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袁隆平身上看母親對孩子的影響 》文:樊軍團
袁老對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貢獻是巨大的,他的雜交水稻解決了數十億人口的饑餓問題。無疑,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的逝世對全世界是重大的損失。縱觀袁老的一生,他的母親對他的影響是深遠的。
袁老的母親姓華,名靜,1902年出生于揚州的一個富商家庭。她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當過教師,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在袁老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啟蒙他英語,以至于在一片閉塞的環境中,袁老能超越時代的視野,去尋訪遺傳學大師孟德爾和摩爾根。華靜母親在搖籃跟前給兒子講尼采,講這位昂揚着生命力、意志力的偉大哲人。
華靜母親一輩子都生活在大城市,1957年,她55歲了,卻毅然決然地從重慶來到了湖南偏僻的安江,陪兒子,帶孫子。
在颠沛流離的歲月中,從北平到漢口,從桃源到重慶,再到安江,沒有母親的執着和鼓勵,袁老不會獲得系統的現代教育,獲得大江大河中翺翔的膽識!袁老用一顆種子改變了世界,這粒種子是媽媽在他幼年時種下的。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曆史上許許多多偉大母親的故事,家喻戶曉的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結果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在這裡,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她又将家搬到學宮旁邊。在這裡孟子學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這時候,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最後,母子倆就在這裡安頓了下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後人以為這都是孟母逐漸教化的結果。
中國的母親偉大,外國的母親也不例外。愛迪生的母親叫南希,她結婚前曾做過國小教師。她從小就培養愛迪生從生活和大自然中學習。愛迪生上國小時,經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班主任認為愛迪生調皮搗蛋,擾亂了課堂紀律,于是把愛迪生母親叫到了學校,讓母親把愛迪生帶回家去,說他就不是個學習的料。愛迪生的母親對老師說:“我的兒子根本就不笨,他很聰明,我看你這位老師才是一個不會教學的笨蛋。”最後,母親南希把愛迪生帶回家,以她的方式教育孩子。1000多項發明,最著名的就是電燈的發明,愛迪生對世界的巨大貢獻不言而喻,而他的成材離不開小時候母親對他的影響和教育。愛迪生晚年回憶說:“當媽媽對那位班主任說‘我的孩子很聰明’時,我的心裡暖暖的,我暗下決心,絕不讓媽媽失望。”
南希母親的話值得我們深思,她說:“我不強迫他,我要和兒子一起享受思考的樂趣……”“我也從來沒有将他和其他孩子做比較,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與其斥責愛迪生,我更希望拓展他的優點。”
19世紀的母親這樣培養孩子,進入21世紀的當今世界,看梅耶·馬斯克是怎樣培養孩子埃隆·馬斯克的。埃隆·馬斯克是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的CEO,SpaceX的CEO。他發明的重型獵鷹運載火箭開創了太空運載的私人營運時代。2021年1月9日,馬斯克的個人資産達到1897億美元,成為世界新首富。他的母親說,自己最大的原則就是給孩子自由。母親梅耶曾說過:“我确實認為埃隆與衆不同,這讓他的同齡人很不喜歡他。”
對于埃隆的獨特個性,媽媽給了無條件的接納、尊重和了解。媽媽說埃隆從小就表現的與衆不同,他說話很晚,比較腼腆,非常喜歡閱讀。全家人去購物的時候,經常發現埃隆不見了,媽媽就跑到最近的書店,總能看見埃隆坐在地闆上全神貫注地看書。
在各種訪談中,隻要談到母親,埃隆都會感謝母親對他的各種奇思妙想的無條件支援。他說:“母愛最進階的形式就是給予孩子自由,這一點,我媽媽做的非常好。”“我的母親才是我的英雄,我的成功都來自她的培養和影響。”
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現在就我從教22年的經驗教訓,談談對孩子培養和教育的一點看法,如有不對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1、父母親要做一個有心人,去發現孩子的獨特之處,然後有意識地去培養他/她。縱觀曆史,偉大的人物都是有獨特之處的人。
2、培養孩子的興趣,多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孩子在完成作業之餘,讓他們去幹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隻有幹自己喜歡幹的事情才能投入,才能忘我。
3、讓孩子多讀課外書。課本上學的必定有限,孩子隻有遨遊在書籍的海洋裡,才能擴充視野,汲取知識,那麼他或者她的文化學習就會走上正軌,好上加好。
4、不斷地褒揚孩子的閃光點,鼓勵他們,而不是打擊、訓斥他們。孩子發展的潛力是很大的,在他們慢慢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優點會越來越突出,缺點越來越少。
5、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多與孩子交流、談心,耐心地傾聽他們給你講自己的見聞,談自己的想法,然後給出你合理的建議。
孩子的成長和成功不是偶然的,都是與他們的童年關系密切,與父母的教育和影響有關。年輕的父母們,花一點心思去培養和影響你的孩子吧,誰又敢保證你的孩子将來不是下一個孟子、愛迪生、馬斯克或者袁隆平呢?
轉發擴散!點亮右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