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靈魂總是不容易找尋,廣州從化高步村竹泉農莊的竹筒飯真是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主兒。哪怕導航已進入高步村,沿途還有各種訓示辨別,但我們還是如同身在迷宮一般看不到出路。

終于在幾棟居民樓之間的小巷口發現最後的訓示,并且特别注明内有停車場。不過對于第一次來的人還是充滿了疑惑,這麼狹窄的村巷讓人擔心車進去了出不來。幸好遇上一位村民大氣發話:“放心進,停幾架飛機都沒問題。”
慢慢駛入之後的盡頭果然是柳暗花明,田間院落後一片竹林和荔枝樹,貢獻了不少車位,而周邊的每個可用的畸角旮旯也都劃出各種造型的停車位。
竹泉農莊餐廳裡到處皆竹筒,每張桌上都放着一塊波浪起伏的黑色瓦墊,上面擱置着一支支又長又粗的綠色竹筒,煙氣缭繞,十分有氣氛。
從化竹林衆多,八年前店主邝武聰就地取材,以鮮竹為烹饪器具,運用炭火烹制,一排排一米乃至幾米上的大竹筒燒飯相當壯觀。餐廳不僅用竹筒燒飯菜,還創新了竹筒湯和竹筒火鍋。
雖然别處也有竹筒飯,但都是蒸制,且竹筒可反複使用。而邝老闆這裡是直接架在炭灰上燒制,“竹筒”器具也是一次性使用,客人吃完即成為燃料,是以這種特殊的烹饪方式被邝老闆稱為“全球首創”,邝老闆也并非吹牛,人家經過了兩年的實踐與研發,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由于取材自然,燒制原始,單次使用,是以邝老闆特别自豪地說自家的東西綠色、環保又健康。
大概所有找來的食客都對這種獨特的烹饪方式滿心好奇,是以邝老闆的廚房門口專門寫着“可以參觀”幾個大字。窩棚搭建的廚房非常簡陋,竹片堆積得如同小山一樣,一排燒得烏黑的鐵架子上放着幾個大竹筒,金黃的火焰飛舞跳躍,整個棚子如同烤箱。
在這樣灼熱的環境裡,邝老闆總是帶着特制的手套親自下廚。飯菜腌制後裝入竹筒,旺火燒制,中間還需不斷噴水以防幹裂。
燒好的竹筒飯菜,由另一位師傅用老虎鉗掀開竹筒外皮,将裡面的菜肴做一番調整,再加入少許調味之後,及時上桌。
臘腸、雞肉等食材煨出來的米飯香氣撲鼻,而且還有上好的飯焦,可見邝老闆對火候把握的功力。燒竹筒飯需要一個小時的烹制,其他菜肴也要二、三十分鐘,是以來這裡吃飯最好提前電話預定。
竹筒裡的飯菜,香濃鮮美,帶有竹子的清新,這在城裡是無法吃到的味道。因為周邊都是菜田,邝老闆還會贈送清炒蔬菜,新鮮采摘的蔬菜真是細嫩甜美,汁水豐盈。
山坑魚是從化特有的生長在溪水裡的野生小魚,沒有受到過污染,微微油炸後的山坑魚是廣州專程過來的食客必點。油炸後的山坑魚經過竹筒的燒制,少了油膩,多了竹香,深受老廣喜愛。
邝老闆還有一個絕活就是竹筒湯,他會提着一根碗口粗、足有兩三米長的 大竹 筒,倒出一大碗竹筒湯,倒湯時還要發力抖動 大竹 筒,以便倒出裡面的湯料,邝老闆的臂力真是了得。
竹泉農莊用餐的成本效益也較高,一個二人竹筒飯4碗起56元,加上一筒燒鵝、一筒山坑魚、一筒湯,以及贈送的炒菜心,共計168元。關鍵是這一餐不僅吃得舒暢,還十分有趣。
SophyJiang味旅繪:崇信最好的風景在碗裡,隻分享有有趣靈魂的風味和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