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嘉定往事: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怀

嘉定往事: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怀

关于乐山的那些故事,这次,我们讲给你听。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共同穿越回曾经的嘉州,倾听那段历史。

春在嘉州,年在乐山。这次,一起来听乐山故事!

嘉定往事: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怀

今天的故事来自于乐山作家徐杉《中国 嘉定往事》第三章: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怀。

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怀

嘉定往事: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怀

位于乐山城白塔街72号的文幼章故居,相信很多乐山人都知道,再说到白塔街幼儿园,那就更是众人皆知了。不过,文幼章是谁?他与乐山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文幼章,加拿大人,1898年出生于四川嘉定城区白塔街。而他之所以在嘉定出生,还得先说到他的父亲文焕章。

文焕章,英国德文郡人,也是家族中第一个来中国嘉定的人,从此之后,他的一家三代都与乐山有着特殊的渊源。

嘉定往事: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怀

文焕章的父亲是为庄园主人割牧草的农夫,非常艰难地抚养着11 个孩子。文焕章17岁那年,不想重复父亲那种贫困卑微的生活方式,毅然离开英国到加拿大投奔大哥,做了一名油漆工人。

文焕章虽然一无所有,却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一天在街上集会时唱歌,他那洪亮的男中音吸引了一个活泼开朗的爱尔兰女子萨拉。萨拉热情地邀请他参加唱诗班,他欣然接受了。这次巧遇不但缘定终生,也决定了文焕章未来的生活道路。

1893年从哲学系毕业的文焕章,虽然获得金质奖章,但并没有继续读书深造。不安于现状,渴望充满挑战生活的文焕章决定去遥远的中国。在文焕章与萨拉结婚两周后,两人便一同踏上了去中国的遥远行程。

1895年文焕章与妻子一起到达嘉定,可还没等他们缓过气来,就遇上了麻烦。不断有人往他们住的院子里扔石子和垃圾,并擂着大门喊道 “打倒洋狗!杀死吃娃娃的大鼻子!”。文焕章夫妇商议后,决定离开嘉定前往上海。第二天,当木船行驶到江心,他们看见嘉定城上空浓烟滚滚,火光的中心正是他们居住的白塔街 。

直到一年后,文焕章夫妇才又再次来到乐山,手拿尚方宝剑—-新任四川总督的文书,购买了位于白塔街的土地,并且修建了一座教堂、一所药房和一所学校。而这也正是白塔街幼儿园的前身。文焕章从此在嘉定扎下了根,工作生活了多年。而他的第二个孩子文幼章也就这样出生在了嘉定城区的白塔街。

文幼章在乐山、成都、仁寿、重庆度过了愉快的童年,1910年随父母回国度假,不料假期结東时小妹妹病重,全家只好暂时留在加拿大。不久后,文幼章的父亲文焕章由于工作变化全家只得定居多伦多。

父亲薪金不高,为了贴补家用,文幼章辍学到一个兵工厂打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劳动强度非常大,累得筋疲力尽。这让文幼章感觉自己不是人,只是机器上的一个齿轮。后来,他组织大家与工头谈判,想减少工作时间,或者增加劳动待遇。不料事后被人偷袭,被打掉了一颗门牙。

18岁时文幼章参军,一年后被派到法国服役。战争结束后他进入维多利亚大学学习,希望能像父亲一样回到童年生活过的中国传播爱的精神。这时,一个女子的出现促成了他的愿望。女子叫玛丽,比文幼章大两岁,是个富裕的实业家的女儿,一直想去海外开阔视野,尤其钟情于东方的中国、日本、印度。当她与文幼章相遇时,彼此一见倾心。

经历一番波折后,文幼章于1925年6月与玛丽结婚。婚后不久他们就踏上来中国的行程。文幼章为妻子取了个中国韵味十足的名字一-月华,意思是“月亮的光辉”,并按中国习惯在名前加了自己的中文姓,叫文月华。

相传文幼章乘船从上海到重庆还没有上岸,几个年轻男子就在码头上高喊“打倒洋人!”不许他们上岸。文幼章却并不慌张,扯起嗓子说:“发啥子疯哦,疯儿洞!(用方言)在码头揽生意的搬运工,见一个外国人讲如此地道的方言顿时乐了,模仿文幼章的口吻对码头上几个年轻人吆喝道:“发啥子疯哦,疯儿洞” (用方言)。码头上来往的人都笑起来,敌意也在笑声中消除了。

嘉定往事: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怀

1939年9月,日本侵略军的飞机轰炸泸州,伤亡惨重。文幼章立刻组织了一支10人组成的医疗队前往,忘我地进行救死扶伤的工作。还用自己募集到的1000元钱,设立临时施粥处,每天上午、下午向难民施粥。事后,有人在回忆录中写道:文先生的中国话讲得清晰流畅,带乐山地方口音。

文幼章就是这样,常常一口流利随和的四川话,加上他特有的亲和力,使与他交往的上至各界要人,下至贩夫走卒都倍感亲切。正如后来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文幼章是能把中文讲得与中国人毫无二致的仅有的几个外国人之一。”

有语言天赋的文幼章对中国的一大贡献是改革英语教学。他编撰的《英语直接教学法》课本,不但重庆大学英文系采用,还大量出版。他与人合编的《新法英语词典》从出版到1976年共印刷了四十多次,数百万册。

也正是通过英语教学,文幼章结识了许多教育界名人,乃至中国官员,越来越多地走上中国的政治舞台。1940年,文幼章曾出任蒋介石的政治顾问,但后来感到国民党的腐败便毅然辞职。后来又创办了英文刊物《上海新闻通讯报》,面向西方发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当整个华北平原枪声日趋紧密,内战一触即发时,出于安全考虑,朋友们都劝文幼章夫妇尽快离开中国。1947年6月19日,文幼章夫妇离开了他们深深眷恋、生活了22年的中国,这一天正好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

回到故乡,文幼章依旧致力于世界和平友好事业。1965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他“人民友好使者”称号,这是中国政府给予外国朋友的最高荣誉。

1993年11月27日,95岁的文幼章在加拿大去世。家人按照他身前的遗嘱,将他的部分骨灰带到乐山并抛撒到大渡河,实现了文幼章返回故乡的愿望。

来源:恒旅网

嘉定往事: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