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與洪峰齊名的作家,從高光到熊沐再到高光,每一次蝶變都是升華

作者:作家沙金成
曾與洪峰齊名的作家,從高光到熊沐再到高光,每一次蝶變都是升華

前些天,我在頭條介紹了退出作協的作家洪峰。其中提到他與吉林省作家進修學院的哥們一起踢球的事,并說這個學院幾乎囊括了吉林省内當時活躍的青年作家。這其中,就包括曾與洪峰齊名的先鋒派作家高光。我辦的專欄《青年創作通訊》當然也邀請了他參加讨論,與他通信的是《春風》月刊的編輯劉建新。

1986年12月下旬,我收到高光的來信。信中說:“已經聽小克、德忱、洪峰分别講過,你在辦一欄“青年作家讨論書信”,沒見到你,很遺憾。我聽同學告我,讓去一次報社時,已經是放假那一天了,臨行匆匆,仍然來不及去一次你那裡,我離家二十七日,盼歸之心你自然可以想見,就急急地回來了。我想,如果你有吩咐,但從命就是……”讓我回信寄通化市建設大街150号鐵路建築段。

曾與洪峰齊名的作家,從高光到熊沐再到高光,每一次蝶變都是升華
曾與洪峰齊名的作家,從高光到熊沐再到高光,每一次蝶變都是升華

我在給他的信中講了我辦這個欄目的初衷,以及字數要求。1987年1月中旬,接到他的第二封來信:“小克将建新文付我,囑寫出回信。昨日從北京歸,今天寫出,明日寄你。不知是否滿意?我的文字,曆來“澀”些。此文亦然。望能原文發出,勿改動為要。報紙要求嚴,多會删節,作者的棱角沒了,便沒了骨血和意志,沒意思的。如不可用,請寄回給我。大約二月可去長春,大約可晤。”

閱畢随後寄來的稿子,我頗有些為難。他在文章中談自己的創作語多嘲諷也就罷了,但是言及民族、曆史,則太過激進,的确不太适合官媒發表,又不同意改動。倒是結尾的話讓我記憶至今:“超越自己,說說容易,真正的超越,怕是極難的。”未見其人便先聞其聲,我對高光有了初步的印象。

曾與洪峰齊名的作家,從高光到熊沐再到高光,每一次蝶變都是升華

後來,我從朋友那裡聽說,高光曾在鐵路中學教書。恢複聯考後,他在1978年直接報考研究所學生,兩次落榜後,他在第三年終于金榜題名,卻輕易放棄了。在這“趕考”這三年裡,他已經把中國通史背得滾瓜爛熟。在80年代中期,高光作為東北最具潛質的青年作家之一,與洪峰、王德忱組成吉林的三駕馬車。當時他最有名的小說是《紙鶴》、《白土地》與《源》,都具有先鋒派文學反思的特點。

1988年高光以一部書寫東北山城抗日鬥争的中篇小說《掙紮》一鳴驚人,作品經著名作家李國文推薦,被《小說選刊》放在重要位置轉載,在文壇引起不小關注。後來,他被八一電影制片廠借調,将《掙紮》改編成同名電影劇本(2001年中日合拍,更名《葵花劫》)。

高光在第一封信中說:“大約二月可去長春,大約可晤”,其實到了“二月”我們并沒見上面。直到1991年1月中旬我到了通化才初次晤面。在卧鋪睡了一夜,我在早上7點到通化,住在玉皇山飯店。這裡距離通化市委近在咫尺,小說家呂明輝就在市委綜合辦公室當秘書。吃過早餐,接到我的電話明輝馬上來到飯店,接着藝術館的呂梁中,創作室的魏湘濤、高光,藝術所的劉先生,文學刊物《長白山》的朱雷,文聯的于、金二主席先後趕來。大家在一起交談甚歡,到中午,由明輝作東,共進午餐。午後,呂明輝、高光與我繼續交談,晚餐在一個叫“四五六”的小餐館就餐。翌日上午,我獨自逛新華書店;中午高光作東,請我吃飯,明輝等作陪。

曾與洪峰齊名的作家,從高光到熊沐再到高光,每一次蝶變都是升華

在通化那兩天,與高光一起吃了兩次飯,準确地說是喝了兩次酒,一邊喝酒一邊神聊。他告訴我,他現在已經改寫武俠小說,出版社的編輯現在就住在他家裡等書稿。他直言不諱地說,武俠小說好出版,印數大,稿費高,雖然最愛的還是純文學,但面對現實不得不轉型。不過,他的武俠小說署名卻是“熊沐”。他還透露,他同時可以寫幾部武俠長篇小說。

自90年代初在武俠小說領域異軍突起,熊沐用10年時間共寫了40多部85冊武俠小說,摞起來比半個人還高。這些小說僅被中國港澳台地區與新加坡、美國、日本、南韓、馬來西亞等國購去海外版權的,就達33部。國内評論家王幹在讀過熊沐的小說後驚呼:“總覺得是中國内地的金庸出現了!”事後人們才知道,這個寫武俠小說的熊沐,就是寫先鋒派小說的高光。這時,他已跻身 “華文武俠五大家”行列,并被譽為“大陸武俠第一人”。

90年代末,寫武俠小說的熊沐又用回本名高光,突然殺進曆史小說領域,一次性向出版社交出了《秦王恨》、《西施淚》與《虎符》等3部曆史小說,還交出了他準備寫40部曆史小說的詳細篇目,讓聞者無不吃驚。2003年春,昆侖出版社出版了這3部作品。讀過這3部曆史小說的人,都說高光的曆史小說寫得别具一格,既不失文學之純厚,又相容了大衆的口味,包含了現代小說的許多元素;決不像某些曆史小說那樣隻拘泥于史實,文字枯燥幹澀,故事拖泥帶水。2005年1月,由昆侖出版社出版的曆史小說《孔子》,是高光寫得最用心用力的一部,也是最厚重最有思想文化含量的一部。有評論家認為,寫曆史小說敢于以孔子為對象,這足以說明他是個不惜向自己的能力大膽挑戰的作家。讓人欣慰的是,在這部小說中,高光第一次突破了寫孔子的極限,把孔子與他的弟子們寫得栩栩如生。

曾與洪峰齊名的作家,從高光到熊沐再到高光,每一次蝶變都是升華

除創作小說,高光還涉足影視策劃與編劇,是電視連續劇《闖關東》三部曲主策劃人,《夜幕下的哈爾濱》、《鋼魂》等編劇;曾與趙寶剛、田壯壯、張黎、巴特爾等著名導演合作過。

雖然著作等身,無論是高光還是熊沐,都一直很低調,極少在媒體公開露面。我對此毫不奇怪:當年在吉林省的作家、詩人有了名氣後紛紛調進省城長春,而高光卻堅守山城通化,默默筆耕。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說,中國第一高産作家是舊派武俠小說家還珠樓主,作品總字數多達4000餘萬;接着又寫了一篇文章說,香港作家劉以鬯發表的作品僅小說總字數就有六七千萬,此外還有大量的詩歌、散文、新文學研究論文、影評、翻譯名著等,總量超過8000萬字沒有問題,遠遠多于還珠樓主。這兩位早已作古,而高光的創作仍在繼續,看勢頭是很有希望後來居上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