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大的悲劇在于,想要在人間建立天堂,結果卻往往修成了地獄。
一位伯爵家的長子,支援民主自由,富有正義感,卻有一個内心奸詐的弟弟,為了争奪家産屢屢對他進行造謠中傷,挑撥他和伯爵父親的關系,最後導緻他和父親關系決裂,憤而離家。進入了波希米亞森林為盜,并被選為首領,他不是羅賓漢,他叫卡爾,是德國作家席勒的成名作《強盜》中的主角。

席勒畫像
但是看完《強盜》後,卡爾的故事我忽然覺得似曾相識,是的,動漫《叛逆的魯魯修》的故事主體,宣揚的價值觀核心,和這本寫于1780年的作品有不好相似之處,不禁心有所感啊,人類的社會看似在前進,但核心,終究還是這些。以自己個人的領悟,懷着開創美好世界的決心去改變世界,最後反而讓世界陷入了毀滅的危機裡。
《強盜》書籍
在《強盜》一書中,任何人任何的事的對與錯,好與壞,其判斷似乎都由強盜們來決定,而強盜們的判斷也很簡單,有錢的人,可以搶的人,大多都不是好人,不是好人,我就可以殺富濟貧,我就可以嫉惡如仇,我就可以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因為我在替天行道。正如《強盜》引言中說的那樣,“藥治不好的,要用鐵,鐵治不好的,要用火。”
歌德和席勒的銅像
但是仔細琢磨一下,那些被強盜們殺死,被滅門的人,真的罪有應得嗎?必須要被殺之後還要背負罵名,家裡的親朋好友也都必須一起被殺,一起承擔嗎?對農民不好的地主,我想到的是公司裡罵員工的老闆,僞造法律政策的流氓,和那些賣無證産品,向老人推銷保健品的銷售也沒什麼差別,試想一下,忽然出現一隊人,沖進這些人家中,打家劫舍,而後殺光他們全家,再将他們家焚毀,是不是,太過了。
那個時代的強盜
就和《叛逆的魯魯修》中的魯魯修一樣,當一個人獲得了強大的力量之後,在力量中迷失了自我,把自己放到了神的位置上,由自己的好惡,來制定世界的規則,這樣的人,到底是神還是魔呢?
想要改變世界的魯魯修
《強盜》中讀來最讓人難以釋懷的内容,無非是強盜們的殘忍,卡爾是一個盜亦有道的人,但是在混亂中,他的手下,可不是每個人都如他一般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即便是當了強盜土匪,還能保持自律的。其中一個手下,在打家劫舍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小孩躲藏在桌子下面,恐懼,無助,顫抖。而這個手下哈哈大笑,問小孩是不是很冷,然後活生生地把小孩丢入了燃燒的大火之中。
明明想要建立天堂,卻在人間放了大火
而即便是卡爾,在抵抗的過程之中,使用了調虎離山的計策而放火燒城,也導緻了80多無辜生命的逝去,即便是這些生命,是他們呐喊着要幫助的人。在不少人眼中,這些都是為了成就大事,不得不付出的犧牲。那麼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犧牲你父母可以嗎?犧牲你夫妻可以嗎?犧牲你的孩子可以嗎?最後,犧牲掉你,然後抹去關于你的一切,可以嗎?
李誕的觀點
李誕關于“遠方的哭聲”有過一段話,個人深以為然,有些人總琢磨着如何改變世界,讓世界變得美好,然後計算犧牲這個,犧牲哪個,但往往都是這樣的人,不但沒有改造好世界,卻點燃了世界的大火。
人,自私一些,當個普通人,做好自己的事,不去想那些偉大的事業,更不要想着如何害人,做好自己的事,讓自己過得幸福一些,不好嗎?
改變自己,而後其他
席勒的《強盜》最後,主人公卡爾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回到家中,發現父親被折磨緻死,弟弟也因愧疚自殺,而自己還被曾經的強盜同夥逼迫,最終選擇了自首。而在《叛逆的魯魯修》中,魯魯修也一樣選擇了自殺,都是犧牲了自己。但他們理想中的世界,真的會建立起來嗎?我以為隻怕未必,世界依舊會有紛争,依舊人心難平。
不經意間,就影響了世界的李子柒
我以為,我們還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身邊的每一件小事,積小善,慶有餘,若是人人如此,世界早就美好無比。很喜歡看李子柒的視訊,讓人平複心情,得享片刻的甯靜,她所做的,不就是改變自己嗎?但不經意之間,卻影響了世界。
歌德和席勒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決定隻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
我現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突然意識到:
如果一開始
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
然後,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
再然後,誰知道呢。我或許可能改變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