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何全解析萬字文之流峙山川,昭囘雲漢。

作者:島嶼之路

liú zhì shān chuān ,zhāo huí yún hàn 。

流峙山川,昭囘雲漢。

流,古文㳅,音留。說文曰:水行也,從水巟。擇也,求也。又下也。又流漫無節制也。又放也。又視不端諦曰流。又走也。又流轉也。㐬,突忽也。㐬音留,與旒同,旌旗之旓也。水與沝同,古音沝音委。沝,二水也,同流。與㳅同。

峙,從山寺聲,音畤。峻峙,屹立也。漢.班固東都賦:通天訬以竦峙。註:通天,臺名。訬,高也。又班固東都賦:散似驚濤,聚似京峙。註:京峙,高丘也。又供峙,共具也。詩:以峙其粻。註:峙,積也。或作跱。崻音雉,山獨立貌。

法書苑:緬想聖達立卦造書之意,乃複仰觀俯察六合之際焉,于天地山川得方圓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經緯昭回之度,于雲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讓周旋之體,于須眉口鼻得喜怒慘舒之分,于蟲魚禽獸得屈伸飛動之理,于骨角齒牙得擺抵咀嚼之勢,随手萬變任心所成,可謂通三才之品,彙備萬物之情狀者矣。

山,音刪。說文曰:宣也,宣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山峰起之形。山,產也,產萬物者也。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卽山字。五嶽: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㪔,從攴從,音傘,剝麻也,卽分離之意,分離也。

川,巛,川本字,音穿。說文曰:毌穿通流水也。左右是岸,中間是流水,正像河流形。川,く巜之水會爲川也,象水直達之形。毌,穿物持之也。穿,通也。巛則毌穿通流。又大於巜矣。水有始出謂川者。穿也,穿地而流也,凡天下之地埶,兩山之閒,必有川焉。川之大者,莫大於瀆。四瀆,謂江,河,淮,漢也。六川:河水、赤水、遼水、黑水、江水、淮水。八川:涇、渭、灞、滻、鄷、鎬、潦、潏。又三川,郡名,今河南郡也,有河洛伊,故曰三川也。又四川,省名。

山川:山嶽、江河。易: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唐.沉佺期詩:漢家城闕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鏡中。借指景色。唐.杜甫 《陪鄭廣文遊何将軍山林》詩:祇疑淳樸處,自有一山川。 指名山大川。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指名山大川之神。楚辭:俾山川以備禦兮,命咎繇使聽直。山水流峙,日月炳煌:有山有水,磅礴大氣,日月同輝,光彩照耀。

昭,音招。說文曰:日朙也,從日召聲。引伸爲凡明之偁。見也,光也,著也,覿也。詩:於昭于天。禮: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祭統: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是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明者爲昭,次者爲穆。炤,音詔,本作照。熒火,一名卽炤。照,或省作昭。巶本作佋,今通作昭。佋,從人召聲,音紹。介行也。通作紹。又音韶,宗廟佋穆,父爲佋,南面。子爲穆,北面。

回,古文囘,音洄。說文曰:轉也,從囗,中象回轉形。淵,回水也。故顏回字子淵。廻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

昭回:謂星辰光耀回轉。詩:倬彼雲漢,昭回于天。注:昭,光也。回,轉也。言其光随天而轉也。指星辰。 唐.楊炯 《老人星賦》:晝觀雲物,夜察昭回。指日月。唐.沉佺期詩:巫山峰十二,環合隐昭回。

雲,古文雲。說文曰:山川氣也,從雨,雲象雲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雲爲雲曰之雲。雲漢,天河也。

漢,古文㵄,本作,從水堇聲,音熯。說曰文:漾也,東爲滄浪水。水名,泉始出山爲漾。又天河也,箕鬥之閒,漢津也。又漢中,郡名,秦惠王置。又漢口,地名,漢陽府,本春秋鄖國地,漢屬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漢陽。又州名,屬成都府,漢屬廣漢郡,唐置州。又半漢,形容之辭。又謂賤丈夫爲漢子。又音攤,太歲在申曰汭漢。亦作涒灘。難暵字從聲。㵄,古文漢從或、從大。或者、今之國字也。

雲漢:銀河,天河。唐.李鹹用詩:雲漢風多銀浪濺,崑山火後玉灰飛。雲霄,高空。魏.曹丕詩:比翼翔雲漢,羅者安所羇。詩:倬彼雲漢,昭回于天。注:時旱渴雨,故宣王夜仰視天河,望其候焉。後因以“雲漢”為炎暑幹旱之喻。喻帝王的美德。 南朝宋.王微詩:常懷雲漢漸,常欲復周《雅》。比喻美好的文章。有時特指帝王的筆墨。宋韓淲詞:卻憶手栽雙柳句,真成雲漢抉天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