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氏水産商務網獨家報道:
作者 | 劉海燕[1] 杜明樾[2] 曹力歡[2]
作者 | 餘明海[3] 李成偉[1] 吳宏偉[1]
作者 | 1.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作者 | 2.樂山師範學院
作者 | 3.廣州市德權漁業發展有限公司
澳洲淡水龍蝦(Redclaw crayfish)俗稱澳洲龍蝦、紅螯螯蝦、藍龍蝦,原産于澳洲北部,外形酷似海龍蝦而得名。該蝦于20世紀90年代引入我國,由于其懷卵量少,養殖周期較小龍蝦長,溫度要求高,很多地方不能越冬,是以,養殖成本高,規模小,産業化程度低。但經濟效益高,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業内人士的重視,一些大型公司做苗種繁殖、養殖都較成功,本文從澳洲龍蝦的産業現狀、養殖模式、市場前景等方面來作一綜述,旨在為澳洲龍蝦的養殖者提供參考。

澳洲淡水龍蝦
澳洲淡水龍蝦(Redclaw crayfish),俗稱澳洲龍蝦、紅螯螯蝦、藍龍蝦,原産于澳洲北部,外形酷似海龍蝦而得名,是世界上最名貴的淡水經濟蝦種之一。蝦體色褐綠,成熟雄蝦的螯外側頂端有一膜質鮮紅帶,又名紅螯螯蝦。澳洲淡水龍蝦生性喜靜喜暗,怕光怕噪,喜歡活水、新水,要求生長環境安靜。适應性強,生存水溫為15℃~37℃,生長水溫為21℃~33℃,最适溫度24℃~28℃,pH為6.5~9,耐鹽範圍0~10‰,雜食性,個體通常為100~200克,最大體重可達500克。
1992年,我國湖北水産研究所引進澳洲淡水龍蝦,并在廣東省和湖北省試養成功。1993年4月,福建省水産研究所引種試養成功。1994年後,逐漸推廣到湖南、江蘇、北京等地。由于其懷卵量少,養殖周期較小龍蝦長,溫度要求高,很多地方不能越冬,是以,養殖成本高,規模小,産業化程度較低。但因其食性廣,生長快,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已開始受到市場上歡迎,養殖越來越多,目前在浙江、廣州、廣西、海南、福建等為主産區,四川、重慶、貴州等地均有養殖。本文從澳洲龍蝦的産業現狀、養殖模式、市場前景等方面來作一綜述,旨在為澳洲龍蝦的養殖者提供參考。
1 養殖現狀
近年來,我國澳洲龍蝦養殖規模不斷增長,相關報告指出截止2017年我國澳洲龍蝦行業産量已經達到6.07萬噸,同比增長19%。同時澳洲龍蝦消費需求的快速上漲直接刺激了澳洲龍蝦養殖的投入規模,以浙江、江蘇以及海南為代表的國内澳洲龍蝦養殖主要省份大力推廣澳洲龍蝦養殖,部分政府将澳洲龍蝦養殖作為産業脫貧項目大力發展,這使得我國的澳洲龍蝦養殖規模越來越大,預計到2024年,我國的澳洲龍蝦的産值規模将達到630億元左右。
圖1 2018年-2024年我國澳洲龍蝦行業産值和規模預測
2 養殖模式
2.1 池塘養殖
在我國,澳洲淡水龍蝦主要采用池塘養殖模式。對于養殖池塘環境條件,一般要求池塘面積不宜過大,3×667 m2~8×667 m2,水深 0.7~1.5 m,水質清新,進排水友善,要求有一定的水草覆寫率和清塘肥水,pH值保持在7.0~8.0,透明度為30cm,當水溫上升至16℃以上可以放苗。蝦苗規格1~1.5cm為宜,選擇身體顔色鮮豔、有光澤、肝髒灰黑色、直腸食物可見、彈性強的個體。投苗密度一般為5000~6000尾/畝,養殖條件成熟的池塘,可适當增加密度至8000~10000尾/畝。蝦苗放養後,飼喂龍蝦專用配合飼料,随着蝦個體規格的增加,飼料顆粒逐漸增大,投喂量為體重的5%-8%,每天喂兩次。
每天的實際投飼量主要根據季節、水質、天氣等情況而定,同時也要根據龍蝦的攝食情況調整,後期還需日常做好水質管理和龍蝦疾病防控。據報道,在40畝标準池塘采用标準化池塘養殖方式,待龍蝦捕撈上市,蝦平均規格可達108克/隻,總産量達9440千克,每畝均産236千克,均價110元/千克,扣除280千克左右的損耗,銷售收入1006950元,利潤202890元,平均每畝利潤5072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态效益。
池塘種植茜草養殖
2.2 稻蝦共作
澳洲淡水龍蝦可稻蝦共作,要求稻田的水質清新,水中溶解氧較高,光線弱,可參照小龍蝦的養殖技術。一般5月水稻栽種後開始投放蝦苗,9月中旬水稻收割後便可捕撈龍蝦。澳洲淡水龍蝦在1-7公分之間,幾乎沒有破環性,一旦超過7公分,破環性就極強。在龍蝦不具備破壞性的時候,稻田可升高水位,讓龍蝦在稻田中生長,如果龍蝦到了破壞性極強的時候,稻田則降低水位,讓龍蝦生長在稻田周邊的溝渠中,如此循環,解決龍蝦破壞水稻的問題。稻田綜合種養,實作了一田雙收,是作為一種現代農業新模式,有着以漁促稻品質安全、穩糧增效生态環保特征,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精準脫貧有着重要作用。
2.3 藕塘套養
澳洲龍蝦在藕塘套養,藕塘水質較清,蓮藕葉可為龍蝦遮陰,蓮藕栽培施用的生态肥或者有機肥料,在滿足蓮藕生長發育的同時也為蓮藕塘中其它的水生動植物生長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龍蝦可以充分利用蓮藕田的水環境和餌料資源,蓮藕田裡的浮遊動植物、蓮藕的嫩芽和枝及嫩葉可以作為龍蝦的餌料,不但大大降低了龍蝦養殖成本,也提升了蓮藕和小龍蝦的品質,大幅增加了小龍蝦的産量,達到增産增收的效果。
有報道,該模式下小龍蝦産量可達75千克/畝,藕産量2000千克/畝,實作整體增效40%~50%,采用藕蝦輪作的養殖模式,将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結合,實作了生态種養,充分的挖掘了藕田生産潛力,使養殖效益增加,進而達到農業綜合效益成倍增長的目的,未來将有較大發展空間。
3 市場前景
由于小龍蝦市場相對成熟,小規格的澳洲淡水龍蝦可取代小龍蝦市場,是以消費市場相對成熟。大規格澳洲淡水龍蝦作為高檔食材,主要供應高檔酒店和會所,以餐飲行業的需求拉動養殖産業發展,澳洲龍蝦産業市場前景較好。澳洲淡水龍蝦需求量會上升,特别是品質優良的。
我國不少地區都具備大規模擴産養殖的條件,能夠滿足因消費增長迅速、龍蝦市場擴大的需求。以四川為例,相關報道指出,2019年僅川渝雲貴四省市的小龍蝦消費量就20萬噸左右,當地缺口15萬噸以上。大緻估算至2022年,整個西南地區小龍蝦缺口總産值至少百億元,四川龍蝦産業雖起步較晚,但擁有整個西部地區最大的宜漁稻田,且周邊省市需求旺盛,在西部市場就有地理優勢和極大的挖潛空間。有報道指出,在鹽度低于2‰的海水中,澳洲淡水龍蝦完全可養殖,這意味在我國沿海地區,有超過50%的養殖池塘符合養殖澳洲淡水龍蝦的條件。澳洲小龍蝦養殖技術同克氏原螯蝦,其經濟價值較高,越來越受到重視,是以,市場前景廣闊。
4 存在問題
4.1 具有地域、季節性限制
澳洲淡水龍蝦季節效應明顯,每年十月份差不多才全面上市,僅作為小龍蝦空窗時期的“替代品”,春夏季則是澳洲龍蝦的“枯竭期”。我們在四川成都地區做過試驗,水溫在9℃澳洲龍蝦就會死亡,如果沒有搭建冬棚,無法越冬成都地區10月底前,最好将其全部上市,否則損失慘重。
4.2 苗種品質參差不齊
目前,澳洲淡水龍蝦蝦苗主要來自福建、廣州、浙江等地,規模化、規範化苗種生産基地較少,而且受到引種的限制,小規模的繁育基地近親繁殖種質退化較嚴重,導緻苗種品質參差不齊。
澳洲淡水龍蝦懷卵量較少,一般300粒左右,且同類相食、水生敵害生物偷食、養殖環境不當等多方面的原因,實際出苗量隻有抱卵數的一半甚至更少[17]。這導緻苗種少,無法滿足龐大的産業需求。
4.3 養殖技術落後 ,管理水準較低
澳洲龍蝦在20世紀90年代引進我國,由于養殖成本高,投資大,養殖者少,一般采用土塘養殖,較少采用人工大棚或其他現代化的設施養殖龍蝦。在養殖管理和操作上,目前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技術體系和操作規範,繁殖規律尚未完全掌握。還有不少追趕熱潮的養殖戶,對于苗種的選擇與投放、蝦苗密度、餌料的投放等養殖技術更是把握不清,導緻蝦苗成活率不高。
4.4 病害防治技術較弱
澳洲龍蝦主要在我國福建、廣東、海南、浙江沿海養殖為主,少數内陸省份小規模試養。養殖方法多借鑒于淡水克氏原螯蝦(小龍蝦)、以及魚類的養殖模式。成功養殖客戶不少,可養殖經驗總結不多。配套養殖動保投入品,尚未形成專用系列,病害防治水準整體較低,真正遇到重大疾病隻能聽天由命,整體養殖成活率不高,機關畝産較低。
5 結語
目前,小龍蝦行情低迷,急需經濟效益高的産品替代,澳洲龍蝦生活習性與小龍蝦類似,其抗病性強、經濟價值高,必将成為養殖新寵。但是,澳洲龍蝦在很多地方不能過冬,如何在不搭冬棚的條件下,攻克越冬技術?苗種退化、品牌提升,産品銷路等問題噬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