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秋戰國的分水嶺,韓趙魏瓜分晉國,晉國最後一位國君去了哪裡?

作者:一号通史

總的來講,春秋戰國時期算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大規模動亂的時期,而我們所謂的“春秋戰國”其實還可以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兩個時期的主要差別:一是對于周天子的态度;二便則是表現在戰争的規模上。春秋時期,各諸侯國表面上還是很尊重周天子的,但是此時的周天子也僅僅隻是象征性的存在,發生戰争也僅僅隻是小規模的,而戰國時期所謂的周天子的名号就已經被全部摘除了,各諸侯國之間的戰争也是愈演愈烈,規模空前;

春秋戰國的分水嶺,韓趙魏瓜分晉國,晉國最後一位國君去了哪裡?

其中兩段時期的分水嶺主要是趙、魏、韓三家瓜分晉國。

說起晉國,它是衆所周知的強國,中原的地區的老霸主,也是在霸主位子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國家。在鼎盛時期即便是曾經強悍無比的齊國都不敢小視。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它的内部卻存在諸多錯綜複雜的問題,這也就導緻了晉國最終被一分為三。趙、魏、韓三國是晉國被瓜分之後的國家,可即便是被分成了三個國家,但是之後的霸主依然是其中的一個國家,魏國在戰國初期坐上了霸主的位置。

其他兩國也各有長處,趙國活躍在戰國末期,其強悍之處足以與秦國相抗衡。即便是南韓也有自己的長處,南韓的兵器是戰國時期諸國公認的,而且趙魏韓三國還是戰國末期的“戰國七雄”。

春秋戰國的分水嶺,韓趙魏瓜分晉國,晉國最後一位國君去了哪裡?

戰國七雄的位子一共就有七個,就有三個國家是晉國分出來的,可見曾經的晉國是多麼的強大。進而也就有了許多關于晉國與秦國之間的假設。比如:如果晉國在戰國末期還存在,那麼也就不會有秦國什麼事了!

晉國如此之強,或許我們會有一個疑惑,那就是晉國最後一位國君最後跑哪去了?

晉國被瓜分的最主要原因是晉國太像曾經的周朝了,老舊的制度最終導緻晉國“卿族勢力過大,公族勢力過小”,這就為晉國最後被瓜分埋下了隐患,而親手埋下這顆炸毀晉王室的人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晉獻公。

春秋戰國的分水嶺,韓趙魏瓜分晉國,晉國最後一位國君去了哪裡?

晉獻公為了讓自己和骊姬生的兒子繼承王位,不惜想出千方百計也要将申生與重耳兩人置于死地,最終導緻申生自殺,重耳一直流落在外。

晉國的動亂持續了長達20年之久,直到秦穆公将重耳扶持到晉國的王位之上,才使得晉國的動亂得以平息。在重耳執政期間,晉國想吃了化肥的農作物,一路平步青雲,使得晉國發展到與齊國齊馬并駕的地位。

晉國自晉文公以來,中原霸主的地位基本上都是由晉國一家霸占。在這一時期即便是同時期的秦國與齊國也是無法動搖的,最終齊國不得不避而遠之,而秦國也隻得和楚國結盟長達三百年之久。

春秋末期,中原地區俨然已經成為了一副禮崩樂壞的景象,晉國的内部也是如此六卿的勢力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之後晉國内部的智氏、韓氏、趙氏和魏氏的勢力逐漸崛起,其中綜合實力最強的就是智氏。

春秋戰國的分水嶺,韓趙魏瓜分晉國,晉國最後一位國君去了哪裡?

這也就導緻晉國内部日益激烈的内部鬥争更上一層樓,直接導緻了晉國喪失了外部的震懾力。

智氏開始想方設法的削弱其他幾大家族的實力,想要一家獨大,其中首先拿趙氏進行開刀。當時的趙氏幾乎快被智氏趕盡殺絕,幸好這個時候的魏韓兩個氏族出于自身的利益考慮突然轉換陣腳,使得智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從此智氏也就走到了曆史的深淵之中。

智氏在晉國被趙魏韓三家滅掉之後,逐漸開始了将晉王取而代之的運動之中。

春秋戰國的分水嶺,韓趙魏瓜分晉國,晉國最後一位國君去了哪裡?

而此時掌握在晉國國君手中的土地本就稀少,到了晉幽公即位的時候晉王室手中的土地更是少的可憐,作為一國之主凡事都要經過這三家的同意才能夠實施。可見這個時期的晉王族是多麼的悲催,晉王俨然已經成為了傀儡。

公元前403年,這個一年是晉烈公統治時期,三家再也忍無可忍,便瓜分了晉國,并且要求周天子必須承認他們的合法地位,否則周天子将不保。于是便有了趙魏韓三個國家。

晉國在被趙魏韓三家把持朝政的這些年裡,隻剩下了晉國的名号,實際上早已經滅亡了。

晉國直到最後的晉靜公時期,僅存的一點土地也被三家給分了,至此晉國徹底滅亡。而晉靜公也被變為普通人,并遷往農村生活。

春秋戰國的分水嶺,韓趙魏瓜分晉國,晉國最後一位國君去了哪裡?

晉國走到了曆史的節點,正式退出了曆史的舞台。晉靜公與族人被遷往偏遠的農村生活,生活飄忽不定,過的也十分的艱苦。直到349年,晉靜公被韓昭侯殺害之後,晉國算是徹底的完蛋了,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