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沃野滿目新 逐夢破浪行——看吉林市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作者:中國吉林網

吉林市鄉村振興局近期對吉林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現狀進行了全面調研,結果顯示:近年來,吉林市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聚焦“五大振興”持續發力,鄉村振興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有序推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正在逐漸實作。在全面高品質推進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之上,各地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黑土地上織錦繡,赢得沃野滿目新。

以産業發展為基礎 強化項目帶動

結合鄉村特色優勢資源,一些地方引入龍頭企業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積極擴大種植面積、養殖規模,打造推廣地域特色農業品牌;吸納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和一般農戶廣泛參與,發展産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打造農業全産業鍊,建設以産業項目為支撐的農業産業體系。

【案例】昌邑區孤店子鎮大荒地村依托吉林市東福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發展綠色水稻種植産業,現有綠色水稻種植基地3000公頃,有機水稻種植基地300公頃,全年加工能力達20萬噸。

【案例】永吉縣萬昌鎮依托吉林市宇豐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發展綠色有機水稻種植加工、蘆筍木瓜種植、糧食烘幹倉儲、農業超市服務、生物質稭稈燃料加工、休閑旅遊農業等産業項目,頗見成效。

【案例】蛟河市黃松甸鎮發展木耳種植項目,建成花園菌包加工廠,年可加工黑木耳菌包40萬段、靈芝菌包10萬段。建成食用菌大市場,占地面積11萬餘平方米,經營業戶1000餘戶,2020年交易量31000噸,交易額20餘億元。

以吸引人才為關鍵 突破發展瓶頸

一些地方堅持把吸引返鄉創業人才助力産業發展放在首要位置,通過走出去、引進來、能帶動的發展思路,實作返鄉人才培樹、外來人才助力、各類人才建功相結合,有效破解鄉村人才數量短缺、品質不高、結構失衡等瓶頸制約。

【案例】舒蘭市溪河鎮為返鄉創業人才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200餘萬元,建設人才驿站、人才服務站等人才服務平台21個,提供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複墾騰退建設用地400多公頃,用于支援返鄉創業人才發展農業産業。吉米糧食有限公司作為試點,探索采用“飛地”形式吸引城市人才助力鄉村産業發展,在長春、吉林、上海設立子公司,招募銷售經營管理等方面高素質專業人才10名,有效緩解了公司在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以地域文化為特色 彰顯鄉村内涵

一些地方整合鄉村獨特的曆史文化、紅色文化、非物質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遊牧文化等人文資源,強化品牌打造、産品推廣、展示體驗,将鄉村文化嵌入特色産業,增強産業的文化屬性,提升增值空間,進而實作産業與文化的互相促進、互相融合,形成頗具吉林特色的文化産業,彰顯了鄉村振興的厚重底蘊和最美鄉村的文化内涵。

【案例】蛟河市漂河鎮富江村緻力于打造建設吉林省最美傳統村落,整合資金和資源,全力做好“南有東巴、北有巴拉”的民俗文化旅遊産業,建設傳統村落博物館,成立農夫花海旅遊公司,連續舉辦了8屆富江村松花湖河燈文化旅遊節,成為當地一張新的旅遊名片。

【案例】桦甸市生态旅遊楓雪部落以本土薩滿曆史文化為背景,以建立滿鄉風情景區、發展民族獨特冰雪旅遊為重點,建設薩滿楓雪部落、滿鄉民俗影視村、關東冰雪運動等,結合“三農”經濟打造了一個集觀光旅遊、休閑度假、影視基地為一體的文化旅遊觀光度假區,聲名鵲起。

【案例】桦甸市桦郊鄉曉光村通過文化核心促進餐飲業、酒店業和文化娛樂業有機結合,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北韓族博物館,先後舉辦北韓族辣白菜節、打糕節等活動,逐漸形成集吃住、健身休閑體驗、文化創意娛樂于一體的産業鍊,獲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以生态開發為亮點 突出農旅融合

一些地方依托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旅遊資源,探索集農業觀光、鄉村休閑、生态體驗及旅遊度假于一體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帶動村民實作就地就近就業,讓山區變景區、讓村民變勞工。同時,通過開展“七邊”行動有效整治鄉村人居環境,打造一批成型的精品路線和亮點村屯,着力發展民宿經濟,綠色生态成為采摘、研學和農家樂的鄉村名片,不僅增加了當地農戶經濟收入,還有效實作生态文明教化。

【案例】舒蘭市上營鎮二合村發展“二合雪鄉”項目,這個吉林地區年降雪量最多的村落努力打造凸顯黑土地、稻鄉、雪鄉、鄉愁等元素的個性化冰雪旅遊産品,采用“公司+農戶”的建設和營運模式,變“冷”資源為“熱”産業,旅遊年收入可達千萬元。

【案例】蛟河市漂河鎮永安村通過開展“七邊”行動,有效治理了農村人居環境,開發了永安民宿項目,成立了吉林西小荒地民宿服務有限公司,帶動當地務工農民年人均增收13800元。

【案例】永吉縣一拉溪鎮貴張嶺村全力推進“七邊”行動和綠化美化,依托卓遠公司輻射帶動作用,引溫泉入戶,鼓勵周邊群衆建立民宿、打造特色紫蘇農家宴,年可接待遊客逾10萬人次,實作收入3000餘萬元,帶動村民人均增收近2萬元。

以組織建設為保障 引領全面發展

一些地方通過發展特色産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農戶發展産業項目,通過産業分紅和就地就近就業“雙管齊下”實作增收。

【案例】原省級貧困村舒蘭市天德鄉三梁村按照“村集體+農戶+貧困戶”模式,成立了六合源農牧業發展公司,發展生豬養殖項目,打造了一條“地—肥—糧,糧—豬—肥”的循環産業鍊。同時,成立三稻粱種植專業合作社,打造“三稻粱”綠色生态農産品品牌,由村集體投入資金,農戶和貧困戶以土地折資入股,按股分紅。2020年,三梁村集體經濟收入70.13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

鄉村振興,任重道遠。接續奮鬥新征程,振興如何譜新篇?征途漫漫,惟逐夢而行,惟破浪向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