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康的成功和失敗都離不開他的母親曾學梅,曾學梅教出了一個神童,卻又毀了一個神童。
當兒子被學校勸退時,曾學梅氣憤地罵道:“這麼好的條件不争氣,你去死”。
她對兒子有太多期望,期望破滅時,失望便如排山倒海般襲來。
一個孩子怎樣才能被培養得如此優秀?又是怎樣的行為才會被學校勸退?
這都要從曾學梅對兒子的教育說起。
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在湖南省華容縣。魏永康的父親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在作戰中受傷,退伍後一直癱瘓在床。家裡的大小事務主要交給妻子曾學梅打理,曾學梅是一個吃苦耐勞的女人,用堅強的意志力撐起了這個家。
她在家附近的百貨店當售貨員,既要工作還要照顧生病的丈夫,卻毫無怨言。兒子魏永康的出生,為這個有些心酸的家庭平添了無限的喜悅。
曾學梅希望兒子長大後能夠光宗耀祖,成為她和丈夫的驕傲。
曾學梅因為學曆不高,吃過很多生活的苦。她堅信“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魏永康3個月時,曾學梅便開始有意地培養兒子,時常在兒子面前讀唐詩,用卡片教兒子認字。
小小的嬰孩天真無邪,對母親的引導一片茫然,但滴水能夠穿石,日積月累的滲透式教育,有着不小的作用。
有一天,曾學梅把一歲6個月的兒子帶到公司玩耍,有一個同僚閑着無聊,看到小男孩在地上爬來爬去,突然問道:“你會寫字嗎,你寫一個字我就給你一顆花生米。”
男同僚對着嬰孩揚了揚手裡的花生,他隻想開個玩笑逗逗這孩子,卻不想魏永康認真地點了點頭,接過别人遞的粉筆,魏永康在地上寫了一個又一個字,不斷拿到花生的他,笑得樂不可支。
魏永康一共在地上寫了七八十個字,一旁圍觀的同僚們都震驚得合不攏嘴,這簡直是開挂啊。
魏永康2歲這一年已經認識了上千字,國小從2年級直接跳入6年級,8歲便進入了縣城重點中學讀書。
神童的身份注定不會被埋沒,通過各家媒體報道,魏永康的名字漸漸傳遍了當地縣城,成了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是許多家長在批評自家孩子時常常引用的對比對象。
曾學梅在接受采訪時,面露得意地講述了自己的教子方法,她會把兒子的大小事務都包辦好,讓兒子可以心無旁貸地學習。
8歲兒子進入中學後,曾學梅開始了自己的陪讀生涯。
始終堅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曾學梅不希望兒子被其他的事情分身,兒子刷牙,她擠好牙膏;兒子吃飯,她喂飯;兒子早起,她幫他穿衣。
魏永康在家什麼都不用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曾學梅認為這是在為兒子節省更多學習時間,卻在無形中忽略了自理能力對一個孩子的重要性。
魏永康是沒有朋友的,起初,曾學梅接到魏永康同學的電話,邀請魏永康出去玩耍,她總是讓兒子一口拒絕。
時間一長,沒有人聯系魏永康了,不合群的人是不會受歡迎的。
其他小朋友還在盡情玩耍的時候,他已經在為聯考備戰。
魏永康13歲這一年,考入了湖南湘潭大學實體系。他的母親不願意讓他住宿舍,而是向學校申請陪讀。學校考慮到魏永康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天才,便同意了曾學梅的要求。
學校為曾學梅在學校安排了一份勤雜工的兼職,另外為她和兒子劃撥了一套一室一廳的房子,供母子倆居住。
魏永康心裡是渴望自由的,但他沒有勇氣反抗母親,他習慣了被母親安排一切,已經失去了自主選擇的能力。
曾學梅的陪讀日子持續到了魏永康17歲畢業。
魏永康以總分第二的成績考入了中國科學院高能實體所,成為碩博連讀研究所學生。
當曾學梅聽到這個好消息後,隻是淡淡一笑,她對兒子的實力從來沒有任何不放心,這樣的結果是在意料之中。如果兒子沒有考上,那才是意外。
曾學梅還想繼續陪讀,但魏永康這一次提出了反對。他17歲了,渴望獨立。
曾學梅這一次沒有堅持己見,答應了兒子的請求。
她很欣慰,兒子會是一個出色的大人。沒有她的陪伴,相信魏永康依然能夠活得十分精彩。
但事實卻讓曾學梅不敢相信。
魏永康搬進學校宿舍後,成了舍友眼中的怪人。
他完全不懂生活常識,沒有生活能力。
就連天氣冷了,穿厚衣服;天氣熱了,穿薄衣服;這樣基本的常識,他都了解不了。
冬天的北京,天氣寒冷,大雪飄飄,有一次他穿着單衣和拖鞋去遊天安門,旁邊的遊客看他就像看怪物,魏永康渾然不覺,他隻覺得身上很冷,卻沒注意到周圍人異樣的目光。
他常年活在自己的世界,已經失去了察言觀色的能力。
他把所有時間都拿來學習,雖然他脫離了母親,但他依然活在母親的陰影中,他不會像其他同學那樣,在學習的同時,盡情享受大學生活的快樂。
他整日窩在宿舍看書,卻連考試時間都記不得,隻因為在以前,從來都是母親提醒他考試時間,他不需要花心思去記這些。
而如今,他獨立了,卻完全改正不了以前的習慣。
他每天衣冠不整,也很少洗衣服,身上時常有股味道,他把換下的衣服扔得到處都是,整個房間都是臭烘烘的。
三年以後,20歲的魏永康被學校勸退。學校曾多次找過魏永康談話,卻一直看不到他知錯就改。
曾學梅來接兒子回家時,她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然而無論她怎麼辱罵兒子,兒子都一聲不吭,這讓她更是怒火中燒。
曾學梅指着中科院的大樓,問兒子:“你怎麼不去跳樓”,兒子不說話,她又指着車水馬龍的公路,問兒子怎麼不去撞車,她罵兒子:“這麼好的條件你不争氣,你去死”
曾學梅一路罵罵喋喋,直到家中仍然沒有平息怒氣。魏永康卻仿佛麻木了,隻是呆呆地任由母親責罵。
躺在床上的曾學梅丈夫停不下去妻子的口不擇言,不禁出口勸道:“ 孩子壓力已經那麼大了,你還這麼罵他,是火上澆油!”
“他都這麼不争氣了,他去死!我還管他!”曾學梅說到做到,她很少再關心兒子,兩人雖然在同一屋檐下,卻很少再有交流。
魏永康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中玩電腦,誰也猜不透他到底在想些什麼。
他的母親曾學梅因為兒子跌下神壇,飽受痛苦。以前,她活在街坊鄰裡羨慕的眼光中。如今,她出門恨不得能夠隐身。
曾學梅後來回憶道,兒子剛退學時,她的心路曆程
“隻要我走出這個家門,我就覺得好像大家都在用笑話的眼光來看我。在我們這個小縣城,魏永康的名字一直都是家喻戶曉的。以前我最欣慰和被人談起我的兒子怎樣,可是現在我卻最害怕别人和我談到他。”
曾經充滿歡聲笑語的三口之家,如今整日愁雲密布,氣氛壓抑。
曾學梅内心痛苦,魏永康何嘗不是,得不到母親的了解,他決定破罐子破摔。
魏永康時常離家出走,最長的一次,他離家39天,僅僅隻用了500多塊錢,便走遍了16個省市。魏永康把窮遊族的精神貫徹得淋漓盡緻,如果不是到了山窮水盡,身無分文的地步,他還能繼續遊下去。
一分錢難倒英雄好漢,魏永康最後在警察的幫助下回到了家裡。
他以為母親又要對他破口大罵,卻沒想到曾學梅這一次不罵了,曾學梅無法忘記兒子那天離開的情形,正是因為恨鐵不成鋼的她打了兒子一頓,才讓兒子憤然離開。
兒子離開的這39天,她擔心得睡不好覺。
她怕魏永康真的去死,曾學梅這才意識到,無論兒子經曆了怎樣的失敗,都是她最親最親的人,更别說,兒子的失敗,她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曾學梅變了,不再暴躁狂怒。在她的鼓勵下,魏永康重拾了對生活的勇氣。
曾學梅就像教小孩那樣,又一次耐心地教着自己的兒子如何做一個正常人。魏永康漸漸學會了自己洗衣服,打掃衛生,削水果等。
父親癱瘓在床,他每天都會端茶送水,陪父親聊天。
母親讓他去買菜,他知道如今家裡經濟困難,還懂得貨比三家,隻選最便宜的買,可謂是省錢小能手。
“ 他知道一家超市的藕尖最便宜,3塊4毛5一斤,就在那兒買了幾次,有一天漲到3塊8毛4一斤,他就跑了另幾家超市,發現比這裡更貴,後來幹脆就不買了,隻買了5毛錢一塊的豆腐回來。買米也是買1塊零四毛的最便宜的米。”
當記者來家裡采訪,他會熱情地打招呼,還會送上切好的西瓜給在車裡等候的司機吃 :“司機叔叔辛苦了,請吃塊西瓜!”
曾學梅把兒子的轉變都看在眼裡,她十分欣慰“ 永康現在真的長大了,懂得關心别人了!”
2005年,魏永康被上海一家航天研究機構邀請去上班,他在上海期間還收獲了愛情。一位叫付碧的姑娘走進了他的生活。2008年,兩人一起去深圳發展。
魏永康成家後,和妻子育有一兒一女,一家四口過着幸福美滿的小日子。
2009年,魏永康考取了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所學生。後來從事軟體開發。
魏永康的未來還很長,但他已經不再迷茫。
人生就像馬拉松,跑到最後的才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