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讀】百年百事⑫陝北出了個劉志丹

作者:東風快遞
【夜讀】百年百事⑫陝北出了個劉志丹

文 |魏旭亮 · 主播 | 劉敬一

1932年,中國革命處于水深火熱的至暗時刻,由于國民黨奉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在東北的軍事進攻極為迅速,僅兩三個月内東三省幾乎全部淪陷,日本關東軍策劃建立日軍操控下的僞滿洲國傀儡政權。與此同時,日軍在上海不斷制造摩擦、實施暴行,中國革命形勢不容樂觀。

這一年,由于國民黨圍剿的壓迫,加之黨内“左傾”錯誤的影響,中國共産黨上司的工農紅軍面臨武裝鬥争失敗的嚴峻形勢。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工農紅軍進階将領、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建立人之一劉志丹,在反“圍剿”失利後輾轉回到陝北,建立了照金革命根據地。

“正月裡,是新年,陝北出了個劉志丹;劉志丹來是清官,他帶上隊伍上橫山,一心要共産……”,這是流傳在陝北的一首民歌,唱的就是陝北紅軍的創始人——劉志丹。

他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筆下的“現代俠盜”羅賓漢,他是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習仲勳心目中的“好上司、好戰友、好朋友”,在中國革命的曆史舞台上,他書寫着偉大而傳奇的一生。

【夜讀】百年百事⑫陝北出了個劉志丹

劉志丹手書

劉志丹,名景桂,字子丹、志丹,1903年10月出生于陝西保安(今志丹)縣。劉志丹從青年時期就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秋天,奉黨的指令進入黃埔軍校學習。後曾任國民軍聯軍某部政治處處長,積極參加反對北洋軍閥的戰争。

大革命失敗後,他奔走于湖北、安徽、陝西等地,從事起義工作。1928年,參與組織上司了渭華起義。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組織成立了西北反帝同盟軍,任副總指揮及參謀長。1932年,上司建立了照金革命根據地。

【夜讀】百年百事⑫陝北出了個劉志丹

劉志丹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時的住所

建立革命根據地是劉志丹革命生涯最重要的功績之一,同時也是他在陝北革命時期留下的寶貴鬥争經驗,這與他的成長經曆密不可分。

劉志丹長期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和熏陶,對普通勞作百姓有相當深厚的感情,也親眼目睹了地方豪強勢力如何壓迫普通百姓,曾寫告狀信揭露縣長的醜惡罪行。考取榆林中學時,因在國文考試中大膽抨擊現實社會的腐朽與黑暗、樹立遠大理想而被錄取。

自此之後,劉志丹智鬥地方黑惡勢力,參加學潮,一步步在實踐中積累鬥争經驗,堅定革命報國的信念,為後來建立陝北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随着對陝北革命鬥争形勢的熟悉和國内鬥争經驗的總結,劉志丹在陝北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想法越來越成熟。1932年秋,陝甘遊擊隊的負責人謝子長、劉志丹與上司甘肅兩當兵變失敗後的習仲勳會合,正式建立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并将陝甘遊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團,實作了“創造陝甘邊新蘇區”的重大曆史使命。

之是以選擇在照金建立革命根據地,劉志丹曾感慨地說:“如果我們像毛澤東同志那樣,以井岡山為依托,搞武裝割據,建立根據地,逐漸發展擴大遊擊區,即使嚴重局面到來,我們也有站腳的地方和回旋的餘地。”

【夜讀】百年百事⑫陝北出了個劉志丹

以陝甘邊根據地革命工作開展為主題的油畫

曆史證明,劉志丹的革命鬥争經驗完全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同時,随着照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使得國民黨在陝北的基層政權被逐漸摧毀。

陝甘邊區政府在革命根據地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廣大貧苦百姓分得了土地,同時還建立起農貿市場,活躍了蘇區經濟生活,根據地政權進一步得到鞏固。

此後,劉志丹輾轉陝北各地繼續進行革命鬥争。1935年秋,在北方局駐西北代表團主持下,陝北發生了錯誤“肅反”,他們攻擊劉志丹“一貫右傾”,下令逮捕了他,同時根據地也陷入嚴重危機。

當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時,得知“肅反”造成的嚴重後果,當即下令“刀下留人”“停止捕人”,劉志丹等被監禁人員被釋放,得以繼續進行革命鬥争。

1936年4月,在圍攻三交鎮戰鬥時,劉志丹親臨前沿陣地,指揮戰士向敵人沖鋒時,不幸左胸中彈,當即昏迷過去,清醒過來後,仍以頑強的毅力,斷斷續續告訴身邊戰友:“讓宋(任窮)政委……指揮部隊……趕快……消滅敵人”,說完停止呼吸,光榮犧牲,時年33歲。

【夜讀】百年百事⑫陝北出了個劉志丹

各界恭送劉志丹靈柩歸籍公祭大會

劉志丹犧牲後,為了紀念他,中共中央和陝甘甯邊區決定将保安縣改名為志丹縣,并在此建立劉志丹陵園。

1943年,黨中央和陝甘甯邊區人民為劉志丹舉行隆重的公葬典禮,毛澤東為他題碑:“群衆領袖,民族英雄。”周恩來為他題詞:“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

【夜讀】百年百事⑫陝北出了個劉志丹

劉志丹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的革命生涯展現了一名真正共産黨人的崇高氣節和精神。雖然他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忠于黨、忠于人民,對共産主義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敢于鬥争、敢于勝利的革命精神,将永遠激勵着我們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奮勇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