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院縣合作推廣國審鄭麥1860:開展大合作 打造大品種 迎接大豐收</h1>
院縣合作引領種植業結構調整
5月13日,河南省農科院院縣合作共建暨小麥新品種鄭麥1860現場觀摩會在周口市西華縣召開,會議觀摩了由省農科院與西華縣院縣合作共建的鄭麥1860高産示範方,與會上司和專家共同探讨并暢談了以大品種開展大合作、為大糧倉創造大豐收的技術路線與美好前景。省農科院副院長張勳,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江傳傑、副處長張長明,西華縣副縣長王獻超,省農科院推廣處處長王強,國家小麥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首席專家、小麥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省農科院小麥所研究員許為鋼,周口市種子管理站副站長趙雲齊,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副所長張玉楊、分子育種研究室主任胡琳,西華縣農業農村局書記郭慶,西華縣農科所所長張偉民,周口市各縣農業農村局代表、農業技術人員,西華縣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代表等參加了觀摩和研讨。

當天上午,與會代表首先來到省農科院、西華縣合作項目優質小麥鄭麥1860豫東示範基地——西華縣皮營辦事處北陶營村1000畝鄭麥1860示範方,在周口市農科院杜紀格院長主持下進行現場觀摩。西華縣副縣長王獻超在緻歡迎詞時說,在院縣合作項目帶動下,通過技術指導、示範帶動、科技創新,不斷引領西華縣種植業結構調整,為推進西華縣農業高品質發展、加快鄉村産業振興提供強勁動力。
訂單種植調動農戶積極性
國家小麥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首席專家、小麥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省農科院小麥所研究員許為鋼重點介紹了選育鄭麥1860的創新思路。鄭麥1860是省農科院小麥所分子育種團隊繼鄭麥9023、鄭麥7698之後又推出的優質高産小麥品種。鄭麥9023在本世紀初大面積生産利用,實作了我國優質小麥品種大面積生産應用。2011年鄭麥7698開始大面積推廣,實作了優質與高産的結合,解決了國産優質小麥品種和普通品種産量差别不斷擴大的技術難題。鄭麥9023和鄭麥7698分别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
接着,許為鋼科研團隊把小麥育種方向調整到優質、高産和綠色相結合的發展方向。一是優質,中國大宗面制品是面條、餃子和饅頭,占到小麥食用消費量的80%以上,要選育可制作優質面條、餃子和饅頭的優質中強筋品種;二是高産,産量水準要符合我國糧食安全戰略發展需要;三是綠色高效,選育具有肥料高效利用特性、綜合抗病性好,低生産風險的品種。鄭麥1860就是在高産優質綠色高效的創新思路下培育成功的。鄭麥1860産量突出,具有畝産800公斤的潛力;優質高效,可制作優質面條、優質餃子和優質北方饅頭;生産高效,氮、磷肥料利用指數高,抗葉鏽病、條鏽病和白粉病,抗倒伏,耐倒春寒;加工高效,籽粒千粒重高,粒飽滿,容重常年820克/升以上,是以種子加工成品率和出粉率高于普通品種5個百分點左右。“一突出三高效”的優異特性使得鄭麥1860具備了成為黃淮麥區主導品種的優良潛質。
周口市小麥種植面積1000萬畝,是我省小麥主産區,鄭麥1860的綜合特性适合這個地區優質小麥生産發展的需要,鄭麥1860的大面積推廣将提升該區域小麥産業的總體價值。
西華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郭慶接受采訪時說,許為鋼專家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大家受益匪淺。周口市各縣農業區域試驗站長、種植大戶、經銷商,将認真學習領會,依托院縣合作項目,大力發展優質小麥,帶動西華産糧大縣的農業發展。
西華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朱洪啟介紹,當地依靠政府主導、基地帶動,依托新型農業經濟主體,集中連片推廣優質小麥,面粉企業簽訂單收購合同。鄭麥1860示範區影響很大,通過現場觀摩與田間測産,讓與會代表看到這個品種的優勢并表示大力推廣。
多方共赢推廣前景廣闊
面對現場長勢喜人的小麥,西華縣農業農村局進階農藝師吳廣恩對鄭麥1860示範方實施進行了彙報。據介紹,由西華縣農業農村局承擔的鄭麥1860示範任務,面積1000畝,采取統一施肥、統一供種、統一種子包衣、統一播種、統一病蟲草害防治的管理措施,遵循綠色環保、減量增效的原則。技術人員現場調查畝穗數43.7萬穗,穗粒數39.2粒,按常年千粒重50克計算,示範方畝産可達728公斤。。
該基地種植戶張曉晨對鄭麥1860的長勢贊不絕口。他說,在一水沒澆的情況下,麥穗最頂部三顆籽粒都長得很飽滿,充分證明了鄭麥1860結實性很好,而且這個品種抗病、抗倒伏,種糧大戶地多好管理。
鄭麥1860周口代理商迪尼斯種業張東臣告訴記者,去年試驗示範過程中,多場次實打驗收,畝産均在800公斤左右,其中鄲城縣石槽鄉張寨村一農戶最高畝産823公斤,其産量表現極大地調動了農戶種植鄭麥1860的積極性。去年經面粉企業檢測,鄭麥1860均達到優質中強筋标準,企業積極訂單加價收購。今年在周口市種植12萬畝,目前在灌漿中期,長勢好,抗性強,莖稈硬、穗頭均勻。公司要用實際行動把鄭麥1860打造成周口市主導品種。
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江傳傑介紹,今年年初以來,全省上下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小麥生産,確定農資供應,抓好田間管理,抗病害防病蟲,保持了夏糧生産的良好态勢,全省小麥面積穩定在8550萬畝,品質結構進一步優化,長勢是三年來最好的一年,如果後期天氣正常,有望迎來大豐收。
省農科院副院長張勳在總結講話中指出,鄭麥1860現場觀摩會是對鄭麥1860在豫東地區示範推廣成效的現場檢驗,也是省農科院通過科研成果示範展示,提升農業科技輻射力和影響力的具體舉措。鄭麥1860達到了農業農村部釋出的綠色小麥标準,契合現代綠色高效農業發展的需求,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省農科院将從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全力支援鄭麥1860的産業化開發。
種鑄基石,糧安天下。周口市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産基地和小麥生産基地,享有“豫東糧倉”之美譽。以院縣合作打造技術推廣平台,以綠色高效順應國家低碳環保的發展規劃,以優質高産促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以訂單推廣增加農民收入,鄭麥1860正以多方共赢的推廣應用模式,在周口乃至全省開展大合作,打造大品種,迎接大豐收,豐盈大糧倉。
□河南科技報全媒體記者 李志民 郭俊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