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幹群鄉賢擰成一股繩,廣甯“廚師村”發生美麗蝶變

秋意漸濃,廣甯縣南街街道荷木村依然熱鬧。荷木村黨群服務中心裡,村黨支部幹部和鄉親們熱烈地商讨村道拓寬事宜;黨群服務中心外的和睦園小廣場,村廣場舞隊為文藝晚會積極地排練着。

荷木村總面積13平方公裡,下轄52個村民小組。如何讓衆多村民小組凝聚發展合力?近年來,該村通過開展實施基層黨建“陣地提升”工程,全方位提升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公德心建設,使黨群關系進一步融洽,大家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齊心共建美好家園。

幹群鄉賢擰成一股繩,廣甯“廚師村”發生美麗蝶變

“廚師村”與家鄉情

荷木村位于廣甯縣東北面,距離縣城約5公裡。該村地處山區,竹木林産資源豐富,盛産沙糖桔、尾葉桉等。

荷木村最為人所知的還是其獨特的廚師文化,據悉全村總戶數1079戶4023人,有從事餐飲行業者350多人,每年收入總和為5500萬元。2020年12月,荷木村更獲得“廣東粵菜師傅名村”稱号。

“我們年輕時長期在外打拼,家鄉就是最溫暖的港灣。”今年52歲的廖建球,在廣州掌廚30年後,如今回到了荷木,成為了最熱心的鄉賢之一。他回憶道,他們家曾是村裡經濟最為困難的,在鄉親們的幫助關懷下,走出大山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廚師,靠一門手藝改變命運。

30年前,荷木村是廣甯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破敗;30年後,荷木村新農村建設讓村子重煥生機。看到如此改變,廖建球選擇落葉歸根,回鄉發展。

幹群鄉賢擰成一股繩,廣甯“廚師村”發生美麗蝶變

荷木村黨群服務中心旁的和睦園小廣場是村民休閑活動的地方。 南方+ 施亮 拍攝

“拿2000元工資的時候,村裡建設需要集資,我甯願挨餓也要捐資1萬元。”回到村子後,廖建球看到黨員幹部奔走各個村小組,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是在“真刀真槍去幹事”,很受觸動,遂捐資250萬用于村道硬體化及擴建工程,捐資30萬修建村民小廣場……據不完全統計,廖建球前後共投入了700多萬元支援荷木鄉村振興工作。

廚師村有家鄉情,廖建球的故事并不是個例,荷木村的廚師們在緻富的同時亦不遺餘力地回饋家鄉:廣甯廚師協會會長馮煥成創辦農場和成立食品公司,直接帶動了30多名村民就業,也将廣甯優質食材帶到全國各地,間接帶動了600人就業;徐志鋒兄弟帶着100多名荷木村的廚師,在江浙滬地區闖出一片天地。

村民成為黨群服務中心常客

“天氣轉冷了,咱們不如組織去慰問一下村裡的老人家吧!”

“往後我們還得把車道再拓寬一下,友善旅遊大巴進出。”

“年底咱們村的文藝晚會要怎麼搞呀?”……

在荷木村黨群服務中心内,鄉賢廖昌茂和村民代表們暢所欲言,與村黨支部幹部探讨着村子的大小事務。

“我們也說不上要作什麼貢獻,但村裡的事就是自家的事,不僅得時刻關注,還得大力支援。”廖昌茂告訴記者,以前自己是“三過村委而不進”,現在卻成為黨群服務中心的常客,并積極參與村裡各種活動。

荷木村黨支部書記廖肇盛向記者介紹,該村下轄52個村民小組,是肇慶村小組最多的。如何提高各村凝結力,增強村民的獲得感?荷木村以全面提升村内硬體設施為突破口,逐漸打開群衆的心扉。

幹群鄉賢擰成一股繩,廣甯“廚師村”發生美麗蝶變

在荷木村黨群服務中心一樓辦事大廳,群衆可實作辦事不出村。 南方+ 施亮 拍攝

路通村通人心通。近年來,荷木村從四好農村路入手,通過争取上級财政和村民鄉賢捐資的方式,打通了村際道路,使村與村之間聯系更加緊密。“以前不少村小組常是互不聯系,如今走村串寨成為大家的生活日常,全村氛圍也更為和睦了。”廖肇盛介紹,道路修好了,也有利于山貨出村,每天運輸木材、農産品的車輛往來不斷。

此外,荷木村對彎急路窄(成九十度彎位)的莫坑村口路段進行拓寬并建擋土牆,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減輕路段交通壓力,切實提升了莫坑、石馬、塘溪村共2000多名村民以及到石馬山登山的遊客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據悉,荷木村投入資金約1200萬元,将19個20戶以上的自然村建設成為美麗宜居村,完成巷道硬底化和雨污分流、公共垃圾房建設、公廁建設、村道改造、村道路燈安裝、民屋修葺等項目,使荷木村在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人居環境等建設有了一個新的提升,村民的家園意識也日益提升。

強陣地,聚民心,謀發展

在村主幹道旁,嶄新的荷木村黨群服務中心格外亮眼,屋頂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服務中心占地200平方米,一樓是黨群服務中心大廳,樓上設有供容納80人的綜合性會議室、多功能服務室等,外邊是和睦園小廣場,村黨支部工作宣傳欄設于此,這裡也是村民休閑活動的地方。

廖肇盛介紹,以往這裡是廢舊國小和泥磚房,舊的村黨群服務中心就在其旁邊,占地僅80平方米,房屋破敗,設施陳舊。荷木村黨支部共有黨員71名,下設黨小組5個。廖肇盛說:“服務中心不僅是村裡的地标,更是當地服務黨員群衆的陣地,重建中心成為全村上下共同的願望。”

幹群鄉賢擰成一股繩,廣甯“廚師村”發生美麗蝶變

在荷木村黨群服務中心内,鄉賢和村民代表們暢所欲言。 南方+ 施亮 拍攝

2017年,在全村的支援下,開始了荷木村黨群服務中心的重建工作。經過測算,拆遷重建工程需要資金110萬元,該村積極向縣、鎮争取到55萬元,但離目标還有一定的缺口。

絕不能前功盡棄,更不能“等靠要”。近年來,黨員幹部的無私奉獻、村子實實在在的改變,村民都看在眼裡,放在心上。在這個關鍵節點,大家紛紛響應号召,慷慨解囊,捐資助力。最終,村民鄉賢、周邊企業代表共同努力,補齊了工程款,重建工作如期開展。

2019年7月1日,全新的荷木村黨群服務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如今一樓辦事大廳,群衆可實作辦事不出村;二樓會議室門庭若市,成為幹群學習交流的平台。

廖肇盛表示:“我們将把中心打造成為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組織群衆、宣傳群衆、凝聚群衆、服務群衆的陣地,把基層黨組織真正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上司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衆、推動鄉村振興的堅強戰鬥堡壘。”據悉,在南街街道綜合的評比中,曾為“後進生”的荷木村連續兩年名列前茅。

陣地強,民心聚,下一步就是謀發展。荷木村依山而建,青山就是其最寶貴的資源。目前,荷木村着力發展鄉村旅遊,投入90多萬元完善石馬山旅遊設施、改善環境,使石馬山成為了縣内外知名的“網紅”打卡點。

鄉賢廖建球同樣看好荷木村鄉村旅遊的發展前景。從事餐飲業多年的他返鄉創業,辦起了集“農文旅”一體的度假康養項目。“荷木村正利用‘旅遊+美食’的模式發展鄉村旅遊,我們也希望能乘着這個東風帶動更多村民緻富。”廖建球信心滿滿。

【南方+記者】 施亮

【作者】 施亮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