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秋第一大國晉國是如何被分裂的?細說趙魏韓三家分晉春秋第一大國——晉國晉國六卿晉陽風雲水淹晉陽,韓魏反戈三家分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春秋第一大國——晉國</h1>

春秋時期“咖位”最大的諸侯國是那個?毫無疑問就是晉國。晉國的最大曆史功績在于保護了中華正統文明的火種。除了齊桓公短暫地挑過大梁,在整個春秋時期幾乎就是晉國以一己之力保護着中華文明的火種,抗擊着東夷(齊)/西戎(秦)/南蠻(楚)/北狄(遊牧民族)的侵擾。

尊王攘夷,安定天下。晉國的疆域、人口以及生産力,幾乎涵蓋了當時華夏大地的精華所在,據有今天的山西全境、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陝西東部和山東西部,國力之強,強到了它解體後的三個國家(趙魏韓)仍然全部位居“戰國七雄”之列。

春秋第一大國晉國是如何被分裂的?細說趙魏韓三家分晉春秋第一大國——晉國晉國六卿晉陽風雲水淹晉陽,韓魏反戈三家分晉

晉國與其他諸侯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8">晉國六卿</h1>

周之是以會式微,是因為周天子被諸侯架空了。同樣,強大的晉國内部,也存在大夫架空晉侯的問題。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因為自家親戚之間血腥争權,在外逃亡十九年。晉文公即位後,就嚴厲整治同姓貴族争權問題。晉文公啟用外姓大夫做執政官,這些外姓大夫一代一代演變下來,成為了一個個利益集團,這個利益集團被稱為“卿”。

春秋晚期,晉國内部存在六大利益集團,分别是智氏、中行氏、範氏、韓氏、魏氏、趙氏,六家并立,史稱“晉國六卿”。

春秋第一大國晉國是如何被分裂的?細說趙魏韓三家分晉春秋第一大國——晉國晉國六卿晉陽風雲水淹晉陽,韓魏反戈三家分晉

晉文公與卿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0">晉陽風雲</h1>

從晉國六卿到我們熟知的“三家分晉”,智家/範家和中行家沒有聽到戰國的到來。這一切都要從趙家家主趙鞅的一個陰招開始講起。

晉國在當時除了六卿外,還有一些小勢力,比如後來趙國的國都邯鄲,就是在邯鄲氏的手中。邯鄲氏原本和趙氏是同宗兄弟,因為當年趙氏的一支被分到了邯鄲,是以改叫了邯鄲氏。而趙氏對邯鄲垂涎已久。

趙鞅為獲得邯鄲的地盤,心使一計。他帶兵圍攻衛國,衛國以五百戶人口為代價求和。趙鞅假意将五百戶人口甩給邯鄲氏,卻過了一段時間後,又向邯鄲氏讨要着五百戶。此時邯鄲氏宗族不肯,心想邯鄲氏與趙氏本是同宗,趙氏不會如此斤斤計較。

貪小便宜吃大虧,趙鞅以邯鄲氏貪小便宜不歸還500戶人口為借口,忽然将邯鄲氏族長邯鄲午囚禁在晉陽。邯鄲午的兒子邯鄲稷決定造反,不再視趙鞅為邯鄲氏大族長了。

而這就是趙鞅想要的結果,趙軍很快就将邯鄲城包圍。危機之中,邯鄲稷向親娘舅,同時也是中行氏族長的中行寅求救。中行寅答應了邯鄲稷,但是心知中行氏幹不過趙家,于是拉上了六卿中與中行氏交好的範家幫忙。

于是,中行氏/範式/邯鄲氏的聯軍很快就擊敗了趙軍。趙軍大敗,逃回晉陽城。

誰知,中行氏和範式想趁此機會團滅趙氏,于是起兵将晉陽城團團圍住。

趙鞅本隻想耍個陰謀兼并同宗的邯鄲氏,卻不料被中行氏和範式包圍,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但趙鞅也不是吃素的,他召集謀士分析了一下當今局勢:

當今六卿中實力最強的是智氏,而智氏離中行氏和範式的采邑最近,如果中行氏和範式被滅,受益最大的就是智氏。如果智氏出兵解救趙氏,魏氏必然會跟随智氏,因為魏氏本就與中行氏和範式有仇。而韓式一直都是牆頭草跟着強者走,是以趙鞅料定,智氏/魏氏/韓式必會出兵相救。

托不如趙鞅所料,智氏/魏氏/韓氏願意出兵讨伐中行氏和範式。為師出有名,還特意到晉侯面前告狀,說中行氏和範式敢于趙氏内部事務。晉侯知趣地改了讨賊檄文,于是三家智氏/魏氏/韓氏三家人馬浩浩蕩蕩朝晉陽開來。

而中行氏和範式面對此情況,如同被豬油蒙了心智,選擇與智氏/魏氏/韓氏和趙氏四卿大軍硬剛。晉國的第一次内戰由此開啟。由于實力差距着實明顯,中行氏與範式精銳盡喪,隻能逃往自家采邑。

而智氏和趙氏并不想放過中行氏和範式,随後就是連續八年的持續追殺,最終中行氏和範式逃亡去了齊國,邯鄲氏最終被趙氏吞并。

趙鞅心知“斬草除根”的重要性,第二年就陳兵十萬在齊國邊界。不知中行氏和範式為齊王灌了什麼迷魂湯,齊國竟與趙氏大動幹戈,結果就是齊國大敗。晉國一卿就能大敗齊國,可見晉國綜合實力在當時是何等強大。

公園前473年,晉國智/趙/韓/魏盡分中行/範故地。此時晉國大上司晉出公不滿,想聯合齊國/魯國給自家不聽話的四卿一個教訓。不料,還沒等齊魯出兵,四卿就派兵将晉出公趕出晉國,晉出公仔逃往齊國的路上氣死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四卿于是又立了一個新的國君——晉哀公。此時,晉國六卿正隻剩下智/趙/韓/魏四家。

智趙立儲

晉國現有的四卿中,實力最強的是智氏,其次是魏氏/趙氏旗鼓相當,韓氏最弱。晉國分裂的拐點源于智氏和趙氏對接班人的選拔。

智氏的族長智申有兩個兒子,長子智宵是個普通人,但宗族長輩們比較看好他。次子智瑤文武雙全,儀表堂堂,深受其父親智申的喜愛。但是智瑤性格乖張,剛愎自用,是以智申的族弟智果一直非常反對智申立智瑤為接班人。但是智申堅持讓智瑤成為了接班人。為此,智果不惜脫離智氏,改姓“輔”,可見智果老爺子是多麼反感智瑤成為家族接班人。

趙氏有兩個兒子,長子趙伯魯,次子趙無恤。趙老爺子選擇接班人的方法十分奇特:一日他将一段訓誡的話下載下傳竹簡上,讓兩個兒子将其牢記于心。三年後,趙鞅講兩個兒子叫來,讓他們背竹簡上的訓誡。趙伯魯當場傻眼,而趙無恤卻能潇灑背出,甚至還從袖子中拿出了那塊竹簡。由此,趙無恤成為了家族的繼承人。有意思的是,有史料記載趙無恤有安插間諜在他父親身邊,在趙老爺子抽查之前,趙無恤提前做了準備。權利的運作精髓在于情報,趙無恤深得精髓。

春秋第一大國晉國是如何被分裂的?細說趙魏韓三家分晉春秋第一大國——晉國晉國六卿晉陽風雲水淹晉陽,韓魏反戈三家分晉

趙無恤雕像

智申和趙鞅不久後前後腳離開人世,智瑤和趙無恤繼承了家族,兩個新舵手開始了正式較量。

智瑤登台後,以雷霆手段開始了戰略擴張。他向東伐齊,向南兩次伐鄭,北上消滅了中山屬國仇由。一系列的真正讓智氏的地盤擴張不少。

但是,智瑤的性格缺陷很快就展現出來了,他在聯合另外三家伐衛的過程中,與趙無恤在戰場上鬧僵,戰後又與戲弄了韓氏宗主韓虎和總管段規。

風光無限的智瑤開始打起了其他三卿地盤的主意,他宣稱智氏要捐給晉侯一個萬戶大縣,并陸續找上了其他三家,要求每家捐出一個萬戶大縣。韓氏和魏氏選擇暫時忍讓,伺機再起。而趙無恤與智瑤本來就關系破裂,這次趙無恤直接拒絕了智瑤的要求,并準備與智氏開戰。趙無恤想起父親趙鞅的教誨,挑選了家族福地晉陽作為決戰的戰場,關于晉陽的第二次大戰

春秋第一大國晉國是如何被分裂的?細說趙魏韓三家分晉春秋第一大國——晉國晉國六卿晉陽風雲水淹晉陽,韓魏反戈三家分晉

晉陽古城遺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2">水淹晉陽,韓魏反戈</h1>

趙無恤翻臉後,智瑤宣布向趙家宣戰,然後派人向韓/魏兩家借兵。作為老狐狸的韓魏二氏,口頭上答應了智瑤借兵的請求,但是上是出工不出力,相機行事。趙氏敗了就一同瓜分趙氏的采邑,智氏敗了就打劫智氏。

三家大軍包圍了晉陽,智瑤下令猛攻晉陽城。但是晉陽作為趙氏的老根據地,見證了趙滅中行/範氏的光輝曆史,在這次對戰中,晉陽軍民上下一心,讓智瑤的軍隊吃了大虧。鏖戰三月,智瑤的軍隊損失慘重,而晉陽城仍然屹立不倒。攻城不行,智瑤選擇圍城,料想沒有補給的晉陽定撐不了太久。但是一年過去了,晉陽城軍民仍然糧草充足,智瑤的圍城之計也破滅了。

這個時候,老天選擇幫了智瑤一把。天降大雨,晉陽城外的汾水暴漲,晉陽地勢低窪,智瑤掘開了汾水,晉陽城成了一片澤國。

水淹晉陽對趙無恤方最大的影響就是滅有幹柴火可以生火,水井被污染,糧草發黴,在潮濕的環境中傳染病也開始橫行。趙無恤面臨着無水/無糧/瘟疫肆掠的巨大考驗。

智瑤此時洋洋得意,說“我現在才知道,水還可以使人亡國呀”。身邊的韓虎和魏駒卻陷入了沉思:汾水也可以淹魏氏,洚水也可以淹韓氏。如果趙氏被滅,按照智瑤的個性,韓氏和魏氏也在劫難逃。

陷入絕境的趙無恤也看到了能解救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韓氏和魏氏,于是派出密使張孟談與韓虎/魏駒商談,韓式和魏氏同意了張孟談的請求,達成共識,共滅智瑤。

約定當夜,韓魏兩家掘開了圍困晉陽的湖堤,原本水淹晉陽的大水朝着智瑤的軍隊漫灌而去。黑夜中,大水襲來,智軍大亂。随後五萬趙軍劃着數千駐法齊出晉陽城,撲向智瑤的大營。韓魏的軍隊也加入了戰局,智瑤的霸主之夢在三家的水攻之下灰飛煙滅。戰局反轉,四族最強的智氏在晉陽之戰中被滅,智氏的采邑被瓜分。事實證明,晉陽真乃趙氏福地。

春秋第一大國晉國是如何被分裂的?細說趙魏韓三家分晉春秋第一大國——晉國晉國六卿晉陽風雲水淹晉陽,韓魏反戈三家分晉

圍殺智瑤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5">三家分晉</h1>

春秋第一大國晉國的大地上,從起初的六卿并立到四卿對峙,再到最終的三足鼎立,趙氏智氏兩代人扮演了極其重要的戲份。韓魏兩家在正确的時候順應潮流做了最優選擇,最終形成了趙魏韓三家分晉的局面。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趙魏韓三氏被周天子封為侯爵,自此,趙魏韓三家正式分晉,各自單飛,

春秋第一大國晉國是如何被分裂的?細說趙魏韓三家分晉春秋第一大國——晉國晉國六卿晉陽風雲水淹晉陽,韓魏反戈三家分晉

趙魏韓三家分晉

又過了十年,齊國大夫田和廢齊康公,滅齊國公族,自立為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伐齊”。至此,在中華大地上有七個強國并立,西秦、東齊、北燕、南楚,中間韓、趙、魏。

戰國時代,正式拉開帷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