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的弗洛勒斯海猶如一塊剔透的綠松石,水波折射着光線描畫出這塊寶石晶瑩的紋路。原本碧海總是與藍天同時出現,海有多藍天就有多藍,但在這裡,海的顔色始終讓天空相形見绌,仿佛海水暫時竊取了天空所有的藍。

科莫多國家公園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海洋生态之一
我們的船在漣漪上滑行,就像滑冰一樣,隻是冰換成了散發着鹽香的水晶。我把無人機緩緩升空,在無垠的鳥瞰視野中,科莫多國家公園29座大小島零星散落在海面上,在1733平方公裡的廣闊空間裡,生命不僅湧動于崇山峻嶺之間,在這片波光浮蕩的液體空間下,一座全新的,生機蓬勃的世界正在悸動。
在日光下,清澈的海水呈現晶瑩的綠松石色
海面上赫然凸起一塊褐色圓頭巨石,七千萬年前的火山噴發不僅孕育了科莫多群島,也造就了這座海底高峰,火山爆發引起的地震使得巨石從中部裂開,海水慢慢地磨圓了它的頂端,也侵蝕了它的内部。巴圖博龍(Batu Bolong),印尼語意為“中空的石頭”,它的外觀太乏味,它的存在在這片色彩明豔的海域中甚至有些不配,而我卻從向導米格爾和同行美國生物學家馬修放光的眼睛裡看到了它真正的顔色,那是整片珊瑚大三角區的顔色,是海洋的顔色,更是生命的顔色。
看似不起眼的巴圖博龍是一座裂開的海底高峰,冷暖洋流在此交彙,造就了豐富又健康的生态系統
巴圖博龍,它是科莫多國家公園最豐饒的海洋的旗幟,正如天空将藍色讓與海洋,巴圖博龍也将缤紛沉澱于水下。這座枯燥的巨石暗示着生命,孕育了生命。
巴圖博龍海洋生态欣欣向榮
氣瓶、BCD、腳蹼,“全副武裝”後,我一個跨步,便融入了這片幽藍中。我最不擅長跨步式入水,氣瓶在入水時重重地撞上了我的後腦,恐怕要起個包了,這又有什麼關系呢?随着一大串氣泡散去,面鏡外一片寶藍,每一次入水都是從清晰到混沌的穿越,而在這裡卻是反向的,相比薄霧籠罩的水面,海裡通透如洗,可見度在30米以上,連漂浮的顆粒也不見。我伸出手,似乎想要确認這藍色的空間裡是不是真的有水,可什麼也摸不到。巴圖博龍,這片海域和那塊凸起的中空石頭分享同一個名字,擁有無與倫比的水質,是科莫多國家公園乃至全世界最好的潛點。我正在她的水裡,還想摸什麼呢?還是由她來撫摸我吧。一陣溫暖的洋流拂來,撫在我被氣瓶砸痛的後腦上,那股痛感頓時減輕了許多,背上氣瓶的重量也消失了,我深吸一口氣,這個藍色世界或許真的沒有水吧,不然視野為何如此清晰,呼吸為何也如此通暢?一大群鲹魚遊來,借着洋流迅速在水裡散開,幽藍中瞬時閃爍着那獨有的銀色光點,就像夜空中的繁星。
懸浮在水下的鲹魚,銀色的鲹魚被折射的陽光照亮,映着藍色的海水像星星一樣
潛水大概跟宇航一樣,人可以在藍色的無限空間中暢遊,無需依托。智人啊,為了劃清作為最進階動物與其他動物的界限,我們修建了城市,畫地為牢,轉而又觊觎起能跨越牢籠的飛鳥和遊魚,在二者的引導下仰望天空和大海,看着這世間兩大最廣闊的空間,身心終能暫離大地的限制。
巴圖博龍随處可見的魚群
仰望大海。頭上三尺有神明,目光一旦随擡起的頭往上看,便成了景仰,内心也便多了一份神聖感。潛入水中,才能仰望大海,就像仰望天空一樣。然而潛水和飛行,并不代表我們征服了海洋和天空。大自然保有她的尊嚴,允許我們學習和掌握她的某些力量。一旦我們擅自做出逾越之舉,想當然地濫用她的寬容,嚴厲的懲罰就會降臨。我們同鲹魚一起遊弋,大海在頭頂上俯視着我們,将陽光蕩漾溶解于那神聖莊嚴的藍色之中,在她的眼裡,我們和這些魚一樣,都隻不過是這藍色中一個個微小的點綴,而我們不同方式的呼吸也不過是轉瞬即逝的低喃,她創造生命,也毀滅生命,在7000萬年甚至更長的歲月中,生命在無數次誕生和湮滅的循環中譜寫成了這片海域輝煌的詠歎調,我們是詠歎調伴奏中的一個音符,此時的巴圖博龍正在高歌狂舞。
顔色亮麗的刺尾魚(surgeon fish),珊瑚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食料
一陣刺骨的寒流襲來,相對的方向随即又湧來一股暖流,冷暖洋流的交彙造成海洋中營養物質上浮,吸引大量的浮遊生物,因而魚類食物充足,種類繁多。米格爾示意我們下潛,我将身體調整為豎直狀态,按住排氣管舉過頭頂,浮力立刻放開了托舉,身體順滑而下。此時頭頂一片墨藍,依然清透,仿佛晴朗的夜空,那懸浮在墨藍下的鲹魚逐漸縮小,變成了真正的星星。儀表盤上顯示:深度20米。“天”黑了,巴圖博龍就亮了。
巴圖博龍缤紛絢麗的海洋生态系統,珊瑚是所有生命的根基,是海洋的命脈
在氣壓于陸地2倍的高壓空間裡,生命開始了它的悸動。生機的勃發肉眼可見,那場面接近喜極而泣,我聽見自己的呼吸尖叫起來。奇怪的是,随着深度的加深,可見光明明會越來越少,可視野下方卻如點亮了一片霓虹燈一樣,濃豔的色彩随着洋流搖曳、交彙、渲染。仔細看去,形态各異的珊瑚爬滿了巴圖博龍石,以此為原點,恣意沿着海底延伸、生長,形成巨大的珊瑚群。海水對光譜中顔色的吸收并未弱化珊瑚的瑰麗,熱烈的大紅,嬌嫩的粉紅,濃郁的橙色,明豔的亮黃都在這藍寶石的光澤中熠熠生輝。
栖息于珊瑚礁上的綠海龜(green turtle)
墨魚(cuttle fish),是變色大師
隐匿于珊瑚礁中的海鳝(morey eel),是一種兇猛的海洋生物
這缤紛的色彩來源于與珊瑚蟲為共生關系的蟲黃藻,珊瑚為蟲黃藻提供寄居場所,後者通過光合作用為珊瑚提供氧氣以及其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蟲黃藻含有豐富的體内色素,正是這色素造就了珊瑚的斑斓。共生,是不同生物間緊密互利的生存關系,也是海洋中最常見的關系,甚至是海洋生命的起點。這個起點最重要的基石就是珊瑚。作為擁有特殊形态的動物,珊瑚蟲為超過十萬種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場所,它分泌出粘稠的液體有機物為微生物提供養料,形成了豐富的海洋生态系統的基礎。
形态各異的珊瑚,寄居的蟲黃藻體内有色素,造就了珊瑚不同的色彩
幾條小醜魚靈活地穿行于海葵(珊瑚的一種)間,在海葵舞動的觸手間旋遊。那橙白相間的外衣在海葵妖娆的伴舞下猶如輕盈的舞裙。小醜魚尼莫,我喜愛的電影《海底總動員》的主角,它與海葵正是共生關系,海葵的觸手不僅是它的舞伴,更是它賴以生存的地方。小醜魚以觸手上的寄生蟲為食,強烈的領地意識驅使着小醜魚攻擊靠近海葵以之為食的魚類,而海葵觸手上的刺則能保護小醜魚不受天敵的侵害。
小醜魚與海葵為共生關系
現實中,這《海底總動員》的主角隻是珊瑚群生态系統中的一員,珊瑚才是真正的主角。小小的珊瑚蟲聚集在一起,前赴後繼,在逝去前輩的珊瑚礁上重生,慷慨地接納奉獻。那缤紛的色彩是生命綻放的色彩,亦是生命本身。
我們懸浮在珊瑚上方遊弋,米格爾和我一組,馬修和老徐一組,我們用腳蹼輕輕地上下劃水,避免踢到珊瑚。印度尼西亞與菲律賓、馬來西亞、東帝汶、巴巴新幾內亞以及所羅門群島一起組成印度洋上的珊瑚大三角區,每個生态區至少擁有500種造礁珊瑚,這些海洋生态的基石共同維持着印度洋海洋生物的多樣性,被稱為“海中亞馬遜”。這繁茂的海底“森林”沿着海底絕壁朝深處蔓延,森林中穿梭着各類色彩斑斓的魚群。這些魚成群結隊地從珊瑚中央、後面噴湧而出,仿佛設計好似的,魚類的分布、配色是如此的賞心悅目,在眨眼瞬間,色彩與排列就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畫面。右手邊一群皇帝天使魚遊過,它們扇形尾巴上濃烈的金黃沿着身上的藍色條紋鍍金,在藍與黃強烈的對比下,那一根根條紋頓時有了幾分弦狀質感,在這場海洋的交響樂中,它們一定是隊豎琴家;
色彩絢麗的皇帝天使魚(emperor angelfish)
馬鞍神仙魚(blue girdled angelfish)
檸檬黃的笛子魚緊跟其後,這宏偉的樂章怎少得了笛子的悠揚?黃褐相間的圓燕魚、猩紅的番茄小醜魚、紫紅的蓋刺魚、集彩虹于一身的鹦鹉魚一時間全部湧現,交響樂隊的演奏位置無法一一排列,但每一種魚的色彩都是一個音符,每一種魚的舞蹈都是一段旋律,這些音符和旋律在瞬息間排列組合,在不斷旋轉、擴散又聚合的形色中譜成了巴圖博龍生命的樂章。
番茄小醜魚(tomato clown fish)
孔雀魚
鹦鹉魚,這種魚死後顔色會全部消失
海中亞馬遜,它有着亞馬遜所有的性格——熱情、活潑、狂野、兇猛。但亞馬遜終局限于陸地,那是智人的牢籠,而它卻湧動于牢籠之外,它收集色彩,也創造色彩,它是牢籠外的彩虹和天空。從朗日晴天到暴風驟雨,也在眨眼間。
前上方一片黑雲壓來,在洋流中,黑雲迅速化作一陣龍卷風——它真的在高速旋轉,所經之處,那些色彩消失無蹤。這股黑色龍卷風吞沒壓縮着我們前方的空間逐漸逼近。
在上升流強勁的水域,傑克魚風暴很常見
米格爾不但沒有躲避,反而輕盈地一蹬水,進入了風暴眼。我們緊跟了上去,在風暴眼中,成千上萬條傑克魚正聚成巨大的圓柱狀叢集,旋轉在我們四周,飛速掠過。強烈的上升流聚集了大量的浮遊生物,吸引來了巨量的傑克魚,以叢集的形态捕食,對于傑克魚來說高效而安全。我們四人緊緊地拉着手,感受着冷暖洋流交彙的沖擊,竭力保持中性浮力克服上升流的擡升。在高壓下,我們血液中溶解了大量的氮氣,一旦上升過快,氮氣會由于迅速減壓而變為氣泡,引起栓塞,即潛水病。嚴重的潛水病會有生命危險。米格爾是經驗豐富的潛水員,他引導我們逃離了上升流。
一名潛導遊進傑克魚風暴眼
這時傑克魚風暴突然散開,一條灰三齒鲨從魚群中沖了出來。它擺動着纖細的紡錘形身材,沖破了風暴眼。背鳍和尾部頂上的白點是它标志性的特征,因而又叫白頂礁鲨。這是一種相對溫順的鲨魚,但也有攻擊人的記錄,米格爾示意我們保持距離。
灰三齒鲨,備受潛水員喜愛的熱帶鲨魚
在潛水的過程中,不靠近、不觸摸任何一種生物是潛水員基本的準則,除了防止人手上的細菌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傷害外,更重要的是“任何一種動物都可能是意想不到的危險”,在下水前米格爾不止一次地說道。這位無數次在巴哈馬、斐濟與虎鲨、牛鲨同遊的資深潛水員身上有一處海鳝圖案的文身,文身掩蓋了一塊疤痕。“海鳝幹的”,米格爾在船上展示文身時說,“沒想到吧,這麼多次跟世界上最兇猛的鲨魚一起潛水最終咬你的卻是一條不起眼的海鳝。”米格爾以行兇者的刺青警戒自己的輕浮舉動。而行兇者此時就藏在珊瑚礁的縫隙間,偶爾探出腦袋,半張着嘴,露出尖利的牙齒。
藏匿于珊瑚中的豹紋海鳝,領地感極強
保持距離也是一種敬畏,大海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懲戒任何大不敬的行為,代價就如刺青一樣刻骨銘心。灰三齒鲨遊到我們身邊,然後警惕地一擺尾,消失在水中。
這條鲨魚并未造成任何威脅,可此時米格爾拉着我的手,猛烈地蹬着水,似乎想要逃離這裡。我回頭望去,在正後方有一條體型寬扁的大魚正朝我們遊來,黃蜂一樣的菱紋交織在全身,黃褐色的寬大背鳍和尾巴有力地劃着水。這條怪魚長着一雙凸起的眼睛,有着像人類一樣的上下唇,它半張着嘴,露出尖利的大龅牙。褐拟鱗鲀,又叫泰坦扳機魚,這種領地感極強的魚一惹上就窮追不舍,它巨大的龅牙能輕易咬掉人類的手指,這是所有潛水員的噩夢。米格爾曾說過“我甯願在水裡遇到鲨魚,也不願意招惹上這家夥。”泰坦扳機魚脾氣暴躁,就像扣動扳機後射出的子彈一樣朝我們沖來不可逆轉,看來我們誤入了它的領地。我拼盡全力蹬着水,可偏執的魚一直緊跟着,幾乎要咬到我的腳蹼了。這時米格爾突然猛地蹬水,發力瞬間激起了巨大的能量,扳機魚一轉身,逃跑了。
攻擊性極強的泰坦扳機魚(titan trigger fish),是扳機魚中最大的一種
泰坦扳機魚的大龅牙,足以一口咬掉人的手指,潛水時遇到這種魚一定要避而遠之
米格爾後來告訴我,其實那條扳機魚并不是真想攻擊我們,隻是對我們發出警告,如果它下定決心,我們無論如何也是躲不掉的,它會攻擊比自身體型大很多的生物。是啊,人又如何能逃避大海的力量呢?她不會因任何生物的弱小而有分毫的讓步或憐憫,但同時她會就你逾越行為的程度給予你最公正的警告或懲罰,收放自如,剛正不阿。
泰坦扳機魚攻擊水母
我們四人緊挨着沿珊瑚礁潛遊,珊瑚叢中不斷有新的魚,帶着新的色彩和音樂伴舞,巨大的綠海龜和蝠鲼随着律動在四周優雅地遊弋;而泰坦扳機魚則像警衛一樣巡邏在下方,讓我們不敢靠近。做觀衆吧,跟舞台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将演出和舞美盡收眼底。巴圖博龍的缤紛令人應接不暇,那是生命的色彩,由萬千海洋生物和珊瑚共同組成。
遊弋的綠海龜
珍稀的玳瑁龜,由于人類的捕殺(龜殼用于做昂貴的飾品),玳瑁龜已瀕危。請大家拒絕購買玳瑁制品。
巨大的阿氏前口蝠鲼
蝠鲼中最大的一種,遠洋蝠鲼,昵稱為黑武士,蝠鲼是溫柔的海洋巨人
在《藍色星球2》中,大衛·愛登堡爵士看着這心動的顔色,深情又擔憂地解說:“海洋在變暖,如果海水溫度上升1-2度并保持幾周時間,珊瑚就會排出類植物細胞,讓自身失去顔色同時失去植物的來源。海洋的高溫會讓珊瑚褪色而死,在這個世界上啊,已經超過一半的珊瑚褪色了。自2016年起,三分之二的大堡礁已經褪色,海洋生物學家預計如果海洋溫度持續上升,珊瑚将在本世紀末消失……”珊瑚白化就是它生命的夭折,大堡礁成片的白色,正是這生命周期超過百歲的絢麗生物的死不瞑目,是大海無奈的歎息和殘喘。仔細檢視巴圖博龍的珊瑚群,似乎還沒有白化的迹象,但二氧化碳的激增就像死神一樣伸向海洋的每個角落。是以這絢爛的顔色更是希望的顔色,有珊瑚在,就有希望。
絢爛的紅色珊瑚,是由于吸收了海中的氧化鐵形成了大紅色和珊瑚上面的獅子魚,這種魚有毒
巴圖博龍美麗的珊瑚,願她永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