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2日,2021年文化與自然遺産日福建主場活動在泉州舉辦。 孫虹 攝
中新網泉州6月12日電 (記者 孫虹)恰逢中國第5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2021年文化與自然遺産日福建主場活動12日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城市泉州舉辦。
以“文物映耀百年征程·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為主題的本次活動,展現福建、泉州文物事業發展的成就和文物工作者的風采,宣傳文化遺産保護法律法規,營造文化遺産保護的濃厚社會氛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動員全社會關注和參與遺産保護,增強文化自信。
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即将于7月在福建福州召開。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傅柒生指出,在“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系列遺産被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建議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重要時刻,在泉州共同慶祝我國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具有特别意義。
泉州少林寺武僧們展示少林國術文化魅力。 孫虹 攝
據悉,活動期間策劃推出了一系列主題突出、導向鮮明、内涵豐富的文化遺産展覽展示精品和文物保護利用宣傳傳播活動,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福建省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傳承實踐的豐碩成果,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希望今後有更多社會各界同仁參與投入到文化遺産保護中來,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為福建文物保護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共同推進福建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傅柒生如是說。
泉州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曆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閩南文化生态保護區,宋元時期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曾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商貿易,被譽為記載古絲綢之路曆史的“活化石”。泉州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44處,居福建省設區市首位,還擁有世界級“非遺”名錄5項、國家級“非遺”名錄36項,居全國地級市第三位。
泉州市副市長周真平表示,泉州曆來高度重視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率先實施文化遺産保護立法,成立泉州市遺産保護管理中心、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機構,建立百人文化遺産保護專家庫、千人志願者服務隊、千人一線文物巡查員,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共管、司法監督、社會參與”的良好格局。
周真平亦呼籲社會各界朋友們,“進一步增強對文化遺産、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履行好守護、傳承之責,保護好寶貴的文化遺産,讓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産再續千年、再放光芒”。
現場體驗非遺項目。 孫虹 攝
為進一步營造文化遺産保護的濃厚社會氛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群衆文化遺産保護意識和參與保護的積極性,泉州市結合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福建主場活動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現場互動活動。
活動現場,包括泉州源和堂蜜餞、永春熟地、永春釀酒、英都麻糍、崇武魚卷、安海土筍凍、泉州南音樂器、泉州螺钿、泉州珠繡、永春漆籃、永春香等制作技藝在内的40個非遺體驗項目,吸引衆多市民帶着孩子觀摩、體驗。
活動期間還将開展“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文化遺産知識有獎競猜、非遺購物節等豐富多彩的環節。此外,端午假期将有百名泉州海絲史迹志願者在“泉州:宋元中國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系列遺産點提供志願講解服務。(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