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嘉定往事: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懷

嘉定往事: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懷

關于樂山的那些故事,這次,我們講給你聽。讓我們一起靜下心來,共同穿越回曾經的嘉州,傾聽那段曆史。

春在嘉州,年在樂山。這次,一起來聽樂山故事!

嘉定往事: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懷

今天的故事來自于樂山作家徐杉《中國 嘉定往事》第三章: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懷。

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懷

嘉定往事: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懷

位于樂山城白塔街72号的文幼章故居,相信很多樂山人都知道,再說到白塔街幼稚園,那就更是衆人皆知了。不過,文幼章是誰?他與樂山又有着怎樣的淵源呢?文幼章,加拿大人,1898年出生于四川嘉定城區白塔街。而他之是以在嘉定出生,還得先說到他的父親文煥章。

文煥章,英國德文郡人,也是家族中第一個來中國嘉定的人,從此之後,他的一家三代都與樂山有着特殊的淵源。

嘉定往事: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懷

文煥章的父親是為莊園主人割牧草的農夫,非常艱難地撫養着11 個孩子。文煥章17歲那年,不想重複父親那種貧困卑微的生活方式,毅然離開英國到加拿大投奔大哥,做了一名油漆勞工。

文煥章雖然一無所有,卻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一天在街上集會時唱歌,他那洪亮的男中音吸引了一個活潑開朗的愛爾蘭女子薩拉。薩拉熱情地邀請他參加唱詩班,他欣然接受了。這次巧遇不但緣定終生,也決定了文煥章未來的生活道路。

1893年從哲學系畢業的文煥章,雖然獲得金質獎章,但并沒有繼續讀書深造。不安于現狀,渴望充滿挑戰生活的文煥章決定去遙遠的中國。在文煥章與薩拉結婚兩周後,兩人便一同踏上了去中國的遙遠行程。

1895年文煥章與妻子一起到達嘉定,可還沒等他們緩過氣來,就遇上了麻煩。不斷有人往他們住的院子裡扔石子和垃圾,并擂着大門喊道 “打倒洋狗!殺死吃娃娃的大鼻子!”。文煥章夫婦商議後,決定離開嘉定前往上海。第二天,當木船行駛到江心,他們看見嘉定城上空濃煙滾滾,火光的中心正是他們居住的白塔街 。

直到一年後,文煥章夫婦才又再次來到樂山,手拿尚方寶劍—-新任四川總督的文書,購買了位于白塔街的土地,并且修建了一座教堂、一所藥房和一所學校。而這也正是白塔街幼稚園的前身。文煥章從此在嘉定紮下了根,工作生活了多年。而他的第二個孩子文幼章也就這樣出生在了嘉定城區的白塔街。

文幼章在樂山、成都、仁壽、重慶度過了愉快的童年,1910年随父母回國度假,不料假期結東時小妹妹病重,全家隻好暫時留在加拿大。不久後,文幼章的父親文煥章由于工作變化全家隻得定居多倫多。

父親薪金不高,為了貼補家用,文幼章辍學到一個兵工廠打工。每天工作12個小時,勞動強度非常大,累得筋疲力盡。這讓文幼章感覺自己不是人,隻是機器上的一個齒輪。後來,他組織大家與工頭談判,想減少工作時間,或者增加勞動待遇。不料事後被人偷襲,被打掉了一顆門牙。

18歲時文幼章參軍,一年後被派到法國服役。戰争結束後他進入維多利亞大學學習,希望能像父親一樣回到童年生活過的中國傳播愛的精神。這時,一個女子的出現促成了他的願望。女子叫瑪麗,比文幼章大兩歲,是個富裕的實業家的女兒,一直想去海外開闊視野,尤其鐘情于東方的中國、日本、印度。當她與文幼章相遇時,彼此一見傾心。

經曆一番波折後,文幼章于1925年6月與瑪麗結婚。婚後不久他們就踏上來中國的行程。文幼章為妻子取了個中國韻味十足的名字一-月華,意思是“月亮的光輝”,并按中國習慣在名前加了自己的中文姓,叫文月華。

相傳文幼章乘船從上海到重慶還沒有上岸,幾個年輕男子就在碼頭上高喊“打倒洋人!”不許他們上岸。文幼章卻并不慌張,扯起嗓子說:“發啥子瘋哦,瘋兒洞!(用方言)在碼頭攬生意的搬運工,見一個外國人講如此道地的方言頓時樂了,模仿文幼章的口吻對碼頭上幾個年輕人吆喝道:“發啥子瘋哦,瘋兒洞” (用方言)。碼頭上來往的人都笑起來,敵意也在笑聲中消除了。

嘉定往事: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懷

1939年9月,日本侵略軍的飛機轟炸泸州,傷亡慘重。文幼章立刻組織了一支10人組成的醫療隊前往,忘我地進行救死扶傷的工作。還用自己募集到的1000元錢,設立臨時施粥處,每天上午、下午向難民施粥。事後,有人在回憶錄中寫道:文先生的中國話講得清晰流暢,帶樂山地方口音。

文幼章就是這樣,常常一口流利随和的四川話,加上他特有的親和力,使與他交往的上至各界要人,下至販夫走卒都倍感親切。正如後來郭沫若對他的評價:“文幼章是能把中文講得與中國人毫無二緻的僅有的幾個外國人之一。”

有語言天賦的文幼章對中國的一大貢獻是改革英語教學。他編撰的《英語直接教學法》課本,不但重慶大學英文系采用,還大量出版。他與人合編的《新法英語詞典》從出版到1976年共印刷了四十多次,數百萬冊。

也正是通過英語教學,文幼章結識了許多教育界名人,乃至中國官員,越來越多地走上中國的政治舞台。1940年,文幼章曾出任蔣介石的政治顧問,但後來感到國民黨的腐敗便毅然辭職。後來又創辦了英文刊物《上海新聞通訊報》,面向西方發行,宣傳中國共産黨的上司。

當整個華北平原槍聲日趨緊密,内戰一觸即發時,出于安全考慮,朋友們都勸文幼章夫婦盡快離開中國。1947年6月19日,文幼章夫婦離開了他們深深眷戀、生活了22年的中國,這一天正好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

回到故鄉,文幼章依舊緻力于世界和平友好事業。1965年,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授予他“人民友好使者”稱号,這是中國政府給予外國朋友的最高榮譽。

1993年11月27日,95歲的文幼章在加拿大去世。家人按照他身前的遺囑,将他的部分骨灰帶到樂山并抛撒到大渡河,實作了文幼章傳回故鄉的願望。

來源:恒旅網

嘉定往事: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