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筆者在凱裡市旁海鎮白雲村生姜種植基地看到,當地村民正在搶抓農時收獲生姜。大家忙着挖姜、脫泥、剪枝、裝運,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近年來,旁海鎮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生姜産業。凱裡市相關部門派科技人員深入實地指導種植,開展全方位的業務教育訓練,使生姜産業成為引領該鎮群衆緻富的支柱産業。
“應種盡種、種足種好、不留閑置”。這是近幾年來旁海鎮群衆種植生姜的習慣。但由于缺乏規範的種植技術,當地姜瘟防控難度大,導緻近年來生姜産量低,經濟效益不高。
今年,白雲村的生姜産業得到大豐收,得益于凱裡市教育和科技局比對11萬元科技項目資金,在該村實施《凱裡生姜綠色高效科技種植示範》科技攻關項目。凱裡市選派科技特派員和農技人員深入實地指導村民種植,幫助村民開展生姜病蟲害、姜瘟等防治。目前,實驗示範基地及周邊村寨種植的生姜長勢良好。
王忠平是黔東南州農業科學院派駐旁海鎮的科技特派員。他告訴筆者,近年來,随着旁海鎮生姜産業的快速發展,生姜品質開始退化,村民無法解決姜瘟病防治,導緻産量較低。為幫姜農解決實際困難,今年凱裡市農技部門在白雲村做建立示範項目進行試驗。通過田間實踐調查,初步摸清凱裡生姜全生育期主要病蟲害危害種類及規律。根據測産得知,通過科技帶動,該鎮今年生姜産量比往年增長百分之二十以上。
據了解,旁海鎮生姜種植從清末民初開始種植,至今已經有上百年曆史。近幾年來,在上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援下,旁海生姜已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産品”認證。今年全鎮種植生姜的有2000戶左右,種植面積超過3000畝,畝産達1800公斤以上,預計産量可突破540萬公斤,按目前市場收購價和收購商訂單價計算,預計産值可達3200萬元以上。(餘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