了昭陵,然而,令人驚奇的是,溫韬的清單上并沒有《蘭亭集序》。是溫韬故意隐瞞不寫,私自收藏了,還是被溫韬破壞了,撕毀了,無從得之。當然,也有說《蘭亭集序》真迹并沒有在昭陵中,而在武則天的乾陵中。
總之,在現在乾陵一直沒有發掘之前,溫韬的盜墓留下了一個千古大謎團:《蘭亭集序》的下落究竟在哪裡?
當然,善惡有報,溫韬這位史上最牛的盜墓大王最終死于後唐明宗李嗣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