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孟光 | 俄軍工委委員介紹海軍裝備發展情況

作者:藍海星智庫

---------- 擷取更多資訊,請關注我們----------

2021年5月18日,俄羅斯軍事工業委員會執行委員會、聯邦政府海洋委員會成員弗拉基米爾•波斯佩洛夫就《2024-2033年國家武備發展計劃》(以下簡稱新版計劃)論證情況作出說明,其中重點談到未來海軍裝備建設情況。

一、2033年前海軍裝備建設不會大幅調整

波斯佩洛夫表示,鑒于海軍裝備建造周期長、服役時間久的特點,如核潛艇批産周期7-8年,服役至少35年,是以海軍裝備已經規劃至2050年,新版計劃和現行計劃中海軍裝備建設目标相近。2033年前,俄羅斯計劃完成第四代“北風”級戰略核潛艇和“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22350M型護衛艦、20385和20386型輕護艦等主戰平台的批量建造。

二、新航母至少10年後開工建設

波斯佩洛夫表示,論證新版計劃時評估了新航母建造能力和造價。俄羅斯原則上需要建造3艘航母,首艦1艘、批産2艘,首艘造價約5000億盧布,但是存在很多導緻費用上漲的不确定因素,是以需要對建造的各個階段進行準确評估,使費用誤差在10-20%的範圍内,一定避免費用翻倍的情況出現。

雖然目前俄羅斯艦船設計機關公布了幾型新航母的概念方案,且在艦用核動力方面具有較好的技術儲備,但是沒有一家船廠具備建造航母的工業能力。北方機械制造廠經改裝更新後具有建造航母的潛力,但其正承接第四代核潛艇的批産任務,如果建造航母,存在核潛艇和航母同時“擱淺”的風險。

艦載機方面,新航母較“庫茲涅佐夫”号航母計劃搭載數量更多的艦載機,但不會是蘇-33、米格-29型,而是研制蘇-57殲擊機的海基版,以及無人機。

波斯佩洛夫評估,待船廠和艦載機具備充足技術儲備時,還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俄羅斯有關專家還建議,新航母項目應列入專門的發展計劃,如納入新版計劃中,那麼航母經費将“吞噬”其他所有海軍項目。

表1 俄羅斯公布的新航母概念方案

孟光 | 俄軍工委委員介紹海軍裝備發展情況

三、2030年前做好第五代核潛艇的建造準備

波斯佩洛夫表示,2030年前計劃完成第五代核潛艇的建造準備,該級艇最大特點是配裝機器人系統,使自動化水準顯著提升,并采用可每5年更換的子產品化元件,提升服役年限。目前俄羅斯批産的核潛艇所配裝的導航、水聲、通信、發射系統等各自運作,第五代核潛艇将各系統內建于統一平台進行控制,各系統裝置的資訊融合生成行動指令,傳輸給指揮官作出決策。

四、與其他海軍強國同步發展海上無人裝備

波斯佩洛夫表示,世界海軍強國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超小、小型、中型、大型海上無人裝備,每類裝備具有特定用途,包括偵察、反水雷、打擊等。波斯佩洛夫證明,俄羅斯幾家科研機關也在進行此類研究,如2020年5月潛入馬裡亞納海溝10028米深處的“勇士”-D無人潛器計劃在海試結束後傳遞海軍。

孟光 | 俄軍工委委員介紹海軍裝備發展情況

五、持續提高艦艇隐身性和可靠性

波斯佩洛夫表示,蘇聯時期建造的水面艦艇像“刺猬”一樣,上面布滿了數十個天線。新型水面艦艇從型體和材料方面強化隐身性,即将雷達天線集中隐藏于上層建築中,船體使用複合材料和特殊塗層。

此外,波斯佩洛夫認為,艦載裝置趨于複雜化,對技術人員要求越來越高。2021年5月剛傳遞的“亞森”級“喀山”号攻擊型核潛艇晚于計劃期限,原因是在拆除某一艦載系統時,耗費了較長時間解決該系統與其他裝置的接口問題。“北風”級戰略核潛艇和“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都曾出現配裝的裝置與技術檔案存在偏差,監管部門從金屬采購到技術準許這一過程的所有環節進行了核查,最終撤銷2-3家船廠的涉事上司,但為此耗費數月的時間,影響整體建造進度。

六、小結

從波斯佩洛夫的表述可以判斷,目前俄羅斯海軍裝備具有相對穩定的更新換代節奏,蘇聯解體後經曆多年落實的“北風”級戰略核潛艇、“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等主戰裝備項目已經處于量産階段,可以支撐未來海軍裝備的現代化率,使戰力保持一定的水準;同時,俄羅斯依然重點保持水下裝備的發展潛力,積極儲備潛艇技術,保持建造廠能力,并在下一代裝備研制中融入更新的設計理念,定位于世界頂尖水準;客觀評價航母花費高、生産能力欠缺的事實,航母項目隻有在技術儲備足夠,船廠建造能力到位的情況,才有列入國家級裝備計劃中的可能性。

(藍海星:孟光)

孟光 | 俄軍工委委員介紹海軍裝備發展情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