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韓趙魏三晉之争出發,要尊重别人的㡳線

作者:劉傑大局幹貨

望之不似人君,近之不知所謂。這是孟子見梁惠王的感受。梁惠王即魏惠王,魏國第三代君主。

從韓趙魏三晉之争出發,要尊重别人的㡳線

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因為魏齊先後為當世第一強國。而天子,非但春秋時沒了實力,承認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連法統都喪失了。

魏文候三家滅智,位列諸侯。對内求賢變法,對外聯合韓趙,以三晉之力開疆拓土。魏武侯徹底滅晉。魏惠王雄才大略,卻生生把自己幹成了梁惠王,魏國由此衰弱。

從韓趙魏三晉之争出發,要尊重别人的㡳線

秦國稱夏王乘夏車,魏惠王無奈趕車。

魏惠王即位之初,差點身死國滅。繼位之初,有位公中緩争位(身份不祥)。韓趙兩國平日被魏國上司,也被魏國欺壓,乘機搞事。韓趙合兵,打敗魏國,包圍了魏王。

從韓趙魏三晉之争出發,要尊重别人的㡳線

勝利在望,韓趙商量如何配置設定勝利果實。趙國說,除魏王,立公中緩,割地而退,我且利。韓曰“不可,殺魏君,人必曰暴;割地而退,人必曰貪。不如兩分之。魏分為倆,不強于宋、衛,則我終無魏之患矣。”

趙不聽,韓不悅,以其少卒夜去。南韓連夜撤軍,趙軍無奈也撤軍了,進而保住了魏國。

第二年,魏國打敗了韓趙兩國。此後一度拿下趙國都城邯鄲。

趙國索要城池的動機很正常,南韓為何不要?怕别人說貪暴?從晉國六卿之一到滅掉範、中行和智三家到滅晉吞鄭,如何不貪不暴?公元前376年晉國才算正式滅亡。公元前349年,晉靜公被韓昭侯派去的心腹韓玘(qǐ)所殺,晉國絕祀。

“……魏分為倆,不強于宋、衛,則我終無魏之患矣。”這說明問題。南韓雖為七雄之一,卻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割走幾座城池,魏國一報仇,趙國能扛得住,南韓不行。是以吞并鄭國後,南韓無心擴張,隻求自保。于其得罪一個仍然強大的魏國,不如分裂它讓它對自己沒有危險一一甚至可以考慮再撈一把。

趙國沒有尊重南韓的底線,失敗了。其實當年趙家當年能聯合韓魏滅掉智家,也是智瑤冒犯了韓魏底線。智瑤聯合韓魏滅趙,水淹晉陽。城破亡家之際,智瑤得意忘形說今日方知水可以滅人國。韓魏兩家當即變色,因為自家都城旁邊也有河流。

沒有絕對的實力可以碾壓别人,能毫不在乎别人反抗,你都得尊重别人底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