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粲,從山東巨野走出的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

作者:xiaoyao遊天下

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

這是東漢時期著名才女蔡文姬的父親,文學家、書法家蔡邕說過的一句話,能夠讓著名文學家都折服的這個王公孫是誰呢?他就是東漢末期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王仲宣。雖然在讀中學的時候我就認識了這個才子,但是直到最近兩年我才知道,建安七子中文學成就最高的王粲居然是從菏澤巨野走出的。而加深我對王粲了解的地方不是菏澤,而是距菏澤千裡之遙的古城襄陽。

王粲,從山東巨野走出的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

湖北襄陽古城景區分布圖

王粲,從山東巨野走出的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

襄陽仲宣樓

王粲,從山東巨野走出的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字仲宣,出生于名門之後,他的曾祖父王龔在漢順帝時期曾任太尉,祖父王暢在漢靈帝時期任司空,父親王謙曾任大将軍何進的長史,曾祖父和祖父都位列東漢時期的三公,是當時著名的政治人物。

據《三國志·魏書》記載,王粲是山陽高平人。山陽是指當時的山陽郡,高平指高平縣。山陽郡還叫過巨野郡、山陽國和昌邑國,其治所位于現在的菏澤市巨野縣大謝集鎮昌邑村。高平縣隸屬于當時的山陽郡,晉泰始元年(265年),以山陽郡置高平國。

王粲,從山東巨野走出的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

明萬曆年紀《兖州府志》中關于王粲的記載

王粲,從山東巨野走出的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

清乾隆年間《曹州府志》中關于王粲的記載

王粲,從山東巨野走出的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

清道光年間《巨野縣志》中關于王粲的記載

不論是明萬曆年間的《兖州府志》還是清乾隆年間的《曹州府志》、道光年間的《巨野縣志》中均有王粲及其曾祖王龔、祖父王暢、父親王謙的記載。

王粲出生于東漢熹平六年(177年),同樣也是在那一年,蔡邕的女兒,東漢末年著名的才女蔡出生。出生于名門世家的王粲從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對文學的異常天賦,是以當蔡邕看到少年的王粲時說: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或許從那個時候開始,王粲就已經和才女蔡文姬很熟了。

王粲,從山東巨野走出的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雕像和仲宣樓

王粲,從山東巨野走出的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雕像

王粲十七歲的時候,當時的司徒想征辟王粲為黃門侍郎,考慮到當時天下局勢混亂,王粲沒有應征,而是南下去投靠了老鄉荊州牧劉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荊州,劉表之子劉琮投降,在荊州的王粲同樣投靠了曹操。因為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王粲深得曹氏父子的信賴和佩服,很快就被賜爵關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丞相曹操被漢獻帝封為魏公,王粲被任命為侍中,成為曹魏王國的幕僚之一。王粲不但在政治上得到重用,因為文學方面的成就,他和曹操的兒子曹丕、曹植也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平時經常在一起吟詩作賦。

王粲,從山東巨野走出的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

仲宣樓

王粲,從山東巨野走出的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晉爵魏王。十月,發兵南征孫權,作為曹操的幕僚之一,王粲跟随曹操一同南下。第二年春天在跟随曹操傳回冶城的途中,一代才子王粲因病溘然長逝,時年四十一。在邺城的曹丕得知王粲病逝後痛心不已,親自率衆文士為其送葬。因為王粲平時有一個癖好聽驢叫,為了寄托對王粲的眷戀之情,曹丕和一衆文人一起學着驢叫為王粲送行,這就是著名的驢鳴送葬。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

——王粲《登樓賦》

襄陽古城東南角的城牆之上,有一座重檐歇山頂的樓閣,這就是和武漢黃鶴樓、晴川閣、嶽陽的嶽陽樓一起并稱“楚天四大名樓”的仲宣樓,因紀念粲在此作《登樓賦》而得名。王粲從家鄉山陽郡來到南方投靠同鄉劉表。在襄陽的王粲并沒有受到劉表的賞識,是以王粲一直郁郁不得志。當時正值東漢末年,山河破碎,亂世紛争,自己有家不能回,隻能在他鄉飄零,這種壯志難酬的情感讓他十分難受。在一次登臨城樓的時候,極目四望,一首《登樓賦》有感而發。後來襄陽人民為了紀念王粲所作《登樓賦》,将王粲登臨的那座城樓取名仲宣樓。因為王粲曾在這裡作《登樓賦》,是以後來曆朝曆代的許多文人騷客也都競相前來登臨仲宣樓,他們借此或詠史懷古,憂世念民,或借景抒情,思鄉明志,一時之間仲宣樓成為襄陽城中一座文化名樓。

王粲,從山東巨野走出的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從山東巨野走出的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從山東巨野走出的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

仲宣樓也叫王粲樓,位于古城東南角。明萬曆年間,襄陽知府周紹稷在這裡修建了東南角樓,為了紀念王粲所作《登樓賦》而将其命名為仲宣樓,并請自己的朋友王世貞作了一首《仲宣樓記》。因為戰火等原因,仲宣樓後來被毀。清雍正年間襄陽副史趙宏恩在遺址上重建仲宣樓,乾隆二十五年襄陽知府胡翼重修,重修後的仲宣樓在不久後再次毀于戰火。

我們現在看到的仲宣樓是1993年當地政府在仲宣樓遺址上恢複重建的。高十餘米的仲宣樓分為城牆、城台和主樓三大部分,和湖北武漢黃鶴樓、晴川閣以及湖南嶽陽的嶽陽樓并稱為楚天四大名樓。

明末文人區大相在來到襄陽後登上建立不久的仲宣樓,寫下了一首《襄陽仲宣樓》:

漂泊依劉日,悲涼作賦年。無家浮漢水,有客憶秦川。

鄉國浮雲外,江湖落雁前。逢時雖異感,懷土共凄然。

而在更早的大唐時期,著名詩人杜甫為了寄别劍州刺史前往荊州,寫了一首《将赴荊南寄别李劍州》的詩作,在裡面同樣提到了仲宣樓:

路經滟滪雙蓬鬓,天入滄浪一釣舟。

戎馬相逢更何日,春風回首仲宣樓。

王粲,從山東巨野走出的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從山東巨野走出的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從山東巨野走出的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從山東巨野走出的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

仲宣樓雖然是近年來重建的,但是在這裡你仍然能夠感受到襄陽這座古城所散發出來的曆史氣息,能夠感受到這座樓所散發出來的文化氣息。王粲雖然隻是襄陽這座古城的一個匆匆過客,但是這座樓卻讓曆史記住了王粲,讓襄陽人民記住了王粲,也讓我這個王粲的家鄉人重新認識了王粲。

轉載請注明來源頭條号xiaoyao遊天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