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史為鑒:剛愎自用的君主,緻使春秋一霸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作者:扶牆而出徐鳳年

春秋後期,晉國卿大夫家族勢大,其中智氏一族最為強大,掌控晉國,韓趙魏三族勢力都遜色于智氏一族。

最初,智宣子想要将其子智瑤標明為繼承人,族人智果勸說道:“智瑤不如智宵,智瑤有五項過人長處,一項短處,五項過人長處是須發漂亮身材高大,精于騎射,才藝雙全,能寫善辨,堅毅果敢。短處就是很不仁厚,如果他以五項長處來制服别人卻做不仁不義的惡事,誰能和他和睦相處?要是真的立智瑤為繼承人,那麼智氏宗族一定滅亡。”

智宣子不聽從勸告,仍執意立智瑤為繼承人,智果便向太史請求脫離智族姓氏,另立為輔氏。

以史為鑒:剛愎自用的君主,緻使春秋一霸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晉國卿大夫趙簡子,有兩個兒子,長子叫做伯魯,幼子叫做無恤,趙簡子想要确定繼承人,但又不知應該立哪個兒子為繼承人好,于是他把他的日常訓誡言詞寫在兩塊竹簡上,分别交給兩個兒子,并囑咐道:“你們好好記住這些。”

過了三年,趙簡子問兩個兒子訓誡内容,長子伯魯說不出來,并且竹簡已經丢失了。又問幼子無恤,無恤能很熟練地 背出訓誡内容,而且他還将竹簡貼身攜帶,于是趙簡子認為無恤十分賢德,便立他為繼承人。

以史為鑒:剛愎自用的君主,緻使春秋一霸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趙簡子讓家臣尹铎去治理晉陽,臨行前尹铎請示說:“您是打算讓我去剝削百姓搜刮财富呢,還是使百姓修養生息以做保障之地。”

趙簡子說:“當然要使其作為保障之地。”

于是尹铎便少算居民戶數,減輕賦稅。

趙簡子又對兒子趙無恤說:“一旦晉國發生危難,你不要嫌棄尹铎地位不高,不要怕晉陽路途遙遠,一定要以那裡作為歸宿。”

以史為鑒:剛愎自用的君主,緻使春秋一霸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

智宣子去世後,智瑤上位,有一次,智瑤與韓康子、魏桓子在藍台飲宴,席間智瑤戲弄韓康子,又侮辱他的家臣段規。智瑤的家臣智國聽聞了此事,就提醒智瑤說此次得罪了韓康子和他的家臣,需要對此提高戒備,不然會有災禍發生。可是智瑤剛愎自用,不聽智國的勸告。

一天,智瑤向韓康子索要領地,韓康子不想給,但是他的家臣段規勸說道:“智瑤貪财好利,又剛愎自用,如果不給,他一定會讨伐我們,不如答應他的要求。智瑤得到領地後會更加的狂妄,一定會再次向别人索要領地,别人不給,他必定會向人動武,這樣我們就可以免于災禍而後可以伺機而動。”

韓康子聽取了家臣段規的建議,派使臣給智瑤送上萬戶居民的領地,智瑤大喜。在不久後智瑤果然向魏桓索要領地,魏桓也不想給,但他的家臣任章勸說道:“欲使人滅亡,先使其瘋狂,智瑤無緣無故強行索要他人領地,一定會引起其他大夫的警惕,我們給智瑤地,他一定會驕傲。他驕傲而輕敵,我們警惕而互相親善,用精誠團結的軍隊來對付狂妄輕敵的智瑤,智家的命運一定不會長久的。主公不如先答應智瑤的要求讓他驕傲自大,然後我們可以選擇盟友共同圖謀,又何必單單把我們作為智瑤的靶子呢!”

魏桓子聽了任章的話,大感有理,于是也送給了智瑤送了一塊有萬戶居民的土地。

以史為鑒:剛愎自用的君主,緻使春秋一霸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得了兩塊領地的智瑤,内心愈發膨脹,于是又去跟趙無恤索要蔡和臯狼這兩塊領地,趙無恤自然拒絕了智瑤的無理要求,智瑤勃然大怒,親自率領智、韓和魏三家軍隊攻打趙氏,趙無恤得知智瑤親自攻打過來的消息,準備出逃,可是應該逃往何處?

趙無恤的随從先後給出了長子城和邯鄲城兩個去處,但都被趙無恤給否決了,因為這兩個地方趙氏對百姓剝削得太嚴重了,如今發生了戰争,需要百姓的保護,但百姓是否會忠誠地保護他,這可說不定。

這時趙無恤想起父親趙簡子曾經跟他說過,如果晉國發生了危難,一定要以晉陽為歸宿,趙無恤想到晉陽在尹铎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如果此時前往晉陽,百姓一定能與他和衷共濟,于是就前往晉陽。

以史為鑒:剛愎自用的君主,緻使春秋一霸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智瑤率領智、韓和魏三族兵馬一路攻打,打到了晉陽城,并包圍了晉陽城,而後引水灌城,大水隻差一米就淹沒城牆,城中百姓的竈台都被淹沒倒塌,青蛙滋生,但人民仍沒有反叛。

智瑤巡視水勢,魏桓為他駕車,韓康子為他護衛,智瑤看着被大水圍困的晉陽說道:“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滅人國家。”

智瑤一句無心之語,卻讓魏桓子和韓康子憂心忡忡,因為汾水可以灌魏氏都城安邑,绛水也可以灌韓氏都城平陽。

智瑤的謀士疵看穿魏桓子和韓康子的心思,于是向智瑤警示:“韓、魏兩家肯定會反叛,我們調集韓、魏兩家的軍隊來圍攻趙家,趙家覆滅,下次就一定是災及韓、魏兩家,現在我們約定滅掉趙家後分割其地,晉陽就要被破了,但韓康子和魏桓子沒有高興的心情,反倒是面有憂色,這不是必反又是什麼?”

以史為鑒:剛愎自用的君主,緻使春秋一霸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智瑤不以為意,反而将疵的話告訴魏桓子和韓康子,二人道:“這一定是小人使的離間計,目的是讓主公與我們産生間隙,進而放松對趙家的進攻。不然的話,我們兩家為何放着早晚到手的趙家田地不要,而要去幹那危險的必不可成的事嗎?”

韓康子和魏桓子走後,疵詢問智瑤為什麼要将他的話告訴韓康子和魏桓子,智瑤驚奇地反問:“你是如何知道的?”

疵回答說:“我見他們狠狠地盯着我然後匆忙離去,他們知道我看穿了他們的心思。”

但智瑤依然不醒悟,疵于是請求讓他出使齊國。

以史為鑒:剛愎自用的君主,緻使春秋一霸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趙無恤派遣家臣張孟談秘密出城去見韓康子和魏桓子二人,說:“我聽說唇亡齒寒,現在智瑤率領韓、魏兩家來攻趙家,趙家滅亡後,就該輪到韓、魏兩家了。”

韓康子與魏桓子也深知此理,于是與張孟談商議,約定起事日期後送他回城。

夜裡,趙無恤派人出城殺掉智瑤軍的守堤官吏,使大水反灌智瑤軍營,智瑤軍隊大亂,韓、魏兩家乘機從兩翼夾擊,趙無恤親率士兵從正面迎頭痛擊,大敗智瑤軍隊,智瑤被殺,而後又誅滅智家族人。

智家被滅,智家的領地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滅亡,史稱三家分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