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重點領域 數字産業叢集将提速擴容

加快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聚焦重點領域 數字産業叢集将提速擴容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有關部委和地方正圍繞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加快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在賦能傳統産業數字化、智能化更新的同時,聚焦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鍊、人工智能、虛拟現實和增強現實産業等重點領域,加快發展壯大數字産業。不少地方明确将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千億級、萬億級數字産業叢集。

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

在三一重工北京樁機工廠工廠中的房間,數字化轉型帶來“制造”向“智造”的躍升。多台加載5G技術的無人搬運機實作協同工作,智能工業機器人在高精度裝配等領域深入應用。從業人員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面對多品種、小批量的工程機械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工廠通過人工智能、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應用,将勞動生産率提高85%,生産周期從30天縮短至7天。

這隻是個例。工信部資料顯示,截至8月底,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别達74.7%和54.2%,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超過100家,連接配接工業裝置總數達到7600萬台(套)。

産業數字化轉型彰顯數字經濟的澎湃動力。2020年産業數字化規模達31.7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1.2%。

多部門新一輪支援舉措密集加碼。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工信部将統籌抓好智能制造工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和中小企業數字賦能行動,讓數字技術更好賦能大中小企業發展,增強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彈性。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孫偉此前也表示,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入融合。繼續推進實施數字化轉型夥伴行動,賦能傳統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更新。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孫克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數字化轉型全面加速,新模式新業态不斷深化,網上購物、線上教育、遠端醫療等“非接觸經濟”全面提速,工業生産領域探索出遠端裝置操控、現場輔助操作、産品品質檢測、智能生産物流等一批典型場景。未來産業數字化轉型帶動的經濟規模将繼續擴大,在整個數字化轉型所占比重也将持續上升。

數字産業叢集将迎擴容

前三季度,規上電子資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6個百分點;軟體業務收入69007億元,同比增長20.5%;人工智能、雲計算、大資料等産業發展成效顯著……今年以來,數字産業持續開辟增長新藍海。

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釋出的《2021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形勢報告》指出,數字産業正成為各地謀劃“十四五”産業發展的共同選擇。部省協同共建的25個先進制造業叢集中,以數字産業為主導方向的占四成。

北京計算機學會數字經濟專委會秘書長王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面向大資料、人工智能、工業網際網路、虛拟現實和增強現實等重點領域,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不同區域充分發揮帶動示範作用,形成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數字産業叢集;福州、合肥、重慶、貴陽等地也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數字産業叢集,推動實作高品質發展。

展望下一步,重點領域數字産業叢集有望提速擴容。工信部表示,将進一步推動數字産業做大做強。圍繞“十四五”規劃綱要裡列出的七大數字經濟重點産業、十大數字化應用場景,重點發力,以應用為牽引,推動大資料、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着力培育開源生态,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數字産業叢集。

地方也紛紛展開部署。例如,廣東省将加快培育新一代電子資訊、軟體與資訊服務、超高清視訊顯示、智能機器人、數字創意等數字經濟領域戰略性産業叢集,預計到2025年,廣東數字産業叢集營業收入超過10.7萬億元;貴州明确大資料産業叢集是支柱型産業叢集發展重點之一,預計到2025年,全省大資料産業叢集規模達到3000億元。

推動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在專家看來,在系列利好政策催化下,數字經濟發展将迎來新高潮。與此同時,也要注意,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水準有待提高,需進一步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根本在于促進數字技術與産業深度融合。”孫克表示,下一步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把建構核心技術應用體系和産品生态體系擺在突出位置,推動行業企業、平台企業和技術服務企業跨界創新。持續推進兩化融合創新發展,加強智能制造、工業網際網路等試點示範,加快培育壯大融合發展新模式、新業态。分類施策、因業施策,加快推動重點領域産業數字化轉型。

國家工業資訊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資訊政策所副所長高曉雨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需加快推進産業數字化轉型,推進新一代資訊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打造軟體定義、資料驅動、平台支撐、服務增值、智能主導的新型制造體系。抓好兩化融合标準體系建設,打造多層次、系統化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體系,培育産業數字化轉型的新産品新模式新業态。深入實施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服務型制造工程,建設一批智能制造示範工廠。促進金融、物流、交通等服務業智能化發展,擴大更新資訊消費,發展數字鄉村和智慧農業。

對于數字産業發展,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資訊化與軟體産業研究所數字化轉型研究室主任高嬰劢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目前數字産業叢集建設熱度高企,下一步需加快5G、內建電路、工業軟體等代表國家戰略方向、創新密度高、市場潛力大的産業叢集化發展,增強本土産業鍊供應鍊競争力,形成全局帶動效應。同時,鼓勵雲計算、大資料、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能等新興産業叢集化發展,通過規模集聚、優勢互補促進數字産業高速成長。(記者 郭倩 班娟娟)

來源:經濟參考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