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設施”造福戈壁灘!引領果蔬産業發展,張掖海升有一套

作者:鄉産天下

"風石流淌,到處都是不種草"的戈壁荒漠,現在的果蔬香味濃郁。近日,在甘肅省張縣市國樂縣,張威海盛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張偉海盛")現代農業智能溫室工業蔬菜栽培工廠中的房間,串番茄、迷你辣椒等産品進入收獲季節。從果蔬采摘區新鮮采摘的新鮮蔬菜分批包裝,幾輛大貨車滿載,運往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向客戶下單,供應節後市場。

“雲設施”造福戈壁灘!引領果蔬産業發展,張掖海升有一套

科技賦能戈壁奇迹

從漳縣市出發,沿227國道一路向南一路30多公裡,進入國樂縣境内。在國道的東側,曾經被稱為北部海灘,顧名思義,它是一片廣闊的戈壁沙漠。由于幹旱和缺水和礫石土,它不适合農業發展,曾經是贛州區和國樂縣交界處的"無人區"。

與闵樂縣南部地區相比,這裡海拔偏低,緊鄰贛州,地處魯連山脈之下,地勢開闊,日照資源特别豐富,年平均日照時間可達3360小時,早晚溫差,加上鹽連山冰融化水純淨無污染,水質優良,這裡發展了現代寒旱農業, 具有獨特的優勢。

近年來,甘肅省張義市積極建設西部地區生态安全屏障,加快綠色轉型和高品質發展,"以戈壁耕地、節約用水、科技求效益"。國樂縣生态工業園也迎來了轉型更新,一批生态産業在這裡快速發展。張威海盛成立于2017年,是園區的"後起之秀",利用數字化設施發展冷農,引領果蔬産業發展;

“雲設施”造福戈壁灘!引領果蔬産業發展,張掖海升有一套

走進張威海盛現代智能溫室,陽光從大約三層樓高的透明屋頂照射進來,新鮮滴落的蕃茄串在一串5米多高的根系中生長,層層疊疊,密密密麻。穿着防護服的農民開着小拖車,穿梭在指定的采摘區域,完全看不到傳統農業"面向黃土背對天空",就像現代的"農場工廠"一樣。

海盛現代智能溫室産業化示範項目以張沂戈壁灘面積大、光熱資源豐富為依托優勢,按照"不打井、不突破現有水總量、不破壞地表結構"的基本原則,擴大戈壁設施農業基礎, 形成以"幹旱"為特征的戈壁生态農業示範區,積極探索設施數字化,引領甘肅省設施園藝産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

示範引領千億産業

2017年12月,張威海盛現代智能溫室一期産業栽培項目開工建設。曆經2年時間,投資5.2億元,占地500畝,20萬平方米的現代智能溫室投入營運,是國内最大的單體、種植工藝和節能環保聚集的一流現代化智能溫室。

在這個太陽能溫室中,張威海生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現代農業技術,同時進行局部改進,依托精密水肥循環系統、智能制冷管理系統、物聯網控制系統等高科技手段,水、溫、濕度、照明、化肥等全電腦自動化控制。每種作物都用有機養分種植,以避免通過土壤感染細菌。溫室生态防疫系統采用有機方法,除硫磺驅蟲燈外,還從歐洲引進蜜蜂進行授粉,放瓢蟲進行害蟲防治,全過程不使用農藥,節水率可達到90%以上,成為數字化設施園藝項目的領先水準。

"每個廠區盆下都有一根小管子連接配接管,将管内水肥按科學配比統一供給,水肥洩漏部分進入溝槽後我們将予以回收,經過27層過濾循環後施用到水肥管上,全部由智能控制室智能系統統一監控運作, 確定植物生産環境的環境保護和營養平衡。"溫室從業人員說。溫室為作物生長創造了最佳環境,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和時間。

“雲設施”造福戈壁灘!引領果蔬産業發展,張掖海升有一套

今年,該項目已成為現代絲綢之路冷幹農業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示範項目,年産串番茄、辣椒、奶瓜6500噸,優質串番茄和辣椒主要銷往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産值2.6億元。與傳統農業産值千元相比,現代高科技農業的優勢可見一斑。

海盛集團董事長高亮表示,以張偉生的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生态示範項目為首,加快建設現代絲綢之路寒幹農業産業園,是推動現代農業轉型更新、現代絲綢之路寒幹農業和戈壁生态農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實踐。

增加就業,推動财富

企業有效益,人有效益。張威海生在國樂縣的定居和發展,也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工業驅動就業,就業促進工業。張偉海生開展訂單式免費技能教育訓練,通過理論教學、現場學習、實地操作等教育訓練,準确掌握崗位技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吸收貧困家庭勞動力和農村剩餘勞動力,使群衆就近就地就業,實作從普通農民向新型專業農民的轉變, 通往财富的道路越來越寬廣。

“雲設施”造福戈壁灘!引領果蔬産業發展,張掖海升有一套

2019年,張威海盛的第一個溫室已經吸收了500多名附近居民,他們都是通過扶貧生态搬遷項目從山上搬來的農民。來海盛公司不僅可以學習種植技術,還可以每月賺取4500元左右的工資。在帶動農民增收的同時,也改變了下層農民的生活方式,也對全縣現代農業發展産生了很大的示範作用。

照片來源|張威海盛現代農業有限公司

記者|林曉軒

編輯|趙啟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