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干群乡贤拧成一股绳,广宁“厨师村”发生美丽蝶变

秋意渐浓,广宁县南街街道荷木村依然热闹。荷木村党群服务中心里,村党支部干部和乡亲们热烈地商讨村道拓宽事宜;党群服务中心外的和睦园小广场,村广场舞队为文艺晚会积极地排练着。

荷木村总面积13平方公里,下辖52个村民小组。如何让众多村民小组凝聚发展合力?近年来,该村通过开展实施基层党建“阵地提升”工程,全方位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精神文明建设,使党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齐心共建美好家园。

干群乡贤拧成一股绳,广宁“厨师村”发生美丽蝶变

“厨师村”与家乡情

荷木村位于广宁县东北面,距离县城约5公里。该村地处山区,竹木林产资源丰富,盛产沙糖桔、尾叶桉等。

荷木村最为人所知的还是其独特的厨师文化,据悉全村总户数1079户4023人,有从事餐饮行业者350多人,每年收入总和为5500万元。2020年12月,荷木村更获得“广东粤菜师傅名村”称号。

“我们年轻时长期在外打拼,家乡就是最温暖的港湾。”今年52岁的廖建球,在广州掌厨30年后,如今回到了荷木,成为了最热心的乡贤之一。他回忆道,他们家曾是村里经济最为困难的,在乡亲们的帮助关怀下,走出大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厨师,靠一门手艺改变命运。

30年前,荷木村是广宁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破败;30年后,荷木村新农村建设让村子重焕生机。看到如此改变,廖建球选择落叶归根,回乡发展。

干群乡贤拧成一股绳,广宁“厨师村”发生美丽蝶变

荷木村党群服务中心旁的和睦园小广场是村民休闲活动的地方。 南方+ 施亮 拍摄

“拿2000元工资的时候,村里建设需要集资,我宁愿挨饿也要捐资1万元。”回到村子后,廖建球看到党员干部奔走各个村小组,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是在“真刀真枪去干事”,很受触动,遂捐资250万用于村道硬体化及扩建工程,捐资30万修建村民小广场……据不完全统计,廖建球前后共投入了700多万元支持荷木乡村振兴工作。

厨师村有家乡情,廖建球的故事并不是个例,荷木村的厨师们在致富的同时亦不遗余力地回馈家乡:广宁厨师协会会长冯焕成创办农场和成立食品公司,直接带动了30多名村民就业,也将广宁优质食材带到全国各地,间接带动了600人就业;徐志锋兄弟带着100多名荷木村的厨师,在江浙沪地区闯出一片天地。

村民成为党群服务中心常客

“天气转冷了,咱们不如组织去慰问一下村里的老人家吧!”

“往后我们还得把车道再拓宽一下,方便旅游大巴进出。”

“年底咱们村的文艺晚会要怎么搞呀?”……

在荷木村党群服务中心内,乡贤廖昌茂和村民代表们畅所欲言,与村党支部干部探讨着村子的大小事务。

“我们也说不上要作什么贡献,但村里的事就是自家的事,不仅得时刻关注,还得大力支持。”廖昌茂告诉记者,以前自己是“三过村委而不进”,现在却成为党群服务中心的常客,并积极参与村里各种活动。

荷木村党支部书记廖肇盛向记者介绍,该村下辖52个村民小组,是肇庆村小组最多的。如何提高各村凝结力,增强村民的获得感?荷木村以全面提升村内硬件设施为突破口,逐步打开群众的心扉。

干群乡贤拧成一股绳,广宁“厨师村”发生美丽蝶变

在荷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办事大厅,群众可实现办事不出村。 南方+ 施亮 拍摄

路通村通人心通。近年来,荷木村从四好农村路入手,通过争取上级财政和村民乡贤捐资的方式,打通了村际道路,使村与村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以前不少村小组常是互不联系,如今走村串寨成为大家的生活日常,全村氛围也更为和睦了。”廖肇盛介绍,道路修好了,也有利于山货出村,每天运输木材、农产品的车辆往来不断。

此外,荷木村对弯急路窄(成九十度弯位)的莫坑村口路段进行拓宽并建挡土墙,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减轻路段交通压力,切实提升了莫坑、石马、塘溪村共2000多名村民以及到石马山登山的游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悉,荷木村投入资金约1200万元,将19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建设成为美丽宜居村,完成巷道硬底化和雨污分流、公共垃圾房建设、公厕建设、村道改造、村道路灯安装、民屋修葺等项目,使荷木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人居环境等建设有了一个新的提升,村民的家园意识也日益提升。

强阵地,聚民心,谋发展

在村主干道旁,崭新的荷木村党群服务中心格外亮眼,屋顶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服务中心占地200平方米,一楼是党群服务中心大厅,楼上设有供容纳80人的综合性会议室、多功能服务室等,外边是和睦园小广场,村党支部工作宣传栏设于此,这里也是村民休闲活动的地方。

廖肇盛介绍,以往这里是废旧小学和泥砖房,旧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就在其旁边,占地仅80平方米,房屋破败,设施陈旧。荷木村党支部共有党员71名,下设党小组5个。廖肇盛说:“服务中心不仅是村里的地标,更是当地服务党员群众的阵地,重建中心成为全村上下共同的愿望。”

干群乡贤拧成一股绳,广宁“厨师村”发生美丽蝶变

在荷木村党群服务中心内,乡贤和村民代表们畅所欲言。 南方+ 施亮 拍摄

2017年,在全村的支持下,开始了荷木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重建工作。经过测算,拆迁重建工程需要资金110万元,该村积极向县、镇争取到55万元,但离目标还有一定的缺口。

绝不能前功尽弃,更不能“等靠要”。近年来,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村子实实在在的改变,村民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在这个关键节点,大家纷纷响应号召,慷慨解囊,捐资助力。最终,村民乡贤、周边企业代表共同努力,补齐了工程款,重建工作如期开展。

2019年7月1日,全新的荷木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如今一楼办事大厅,群众可实现办事不出村;二楼会议室门庭若市,成为干群学习交流的平台。

廖肇盛表示:“我们将把中心打造成为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阵地,把基层党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据悉,在南街街道综合的评比中,曾为“后进生”的荷木村连续两年名列前茅。

阵地强,民心聚,下一步就是谋发展。荷木村依山而建,青山就是其最宝贵的资源。当前,荷木村着力发展乡村旅游,投入90多万元完善石马山旅游设施、改善环境,使石马山成为了县内外知名的“网红”打卡点。

乡贤廖建球同样看好荷木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从事餐饮业多年的他返乡创业,办起了集“农文旅”一体的度假康养项目。“荷木村正利用‘旅游+美食’的模式发展乡村旅游,我们也希望能乘着这个东风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廖建球信心满满。

【南方+记者】 施亮

【作者】 施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