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戈壁旱塬崛起“農業工廠”——海升集團助推甘肅省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紀實

作者:光明網

戈壁旱塬崛起“農業工廠”——海升集團助推甘肅省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紀實

“超乎想象,太先進了,這哪裡是農業,完全是現代化的‘農業工廠’!”走出位于張掖市國樂縣的海升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生态示範園,一位參觀者發出了感慨。

2019年下半年,當這個現代化高科技農業項目投入運作之後,這裡仿佛一夜之間變身為張掖當地的熱門景點。一年多來,來自省内外的客商、專家學者及相關部門從業人員紛至沓來,争相一睹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的風采。

“在這裡的所見所聞,感覺像是穿越到了未來世界,真沒想到現代農業可以如此‘高大上’,完全颠覆了我對農業的認知!”“這就是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的發展方向,無土栽培、節水環保,适合缺水地區,産出又遠遠超過傳統農業,在河西地區發展空間巨大,我們的企業也要逐漸朝這個方向發展”……

戈壁旱塬崛起“農業工廠”——海升集團助推甘肅省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紀實

祁連山下面積宏大的張掖海升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生态示範園。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範海瑞

科技賦能,戈壁奇觀

從張掖市區出發,沿着國道227線一路向南30餘公裡,進入國樂縣境内。國道東側,這裡曾經的名字叫做北部灘,顧名思義,是一片廣袤的戈壁荒灘。由于幹旱缺水及沙礫質土壤等原因,這裡此前不适合發展農業,曾是甘州區和國樂縣交界地帶的“無人區”。

然而,相比國樂縣南部區域,這裡海拔較低,緊鄰甘州,區位優勢明顯。本世紀初,國樂縣将這裡規劃為工業園區,這也是當時張掖市規劃面積最大的工業園區,一批工業企業相繼在這裡落戶。

近年來,張掖市積極築牢國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動綠色轉型高品質發展,國樂縣生态工業園區迎來轉型更新,一些粗放型的工業企業逐漸被淘汰,一批新型生态産業在這裡快速發展。海升公司,正是這座園區衆多企業當中的“後起之秀”。

“這裡位于祁連山下,地勢開闊,日照資源尤為豐富,年均日照時長可以達到3360小時,早晚溫差大,加之祁連山冰雪融水純淨無污染,水質優良,在這裡發展現代寒旱農業,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張掖海升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自軍介紹說。

金秋時節,走進張掖海升現代智能溫室,燦爛的陽光從大約三層樓高的透明屋頂透射下來,一串串番茄剛剛熟透,新一茬彩椒又已經開花。新鮮欲滴的串番茄成串生長在超過5米高的根莖上,一層挨着一層,稠密而肥碩,穿戴防護服的農民們開着小拖車,穿梭在劃定的區域進行采摘,完全沒有傳統農業“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景象,恰如一座現代化的“農業工廠”。

戈壁旱塬崛起“農業工廠”——海升集團助推甘肅省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紀實

根莖上結滿了一層一層稠密的串番茄。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範海瑞

“我們引進全球最先進的現代農業技術,同時進行了本土化改良,依托精準水肥循環系統、智能升降溫管理系統、物聯網中控系統等高科技手段,對水、溫度、濕度、光照、肥料等全程電腦自動化控制。”李自軍說。

在這座日光溫室内,每株農作物都是采用有機質營養缽栽培,避免通過土壤傳染病菌;一排排風機通過電腦控制旋轉,及時通風和調節室溫;通風管裡适量供應作物生長所需的二氧化碳……

“我們所在的番茄區,溫室上方有兩層保溫幕布,頂部安裝有太陽能傳感器,可根據天氣和光線變化自動調節幕布,控制光照。”碩士畢業于荷蘭瓦格甯根大學的進階工程師馬樂介紹說,“溫室的生态防疫系統采用有機方式,除了硫磺驅蟲燈,還從歐洲引進了熊蜂用于授粉,投放瓢蟲進行病蟲害防治,全程不使用農藥,節水量可以達到90%以上。”

戈壁旱塬崛起“農業工廠”——海升集團助推甘肅省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紀實

張掖海升現代智能溫室内即将成熟的番茄。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範海瑞

國樂縣委主要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海升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示範項目立足張掖戈壁荒灘面積較大、光熱資源充足等優勢,按照“不打一口井、不突破現有用水總量、不破壞地表結構”的基本原則,擴大戈壁設施農業基礎,形成以“幹旱”為特質的戈壁生态農業示範區。

2017年12月,張掖海升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項目一期開工建設。2019年,投資5.2億元、占地500畝的第一座單體20萬平方米現代智能溫室投入運作,分為彩椒區、番茄區、功能區、育苗區等,主要生産串番茄和彩椒。

據介紹,海升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項目生産的串番茄和彩椒主要銷往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每畝地折合年産值可以達到100萬元,跟傳統農業畝産值數千元相比,現代高科技農業的優勢可見一斑。

增進就業,帶動脫貧

企業有效益,百姓得實惠。海升集團在國樂縣的落戶發展也為當地群衆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章芝蘭,今年40歲,孩子在河北上大學,家裡還有年邁的婆婆。以前她家住在位于祁連山北麓的順化鎮,那裡海拔高,氣候陰涼,廣種薄收,還容易得老寒腿等風濕病,生活居住環境不好,她家曾是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7年,得益于易地扶貧搬遷的好政策,章芝蘭一家搬遷到了位于國樂縣生态工業園區的圓夢苑小區,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從去年開始,她又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我在海升農業園區幹活,每天工錢是110元,農忙時加班每小時15元,一個月下來,差不多能掙到4000多元,一個月的收入比以前在山裡種地一年的收入還要多!”章芝蘭說。

戈壁旱塬崛起“農業工廠”——海升集團助推甘肅省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紀實

勞工們在升降機上作業。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範海瑞

跟章芝蘭一起在這裡工作的白樂善今年46歲,由于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痹症,緻使右腿殘疾,走路不友善,但他一個月下來掙的錢卻比章芝蘭還要多一些。“我們幹的活不一樣,一個月我能掙到6000元左右,幹的也不是重活兒,比以前打工要輕松很多,海升公司會按時按點把工資打到我的銀行卡上,待遇很不錯。”

戈壁旱塬崛起“農業工廠”——海升集團助推甘肅省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紀實

白樂善正在采摘成熟的彩椒。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範海瑞

此前,白樂善四處找活幹,但由于腿腳不好,工作難找。2019年,海升現代智能溫室項目的扶貧工廠中的房間吸納他就近務工,國樂縣組織了教育訓練,踏實肯幹的白樂善邊學邊幹,不到一年便成了一名熟練工。白樂善的妻子張香蘭也來到這裡務工,每月有近4000元工資。“現在我們能互相關照,也能照顧孩子,日子越來越好了。”張香蘭說。

記者随機采訪了多名在海升現代智能溫室裡面工作的勞工,他們都是鄰居,都住在圓夢苑小區。“現在僅海升一期項目已經投産的第一座智能溫室,就吸納了500多人就業,他們都是縣上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和生态宜居搬遷工程從山區搬遷下來的農民,解決了就業問題,他們才能安心在這裡生活。”國樂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愛民說。

“我們整體從育苗中心、成産中心、分揀包裝中心、冷鍊物流配送中心打造了全産業鍊,未來可為當地5000名貧困人員提供就業崗位,還可為農戶提供優質蔬菜種苗,帶動農戶從事蔬菜種植,實作增收。”張掖海升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監楊白桦介紹說。

“海升智能溫室在帶動農民增收的同時,也改變了搬遷下來農民的生活方式,實作了從農民到勞工的轉變。海升農業對全縣的現代農業發展也有極大的示範帶動效應,農民收入的提高也解決了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張愛民補充說。

宏偉藍圖,千億産業

令人期待的是,目前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僅是海升一期項目五座現代智能溫室的第一座,而好事兒還在後頭。

時下,在這座已經投産的智能溫室往東兩三公裡處,連片的鋼架結構已經拔地而起,各種機械裝置在其間來回穿梭,勞工們正忙着安裝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項目工程部主管白萬超告訴記者:“一期項目的第二座智能溫室已完成四周架構和屋面玻璃安裝,目前正在進行托幕線、濕簾等安裝工作,這座現代智能溫室10月初就能達到調試和試運作條件。”

戈壁旱塬崛起“農業工廠”——海升集團助推甘肅省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紀實

張掖海升農業項目一期工程的第二座現代智能溫室主體已經完成,勞工們正在加緊施工。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範海瑞

這座即将建成的現代智能溫室投資6.8億元,占地500畝,建設面積23萬平方米。同時,在這兩座智能溫室之外,另外三座現代智能溫室也已經啟動建設,投資20億元、占地1500畝,每座溫室面積20萬平方米。這五座現代智能溫室建成後,預計可實作年産值約15億元。

今年7月31日,張掖市與海升集團、甘肅建投舉行三方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三方約定将一起攜手繪就一張更加宏偉的藍圖。未來,三方将投資450億元,圍繞打造千億級設施農業産業體系目标,在國樂縣生态工業園區建設總占地面積約5萬畝的100座單體20萬平方米的現代智能溫室,着力打造“一帶一路”現代絲路寒旱智慧農業産業園,項目建成後預計可實作年産值300億元。目前,項目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啟動。

戈壁旱塬崛起“農業工廠”——海升集團助推甘肅省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紀實

長勢良好的串番茄。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範海瑞

海升集團董事長高亮表示,加快建設以張掖海升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生态示範項目為引領的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産業園,是推動現代農業轉型更新和現代絲路寒旱農業、戈壁生态農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實踐。下一步,海升集團将持續推進100座單體20萬平方米高科技智能溫室建設,打造千億級産業體系,努力将甘肅建成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高地,打造在幹旱和半幹旱地區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的科學模式和實踐樣闆。

示範引領,遍地開花

海升集團成立于1996年,是陝西省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企業,緻力于打造中國果蔬領域高端品牌,業務涉及果蔬育苗、現代化種植、果品倉儲物流、生鮮銷售、果蔬多元化産品精深加工、現代農業觀光旅遊等,是一家品牌化營運的大型現代農業集團。

作為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在張掖之外,海升集團在我省的戰略投資已經遍布多地,并呈燎原之勢。

戈壁旱塬崛起“農業工廠”——海升集團助推甘肅省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紀實

平涼超越工業公司溫室内勞工正在采摘串番茄。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朱宇鲲

在平涼市崆峒區,一家同樣生産串番茄的現代農業企業已經在此深耕多年,這正是海升集團旗下的平涼超越農業有限責任公司。“項目占地308畝,總投資3.2億元,年生産優質串番茄等蔬菜約2800噸,年銷售收入1.28億元,實作年利潤6189萬元,提供就業崗位300多個。”平涼超越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曹甯波說。

海升集團2013年進駐平涼市,已累計投資8億元,陸續在平涼市靈台縣、崇信縣、四十裡鋪工業園區建成高标準矮砧密植蘋果種植園7000畝、高标準矮化密植大櫻桃示範園及種苗培育中心400畝、M9自根砧蘋果脫毒大苗繁育圃1300畝、連棟智能玻璃溫室12萬平方米……

戈壁旱塬崛起“農業工廠”——海升集團助推甘肅省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紀實

甯縣面積宏大的海升果園。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安志鵬

日前,記者來到慶陽市甯縣焦村鎮海升蘋果産業基地,早熟蘋果已經采摘結束,勞工們駕駛着蘋果采摘平台正在拆除早熟果園上面的防雹網。他們5人一組,解網、收網、卷網,整個過程熟練有序。“為了便于冬春季果園管理,我們組織了100多名勞工拆除已經采摘結束的果園防雹網,清除蘋果行道裡的雜草。”甯縣海升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高雲峰告訴記者,勞工每人每天收入70元,帶動了焦村鎮多個村子的群衆就近就業。

戈壁旱塬崛起“農業工廠”——海升集團助推甘肅省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紀實

甯縣海升蘋果産業基地内勞工正在借助專業機械進行生産作業。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安志鵬

近年來,甯縣把蘋果作為首個扶貧産業,引進海升集團栽培“海升蘋果”,果樹栽植後當年開花,二年結果,三年豐産,五年盛産,最高畝産達到5噸至8噸,比傳統果園産量增加2噸至4噸,省水60%,省肥70%,省土地、省勞力80%,系統解決了傳統蘋果挂果遲、效益低、管理費時費工等問題。目前,甯縣共發展“海升蘋果”10萬畝,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自根砧矮化密植蘋果基地,帶動全縣發展蘋果45萬畝。

戈壁旱塬崛起“農業工廠”——海升集團助推甘肅省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紀實

專家們正在甯縣海升蘋果産業基地進行科學調研。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安志鵬

在白銀、武威等地,海升集團也正在謀劃或者建設多座現代日光溫室,引領現代農業在我省遍地開花結果,助推當地現代農業逐漸實作轉型更新高品質發展,帶動當地群衆實作穩定脫貧緻富。(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範海瑞 朱宇鲲 安志鵬)

來源:甘肅日報、新甘肅用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甘肅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