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親情面臨嚴峻的考驗時,該何去何從,是選擇血緣還是選擇陪伴的親情,這是對生活的抉擇,也是對良心的譴責。
大家好,我是充滿元氣的楓葉飛翔,歡迎各位來到我的讀書交流會做客。一本好書就像一艘航船,引領我們從淺狹的港灣駛向生活無垠的海洋。

今天我要分享的《如父如子》與上面探讨的話題息息相關。
《如父如子》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一部親子題材的電影,他同時還出版了同名小說,獲得了第66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講述了一個中産家庭突然得知他們養育了6年的兒子,在出生時被抱錯而陷入家庭倫理困境的故事。
着眼于小人物的生存和命運走向,從小處着眼刻畫更深層次的人類情感考驗。
丢失孩子在世界上多有發生,有時候是因為貧窮,有時候是因為意外,《如父如子》便是因為醫院護士的“不小心”導緻兩個家庭錯抱了對方的孩子,這并不是有意為之,卻對兩個家庭提出了嚴峻的考驗,究竟親情能否抵得上長久的陪伴,考驗着父親的決心和智慧,也決定兩個家庭将以何種方式面對人生。
這是一部溫情片,故事的最後自然是不會有一個太壞的結局。良多似乎明白了孩子們與自己之間彼此的感情以及身為一個父親到底應該如何去愛孩子。那麼現實中的諸位父親呢?你是否明白了該如何去做一個受孩子們歡迎的父親?
良多的形象的塑造幾乎就是一位日本精英的代表。他無論從任何方面來看都可以稱得上是優秀,或許是因為太過于嚴厲和自律使得無論是自己的親子還是被養育長大的孩子似乎都與他不太親近,總是似乎少了什麼。在書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對孩子嚴格要求的強勢父親,溫情或許也有但應該是隻隐藏于心中,從未流露出一絲一毫。
抱錯孩子自然是會給當事的家庭造成傷痛,可是作者在書中要展現的卻不是這個。而是通過這件事引發出一種與家庭有關的思考。我相信良多作為一個父親是愛他的孩子的(無論是親生的還是養育的),他想要把最好的一切給他們,也希望他們能夠變成最好的。但是往往成年人想要給予孩子們的,卻并不是孩子們所想要的。相對于良多這樣的精英人士,另一位父親雄大隻是一位庸俗的小人物,在書中剛登場的時候的表現甚至是有些讓人生厭。不過随着故事的推進越來越感覺到他的可愛,甚至到了最後他的形象還有些高大起來。他也是一位愛孩子的父親。他的愛卻與良多不同,或許在物質上給予不了孩子們很多,但是他卻有着一份最好的愛給孩子們。那份愛就叫做“陪伴”,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守護是最沉默的陪伴。
還記得初為人母時的慌亂與喜悅,每晚我從夢中驚醒,大汗淋漓地掙紮起來看一眼孩子,摸摸她的小臉依舊溫潤,探一探她的鼻息仍然規律,才又躺下安心地閉上眼睛。
孩子會喚起我們心中無法想象的愛,但也會激發我們性格中的陰暗面,喚醒我們一些消極的天性,比如暴躁,憤怒,控制欲等等。沒有什麼事情會像育兒一樣考驗我們的能力。
如果家長,你作為兩方的父母,你會在血緣和親情之間如何做出抉擇呢?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我是充滿元氣的楓葉飛翔,陪您共賞好劇共讀好書,分享更多幹貨,請關注我為我點贊,謝謝,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