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驟雨考驗
5月15日,雷暴大風強降雨突襲我省信陽、南陽、周口等地,風雨過後,周口地區正在灌漿的小麥出現不同程度的倒伏現象,抖音裡分享小麥倒伏的視訊讓人揪心。
然而,5月20日,當記者和與會代表站在周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鄭麥1860小麥繁育基地時,看到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景象:這裡的小麥像哨兵一樣整齊有序地站立着,不僅沒有任何倒伏現象,而且長勢旺盛,稈壯穗大,一陣風吹過,小麥萬頭攢頭。與會代表掐一個麥穗搓出了籽粒,顯示麥粒灌漿良好。

當天,高産優質綠色高效國審鄭麥1860現場觀摩會在周口市鄲城縣胡集鄉大于村召開。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李留心,周口市副市長秦勝軍,中原學者、省農科院小麥分子育種團隊首席科學家許為鋼,省科技廳農村處處長李錦輝、省農科院科研處處長田雲峰等上司專家出席觀摩會,鄲城縣縣長李全林主持觀摩會。
周口市副市長秦勝軍在現場緻辭中介紹,省農科院和鄲城縣合作在該園區示範優質高效綠色小麥新品種國審鄭麥1860,目的在于加大小麥良種繁育、示範推廣、精深加工力度,推動全省小麥乃至黃淮平原小麥全産業鍊高品質發展。
許為鋼研究員首先介紹了鄭麥1860“一突出三高效”特性,其中“一突出”是指高産性突出,“三高效”是指優質高效、生産高效和加工高效。然後他重點介紹了鄭麥1860的抗倒伏能力,在參加黃淮南片區域試驗、生産試驗的3年中,沒有一個點倒伏。自2019通過審定開始大面積推廣後,在全省及黃淮麥區均未出現因倒伏而造成減産的現象。
周口市種子代理商張東臣告訴記者,鄭麥1860在鄲城縣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其中良種基地6萬畝,整體表現良好,鄭麥1860未出現倒伏現象,經受住了暴風驟雨的考驗。
三大專項助力
在近年的訂單推廣過程中,鄭麥1860不僅表現出極強的抗倒性,還多次經受住了倒春寒及多種病害的考驗,赢得了廣大種植戶的喜歡,同時也被有關部門所重視,先後作為重大科研項目進行财政支援。
記者在觀摩現場了解到,鄭麥1860的選育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黃淮南片麥區高産優質節水小麥新品種選育的支援,其示範推廣也是河南省科技重大專項抗赤黴病優質小麥新品種選育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的内容之一,并被科技部列為重大專項。在三個重大專項支援下,鄭麥1860寄托着黨和政府對“三農”的重視,對糧食安全的重視,也寄托着小麥産業三産融合、三鍊同構的夢想。
據周口市種子站站長石東風介紹,鄭麥1860授權地神種業、迪尼斯種業、冠南種業今年訂單推廣60多萬畝,得到了五得利、雪鍵、華星、想念等大型加工企業的認可,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項城市種子代理商白啟發去年麥播首次推廣鄭麥1860,在全縣15個鄉鎮推廣了近6000畝,5月15日的風雨過後,當地一些品種倒伏明顯,鄭麥1860抗倒伏能力強,不影響灌漿,目前長勢喜人。
省科技廳農村處處長李錦輝在随後的講話中說,省農科院育成了鄭麥9023、鄭麥366、鄭麥7698、鄭麥1860等一批突破性小麥新品種,為推動全省優質小麥産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種植大戶打卡
鄭麥1860在周口的優異表現,令廣大種植戶心服口服。
沈丘縣代理商張勇已連續兩年推廣鄭麥1860,去年畝産量比一般品種高75公斤左右,今年全縣21個鄉鎮一共種植六七萬畝。沈丘縣種植大戶高秀麗去年種了近600畝,平均畝産700公斤,今年長勢更好,産量有望再創新高。
從試種到推廣,周口市淮陽區代理商王晶晶與鄭麥1860打交道4年了。鄭麥1860抗凍、抗病、抗倒伏能力強,穩産高産,好管理,種着安全,深受種植大戶的喜愛,種植面積穩步增長,去年麥播推廣了10萬畝。據淮陽區安嶺鎮李莊村種植大戶張振峰介紹,由于鄭麥1860容重高,商品糧品質好,已與酒廠簽訂收購訂單,每公斤高于市場價0.2元。
連日來,不僅是周口,還包括漯河、永城、民權、滑縣等市縣的鄭麥1860訂單種植基地,都成了周邊種植大戶打卡考察的重點。
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李留心在總結講話時指出,作為全省綜合性農業科研機關,省農科院承擔着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科技服務與教育訓練三大職能任務。省農科院将以此為契機,創新方式,服務産業,進一步集中優勢科研力量,加大新品種研發選育力度,加快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破解糧食生産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河南從“國人糧倉”到“國人廚房”向“世界餐桌”的實質性轉變。
(本報全媒體記者 郭俊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