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鹹豐十年(1860年),太平天國軍隊攻占杭州,這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試圖建立一個公平正直之世 ,然而現實卻是,以富庶著稱的長江下遊各省,受禍尤烈。浙江畫家趙之謙,也無可避免地卷入到曆史的洪流中。
趙之謙自幼讀書習字,博聞強識,以書畫為生。鄉試不中後,生活陷入絕境,隻能外出打工。
這期間,趙之謙始終沒有放棄自己入仕的想法,一直到他31歲時,終于中舉。本想在官場大有作為,但事與願違,太平天國軍隊攻占杭州後,他不得不避亂逃離杭州。
為了生活趙之謙不得不外出賣字刻印為生,但後來趙之謙年僅一歲的女兒夭折,其妻受不了打擊,也于當年病死。趙之謙悲痛欲絕,作印《悲庵》款雲“三十歲家破人亡,乃号悲庵。
之後趙之謙的知己、恩師以及得意門生相繼去世,都讓趙之謙的人生挂上了命運坎坷的标簽,30歲 之後的人生,無親無朋無弟子,陪伴他的隻有哮喘病,心中的心酸也就可想而知。
趙之謙一生經曆四朝, 生于道光,曆經鹹豐、同治,卒于光緒,看似漫長,卻隻有55年光陰。
趙之謙,字益甫、搗叔,清末傑出的書畫家、篆刻家。他的篆刻取法秦漢金石文字,形成自己的風格,人稱“ 趙派”。在書法方面他是清代碑學理論的最有力實踐者。
在花鳥畫上,趙之謙向前人和同時代各派名家學習,他把恽南田的沒骨畫法與“揚州八怪”的寫意畫法相結合,同時又不囿前人,勇于創新,以詩、書、畫、印相結合,開創了“金石畫風”。
趙之謙的沒骨花鳥畫作品多在熟宣或絹本上作畫,一遍畫成, 多獨幕喜劇折枝。趙之謙将沒骨花鳥畫推進了一大步,其花鳥畫層次豐富多變,用色古雅濃麗。
曆經世間的坎坷與滄桑,生活在動亂多變的沒落時代的趙之謙,作品極具鮮明的個性,畫中散發着激昂和無窮的生命力,這種“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的精神,給他的作品注入了活動,使他的作品閃耀着光彩。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花卉冊》,屬其早期精品,十四開冊頁幾乎運用了所有的中國畫顔料,其中也有石青、石綠等礦物質顔料。
《拟南沙相國歲寒三友》這一開中, 以朱砂、紅色描繪茶花,以花青色描繪葉子,二者面積相當。趙之謙充分運用中國畫顔料本身沉穩的色相讓畫面協調。
《紅水仙》一開展現其勾染法的高超技藝,畫中水仙、靈芝石頭、雜葉都以勾染法來表現,用筆相對的工整,染色上除水仙花瓣有深淺變化外,其它追求平面化的效果,将不同色塊的對比關系強調了出來。
《富貴昌》一開,牡丹二朵,一朵盛開, 一朵将殘,其葉鈎莖如作篆書,有鐵畫銀鈎之妙。
趙之謙将不同的顔色蘸在筆上,不做調和,直接點下去,實際上是到紙面上再調和,這樣顔色能自然融滲,又能保證顔色的純、豔,使複色的渾厚感得以發揮。此開花頭中朱鰾、朱砂與胭脂都是這樣的調色方法。
同年,他又創作了另一組《花卉冊》,現藏上海博物館。這兩組《花卉冊》都以紙本設色為主,其設色濃豔,構圖别緻,多用沒骨畫法畫成。
其中《葫蘆》一開,前邊畫出一個完整的葫蘆,葫蘆後又用同類重色畫出了葉子,四五層物象重合,不留白白,但精确地刻畫出它們各自的邊緣形态,豐富了畫面效果。
《朝霞軒》一開,以折枝形式展現花卉之豔冶,綠葉紅花,似沐浴于春風裡、陽光下,一片生機盎然,郁勃之氣一目了然,畫中所滲透的自然生命的節律,正是畫家的心聲。從作品中間,我們能感受到那種堅強不屈、積極向上的精神。
趙之謙的寫意花鳥畫首創以北碑入畫,進而将書法的用筆方法及金石篆刻的趣味等因素引入繪畫,使畫風雄強古拙,開創了晚清寫意花鳥畫的一代新風。縱觀趙之謙的寫意花鳥畫作品,其風格特征大緻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繪畫題材廣泛,在題材上較傳統文人畫有了很大的突破。
中國傳統花卉畫中,描繪的大都是“四君子”這類常見題材,主題也都圍繞着氣節、精神進行描繪。别人畫的他畫,别人不畫的他也畫,如鐵樹、靈芝、佛手、棕榈、鳳梨蜜。
例如在避亂在溫、閩期間,趙之謙根據當地的物産,繪成《瓯中物産卷》和《異魚圖》兩幅作品,其中多種瓯中特産和各種奇異的魚類,這些題材都是前人從未畫過的。
中國文人畫在構圖上一直秉持着極簡風,講究以虛襯實、以少勝多。而趙之謙的成熟畫風是以“密體”為主,他的花卉作品,常常是布滿全紙,卻毫不擁擠,密而不雜,繁而不亂,于精密中見潇灑。這種豐實飽滿的構圖不僅使畫面富有張力,而且具有裝飾趣味。
趙之謙的寫意花鳥畫,卻嘗試将墨與色結合起來,以豐厚、豔麗的色彩配合飽滿的水墨大膽塗抹,揮灑淋漓,不受拘束,是以把花卉植物的嬌豔之姿描繪得淋漓盡緻。趙之謙的用色方法影響了後來的吳昌碩等畫家。
趙之謙有着深厚的書法功力,作品具有金石味。
他從金石學和碑學中汲取營養,将書法的用筆方法及金石篆刻的趣味等因素引入繪畫,形成了雄強古拙、筆墨厚重、氣勢宏偉的具有濃厚“金石味”的花鳥畫新風格。
《臘梅茶花圖》就是這類作品的經典之作。湖石後面臘梅橫斜,枝繁葉茂,粗壯的樹幹分隔穿插畫面,點綴茶花。湖石筆法簡潔概括,遒勁有力,反映出趙之謙深厚的北碑功力。樹幹線條蒼勁有力,用色淡雅厚實,呈現出一派古樸氣象。
趙之謙的一生跌宕起伏,但絕不缺乏精彩。作為清晚期金石畫派的奠基者,秉承了傳統文人畫“以書入畫”的傳統,并把這一傳統發揚光大, 将“石入畫”發展到更為成熟的境界。
其藝術創作不僅為後代提供了美學範式,豐富了中國寫意花鳥畫體系。同時作為“海派”先驅。影響了吳昌碩等“海派”畫家,同時齊白石、陳師曾等北派巨匠也一樣受過他的影響。
關于趙之謙花鳥畫
花鳥畫多獨幕喜劇折枝,層次豐富多變,用色古雅濃麗;題材廣泛、構圖飽滿、色彩濃豔、具有金石味道;具有鮮明的個性,畫中散發着激昂和無窮的生命力;将沒骨花鳥畫推進了一大步,豐富了中國寫意花鳥畫體系;為後代提供了美學範式,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