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觀看【視訊内容】點選下方連結!

中美落入陷阱,注定一戰?中國有哪些手段,可以不戰而勝?

兩個世紀以前,拿破侖曾經警告世人:讓中國沉睡吧,因為他一旦醒來,将震撼整個世界。

今天中國确實已經覺醒,而世界也正在為之顫抖。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随着中國實力的迅速提升,美國長久以來的優勢受到了挑戰,是以中美兩國很可能會掉入一個緻命的陷阱,也就是又古希臘曆史學家修昔底德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針對2500年前近乎毀滅古希臘兩大城邦的戰争,解釋說:使戰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勢力的增長以及是以而引起的斯巴達的恐懼。

而相比中美之間,中國就是古希臘中崛起的雅典,而美國就是恐懼的斯巴達。

是以根據修昔底德陷阱,它提出了一個崛起的大國和一個守成的大國之間競争與沖突的必要性,也就是國家間勢力此消彼長的結構性沖突将引發戰争。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修昔底德

目前的中美關系處于敏感時期,有人認為,此時的雙邊關系已經跌到1972年尼克松訪華以來的最低谷,甚至還會繼續跌落。

雖然中國已經多處提出,強國追求霸權的作法不适合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霸權主義行動的基因。

但我們借鑒曆史,中美兩國間的國家利益、恐懼與榮譽的交織與對抗,注定一戰,雖然悲觀,但并非沒有可能。

大家好,歡迎來到認知金字塔。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中美之間是否會注定一戰?反觀曆史,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阻止中美戰争的爆發?喜歡的朋友還懇請您點贊支援,也歡迎的大家在評論區發表看法積極讨論,謝謝大家。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我們回顧過去500年的曆史,有16個案例,都是一個大國的崛起擾亂了另一個主導國的地位。而這16個案例中,有12個都是以戰争收尾,隻有4個得以幸免。

在這4個案例中,第一個案例發生在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西班牙日益崛起最終取代了葡萄牙的海上霸權。

第二個案例,是冷戰結束後的德國,躍居歐洲主導地位。

但是,這兩個案例,有宗教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不具備啟發性。是以我們重點來讨論餘下兩個案例。

首先就是美國和英國。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我們都知道,美國原本是英國的兒子。但在19世紀的最後30年,美國從内戰的灰燼中崛起,躍升為一個經濟巨人。1850年,英美兩國的人口相當,但到了1900年,美國人口的數量是英國的兩倍。美國經濟也在1870年超越了英國,并在1914年增長至英國的兩倍多。1880年,英國占全球制造業總産出的23%,而到了1914年,英國的市場占有率跌落至13%,美國則增長至32%。

随着美國勢力的增長,其對于被尊重和擴大影響力的訴求也随之增長。1895年,當委内瑞拉與英屬蓋亞那之間發生領土争端時,美國就要求英國接受美國門羅主義的仲裁,承認“美國在這塊大陸上擁有實際主權”。

一開始英國拒絕了美國的要求,當時英國的殖民大臣張伯倫堅稱:英國是一個領土面積大于美國的美洲力量。

但是,當美國總統克利夫蘭暗示以戰争相逼時,英國最終同意了美國的仲裁。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美國總統克利夫蘭

收到克利夫蘭的消息,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勳爵對财政部長說:與美國的戰争,在不遠的将來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可能性。是以他訓示海軍部進行預算審查,并警告說,美國将是一個比法俄同盟更加可能的對手。

然而面對越來越多的挑戰者,同時深陷南非戰争的沼澤,英國無法應對所有的威脅,盡管美國是其最強大的對手,但德國和俄國對其構成了更近的威脅。而且,在歐洲,英國可以在競争性大國中充當平衡者的角色,而西半球沒有美國的對手,是以英國難以指望尋找美國的對手作為英國的盟友。

是以大家發現沒有,今天的美國,是不是像極了當初的英國?在全世界範圍内,沖突遍地開花。但與當初的英國不同的是,英國在美洲找不到盟友,而美國在東南亞卻有一群走狗,隻不過,走狗的實力還上不了台面,并且這種主仆關系也在開始瓦解。

當時英國的處境,讓英國上司人養成了适應性心态,其目的就在于避免與美國的軍事沖突,哪怕是付出任何代價。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海軍部是當時英國國家安全政策制定的總基地。在1904年,當時級别最高的海軍軍官,第一海軍大臣傑克.費希爾就直截了當的告訴他的上司,英國應該用一切手段避免這樣的紛争。他警告說:英國幾乎不可能逃過被美國擊潰和羞辱的結局。

此外,英國海軍部還意識到,如果他們不減少其他地區的軍事部署來把資源向美國傾倒,則無法撼動美國在西半球的主導地位,是以英國海軍部有意忽視了軍方,在對美戰争中一再要求保衛加拿大的作戰計劃。相反,海軍部建議維持良好的英美關系。

是以很顯然,英國沒有把戰争看做一種限制美國崛起的可行手段,這是導緻後來一切事件發生的關鍵。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一戰德國海軍

德國選擇将獨立、發展海軍和軍事力量置于其他一切目标之上,而因為它更接近英國本土,是以其發展海軍的意圖很顯然就是阻止或打擊英國。

面對這樣的挑戰,英國選擇的必要的抉擇,那就是在每一場争端中都向美國讓步,并給予美國足夠的尊重。

是以,英國上司人是在不犧牲英國核心國家利益的情況下,找到了滿足美國不合理需求方式的技巧。曆史學家稱之為“偉大的和解”,但就是如此教科書級的外交技巧,彌合了英美兩國間長期存在的敵意。是以在1914年戰争爆發時,英國能指望美國成為其戰争物資和資金的關鍵來源。在德國潛艇開始攻擊美國艦艇時,華盛頓和倫敦一起加入了戰争。直到二戰爆發,英美兩國仍然并肩作戰,并鞏固了兩國間的“特殊關系”。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是以,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擷取和平并不困難,第一個方法就是,一個精明的政治家,要去做“應該”做的事,并且能區分需求和欲望。

從委内瑞拉的争端,到與加拿大争奪阿拉斯加,英國都可以挑一場戰争開戰,但是英國知道戰争的代價是巨大的,勝利的可能性很小。此外,它還面臨着臨近本土的其他更為重要的戰略威脅。是以英國明智的做出了最好的選擇,在不犧牲自己的核心利益的情況下,設法滿足美國的需求。英國此舉給美國統治階層留下了兩國可以共同分享利益的印象,同時最大限度的減少了他們在利益上的分歧,進而為未來的更大合作鋪平了道路。

反觀今天的美國,對外,紛争不斷,環視全球,都是敵人。對内,社會撕裂嚴重,不同階級怨聲載道。如果不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家底厚,可能早已民不聊生。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而就在這種慘烈的情況下,美國的政客依然充滿貪欲,妄圖用霸權主義影響世界走向。而不是靜下心來去思索,今天的美國,需要的到底是什麼?今天的美國人民,到底需要什麼?

衆所周知,中國自古以來就具有海納百川的氣度,隻要美國願意放棄趾高氣昂、霸權主義的嘴臉,友好的走上談判桌,中國一定會拿出五千年沉澱下來的禮儀,熱烈歡迎。而我們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中美兩國,真的彼此掏心窩真誠緊握的雙手,這個世界将會多好。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但是,人心會變,僅僅會審時度勢,僅僅有真誠,還不足以立于不敗之地,更不足以維持世界和平。那麼,我們就需要在第二個案例中,找尋更多的答案。

第二個案例,就是蘇聯和美國之間。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大家可能好奇,美蘇之間的較量,那不是這個世界最危險的幾十年麼?它對于世界和平、對于避免中美開戰能有什麼借鑒意義呢?

确實,那幾十年确實很危險,但是戰争爆發了麼?第三次世界大戰打響了麼?并沒有啊!

那為什麼沒打起來呢?這裡當然有他獨特的原因。

20世紀有一系列世界大戰的烙印,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幽靈,而後者如果發生,很可能是人類的最後一次戰争。

在最後一次戰争中,美蘇雙方都準備冒着數以百萬計的人類死亡為代價去擊敗另一個國家。

經過40年的鬥争,柏林牆在1989年倒塌,華沙條約組織在1990年解體,而1991年的聖誕日,蘇聯也分崩離析。

冷戰最後以蘇聯的悲鳴而告終,而不是以雙方所想的最後一次核戰争而終結。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一次罕見的勝利。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二戰時,美蘇聯手打敗希特勒。但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紀念日的九個月後,當時美國駐蘇聯大使館的代辦喬治凱南,就從莫斯科向美國發了一封長電報,他在電報中警告說,信奉擴張主義的蘇維埃共産主義,是一種狂熱的政治力量,它認為與美國之間不會有永久的和平。凱南說,蘇聯共産黨認為,如果要儲存蘇聯的力量,那麼破壞美國社會、抛棄美國傳統方式、摧毀美國國際權威都是有必要的。

是以美國認為,面對這樣的對手,隻能摧毀它或者改造它,自己才能得以生存。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1949年,蘇聯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美國對“絕對武器”的壟斷地位。并且,在二戰結束後的第一個十年裡,蘇聯的經濟就翻了一倍,在下一個十年裡又增加了一半。蘇聯經濟增長帶來的新财富主要都用于軍事支出。正如後來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羅伯特蓋茨所說,蘇聯在25年的時間裡,進行了史上規模最大的軍事建設,對國際權力平衡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如果在核時代之前,這樣的威脅一定會引發全面的戰争,但是在蘇聯試射了第一個原子彈之後,美國的戰略專家們開始苦苦思索與蘇聯新的競争方式,因為他們知道,之前所熟悉的戰争方式已經不适用于當下。

是以在短短的4年時間裡,美國外交史上出現了最大的戰略想象力的飛躍。從凱南的長電報,到馬歇爾計劃,再到保羅尼采的“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第68号檔案”,都是美國的政治家們為一場新型的戰争制定的全面戰略。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軍事家克勞維茨說過,戰争是國際政治的其他手段的延伸。當對外政策、外交和談判手段已經盡了一切努力來確定國家的利益之後,海陸空軍可以用其他手段繼續施加影響。但如果一開始就軍隊直接幹預可能會導緻國家滅亡的風險。是以在此情況下,必須探索替代方案。是以,他們發明了“冷戰”作為戰争的新手段,想方設法減少主要戰鬥人員之間的直接交火。

而在進行這種新形式的戰争時,雙方都認為,冷沖突很容易變成熱沖突,是以為了防範這種風險,他們暫時接受了許多不可接受的事實。此外雙方圍繞美蘇競争也編制了一個錯綜複雜的限制性網絡,肯尼迪稱之為“關于現狀的不穩定規則”,比如為了降低突然進行核打擊的風險,雙方通過軍控談判提高透明度;為了避免飛機或船隻的意外交火,雙方商定空中和海上的精确規則;而随着時間的推移,雙方也默契的統一了“三不原則”:不使用核武器,不直接攻擊對方的武裝力量,不在對方公認的勢力範圍内進行軍事幹涉。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肯尼迪

現在,雖然美國的政策三天兩頭的變化,并且兩黨成天互撕。但是在冷戰時期,美國居然有一個持續40年之久的、連貫的、兩黨共同的大戰略,那就是美國的“遏制”戰略。事實上,美國有一個複雜的冷戰戰略,它建立在三大理念之上。

其中一個理念就是,美國轉變了曆史上對同盟關系的厭惡程度。出于其生存和福祉考慮,需要建立一個新的國際秩序,是以美國開始了一個長期工程。

美國意識到,冷戰事業的基礎就是經濟和戰略重心,而戰略重心主要是歐洲和日本。是以美國的政治家創造了馬歇爾計劃重建歐洲、創造了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北約和美日同盟,以及聯合國。他們試圖一步一步的花上幾十年時間,來建立全球秩序,而目的就是為了擊敗蘇聯,并實作自己的全球霸權地位。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那麼,美國甯可花費幾十年的時間,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時間成本,就是不願意和蘇聯直接連一場硬碰硬,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除了核武器之外,太陽底下沒什麼新東西。

政治家們很清楚,如今裝有核彈的武器庫,威力超過曆史上所有戰争中使用的炸彈,一場全面的核戰争可以真正消滅地球上的生命。任何一個考慮對具有二次核打擊能力的國家發動核攻擊的上司人,都必須要面對本國數億老百姓被殺的慘狀。是以無可厚非,這一點已經足夠迫使他們重新考慮自己的決策。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蘇聯在1949年試爆第一顆原子彈後,迅速發展出了一個龐大而複雜的核武器庫,并創造了核戰略專家們公認的“互相確定摧毀”戰略。這說明,美國和蘇聯都不可能在敵人發動緻命的核反擊前,用首次核打擊摧毀對手的所有核武器。而在這樣的條件下,一個國家擊敗另一個國家的決定就是一種自殺性的選擇。

是以到今天,美國和俄羅斯都保留着超級大國時期的核武器庫。是以,無論俄羅斯多麼危險,多麼應該被扼殺在襁褓中,美國都必須努力找到與之共存的方法,否則就面臨着共同的死亡。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那麼反觀中國,我們應該如何呢?

中國并沒有公開現存的核武器數量,但是前段時間有媒體人評論說,目前美國之是以如此肆無忌憚,很大一個原因就在于,它仗着對中國在核武數量上的優勢而有恃無恐。

是以,中國必須要加大核武的建造和儲備。無論是此前的對蘇戰略,還是如今的對華戰略,都要讓美國明明白白的意識到:一旦兩個國家擁有無懈可擊的核武庫,熱戰就不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這意味着雙方必須要妥協,即便覺得無法忍受,也還是要限制自己和盟友采取可能更新到全面戰争的行為。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但與之形成悖論的是,超級核大國的上司人,仍然必須要準備冒着打一場可能不會赢的戰争的風險。在“互相確定摧毀戰略”的限制下,沒有國家能夠赢得這場戰争,但是這還不是問題的終結。自相沖突的是,每一個國家都必須表現出願意冒着輸掉這場戰争的風險,否則就會在博弈中成為輸家。因為,如果任何一個國家不願意冒險發動或輸掉一場核戰争,那麼對手就可以通過創造條件,迫使更負責任的大國在妥協或者冒着更新為戰争風險的兩者之間做出選擇,進而實作任何目标。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另外,緊密的經濟互相依賴,也加劇了戰争的成本。

目前中美的經濟關系,以至于創造了類似于“互相確定摧毀”的局面。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如果戰争阻止美國購買中國商品,中國也不買美元,那麼對雙方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幾乎肯定會超過戰争所帶來的任何收益。

深陷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注定一戰?參考曆史,中國如何不戰而勝?

是以,中美真的注定一戰麼?從曆史的鏡像中,我們基本可以看出,這種可能性微乎及微。大家有什麼仇有什麼怨以至于必須要同歸于盡呢?

談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是以戰争是無“利”的,隻有大家握手言和、真誠以待,才能實作“利”的共赢。

好啦,今天就聊到這裡,喜歡的朋友還懇請點贊并關注,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讨論,我們下期不見不散,祝福大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