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隻有一個兵部,為何同時存在多個兵部尚書,誰說了算

作者:翰林冷知識

隋朝從五省六曹制中不斷改良,逐漸發展成為主導了封建社會上千年的三省六部制。

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清朝,也承明制複刻了三省六部。

清朝隻有一個兵部,為何同時存在多個兵部尚書,誰說了算

不過,按常理來說,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每部各一名老大領尚書銜,但清朝的兵部卻是個例外,放眼全國,經常同時存在十個,甚至十餘個兵部尚書。這是為什麼呢?

清朝隻有一個兵部,為何同時存在多個兵部尚書,誰說了算

首先,清朝的六部均配置雙尚書,滿漢各一人。其實不光是六部,很多重要的崗位都是滿漢雙配。

當然從最初的後金時,并不是滿漢兩套班子,随着女真人的地盤不斷擴大,投降人數不斷增加,僅靠女真本族的力量很難統治整個中國。

清朝隻有一個兵部,為何同時存在多個兵部尚書,誰說了算

▲八旗在京城内的分布

于是,女真人為了平衡各族之間的關系,尤其是漢族和蒙古族,設定了大量與滿族人相同的崗位。比如八旗就有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之分,王公貴族也有滿蒙漢之分。

現在唯一還健在的清王妃,就是少數民族的庫車王達吾提,目前居住在新疆庫車。

是以,在清朝後來的六部中,可以看到滿族尚書和漢族尚書各一人。

清朝隻有一個兵部,為何同時存在多個兵部尚書,誰說了算

另外,清朝還有一群特殊的兵部尚書,他們就是地方督撫。

封疆大吏主要包括總督和巡撫,其中總督為正二品,但一般會加上“兵部尚書”和“督察院右都禦史”銜,升為從一品;有的資深總督,比如像李鴻章這種,會加“大學士”銜,為正一品。

是以,放眼全國,算上地方督撫,經常會同時出現多個兵部尚書的情況。

清朝隻有一個兵部,為何同時存在多個兵部尚書,誰說了算

▲清朝地方官員體系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兵部尚書,兵部到底是誰說了算?

真正在兵部好使的是兵部的滿族兵部尚書,主事兵部的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

而漢族的兵部尚書實權很小,更多像是榮譽稱号,畢竟滿清對數量遠多于他們的漢人,還是有很強戒備心的。

清朝隻有一個兵部,為何同時存在多個兵部尚書,誰說了算

至于總督加銜的兵部尚書,并不是為了讓他們管理兵部,而是為了節制轄内綠營軍用的。

清朝在地方上也分布着大量的軍隊,主要為八旗和綠營。其中八旗是歸清廷所轄,一般由駐防将軍或都統管理,基本都是滿人。八旗是清朝統治者最信任的軍隊,是武裝底線。

清朝隻有一個兵部,為何同時存在多個兵部尚書,誰說了算

▲清末的巡防營,就是從綠營部隊中精簡出來的

綠營則主要由漢人組成,可以看成給八旗打輔助的。各省綠營的主官為提督,盡管是地位略低的武官,但畢竟提督是從一品的高階官員。如果總督不加兵部尚書銜,不但品級沒有提督高,更是沒有理由節制提督下轄的綠營軍。

但有了兵部尚書的銜就不一樣了,盡管是虛銜,但提督必須要聽從兵部的調令,這樣就可以讓總督掌握了綠營軍。

以上。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史列傳》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