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額完成袁隆平3000斤目标任務!海南雙季稻畝産創紀錄

10月26日,在三亞市崖州壩頭南繁基地,海南省農業科學院三亞研究院組織有關專家,對袁隆平院士曾親自指導的糧食作物綠色高效産業化提升工程團隊實施的2021年海南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海南雙季稻畝産3000斤新品種篩選及配套技術研究與示範”進行晚造現場測産驗收,最終測産結果為:雜交水稻雙季畝産達1586.86公斤。這個數字創造了海南雙季稻畝産最高紀錄。

當天,專家組從示範片選取3丘代表性強的田塊進行實割測産,最終結果為試驗示範片晚造平均畝産660.36公斤。今年5月,同樣在崖州壩頭南繁基地,該專項項目的早造測産結果為平均畝産為926.5公斤。是以,該示範片最終雙季畝産達1586.86公斤,超額完成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雙季畝産1500公斤的攻關目标。

2020年底,袁隆平院士提出在全國啟動雜交水稻雙季畝産3000斤攻關項目,為保障糧食生産做出新貢獻。袁隆平院士特别向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提出,在海南率先組織實施該項目,向建黨100周年獻禮。為此,沈曉明要求海南科技、農業等有關部門做好支援配合工作,為雜交水稻科技攻關創造更好的條件。

項目牽頭機關海南省農業科學院三亞研究院糧食作物綠色高效産業化提升工程團隊執行首席王效甯研究員表示,雙季畝産實作3000斤,一方面提高了水稻單産,同時還能夠增加水稻播種面積進而提高糧食總産,這是解決糧食安全的有效途徑。實施本項目,為營造更好的糧食生産氛圍,吸引帶動更多的企業、合作社、農戶投入糧食生産,促推擴大糧食生産,特别是促進稻—菜輪作改良土壤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該試驗示範片種植的示範雜交稻組合為吉豐優1002,面積40畝。測産專家組一緻認為,試驗示範片應用內建的培育壯秧、幼苗移栽、寬窄行種植、控氮抗倒栽培、防衰壯籽栽培等調控技術取得良好效果,同時,示範片田間生長青秀,整齊一緻,長勢均衡,無病蟲危害,較好的展示了品種的豐産和抗病特性。

文/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

編輯/範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