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魏延是否被冤殺?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臨終前諸葛亮認為蜀漢軍中将才匮乏,除了自己以外沒有人能挑起大梁獨當一面,更沒有人能是魏軍司馬懿的對手。是以他希望在自己死後緩緩撤軍,保留實力,養精蓄銳保留實力,以圖日後出山讨伐魏國。

魏延是否被冤殺?

諸葛亮此等操作引起了蜀軍大将魏延的不滿,他認為認為“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伐魏大業總不能因為諸葛亮死了就全盤放棄,好不容易帶着數萬大軍走出崎岖的蜀道出來一次寸功未立就要回去了,以後再想出來打仗又要下一番苦功夫。魏延表示他願意留下來堅持對抗魏軍,對諸葛亮緩緩撤軍的指令拒不執行。

魏延是否被冤殺?

這下他的同僚們就炸毛不幹了,且不說軍人以服從指令為天職,讓你撤退哪怕前方有座金山也要堅決執行撤退指令不能貪戀這些身外之物,再說蜀漢在先主劉備和丞相諸葛亮的帶領下常年窮兵黩武,好好的一個天府之國打得民生凋敝、财力枯竭,時間長了大家都受不了,索性強權人物諸葛亮一死大家索性各回各家,益州各路險要關隘和漢中要塞把手好,趕緊發展民生休養生息積攢财富。

魏延是否被冤殺?

此時的魏延就犯嘀咕了,他認為這幫隊友欺上瞞下拿自己開涮,他們趁自己單獨統兵在外不在丞相身邊,這幫人在丞相臨死前隐瞞并篡改了丞相的遺言。魏延為什麼這麼想呢?理由如下:

1、此時的魏延已經算是蜀漢軍隊中的二号人物,論資曆如果說北伐期間諸葛亮是蜀國的征讨大元帥元帥,那麼他魏延就是征讨副元帥。現在大元帥病死了,不管是論資排輩講資曆、攻城掠地講戰功、還是論職務,妥妥的應該由魏延接替諸葛亮的職務,什麼時候輪得上楊儀這個家夥統領三軍?

2、北伐是蜀漢的基本政策。因為天下本來就是劉家漢朝的江山,隻是由于曹魏篡漢,劉備奪得益州之後為了表示漢朝沒有滅亡,才偏安一隅建立地方政權以對抗篡位者。也就是說,不北伐蜀漢這個地方政權沒有合法性,總不能說諸葛亮一死就不北伐了吧?再說諸葛亮活着的時候就屬這個鄉村匹夫喊北伐喊得最急,他一死這個基本國策就擱置了,說不過去吧?

魏延是否被冤殺?

當然了,《三國演義》說魏延有反骨,以前在長沙坑老上司韓玄,投降劉備有獻城之功,這種吃裡扒外的員工很不招人待見的。劉備和諸葛亮活着的時候還能鎮得住魏延,如果他倆死了呢?這哥們就算不反水還不得放飛自我坑死蜀漢?這個大坑既然留不得隻能趕緊殺掉了以免燙手。

魏延是否被冤殺?

況且魏延這個人,本來就是行伍出身,行軍打仗建立些功勞免不了要膨脹一些,時間長了免不了誰都看不起。尤其是楊儀,魏延曾經在大庭廣衆之下罵哭楊儀這個大男人。既然魏延這麼叫别人丢份兒,那也别怪像楊儀這類人小肚雞腸容不得了。諸葛亮活着的時候還能鎮得住手底下調和沖突和稀泥護着魏延這位愛将,但是丞相死了之後誰會護着這位人緣敗光到褲頭都不剩的人呢?

魏延是否被冤殺?

至于魏延真的要造反,凡事做起來都要有個目的。他在蜀漢軍中也是一位得力悍将,如果他投降曹魏完全可以趁掩護軍隊撤退的機會跑到曹魏的地盤上向司馬懿繳械投降豈不友善?況且曹魏人才濟濟遠勝蜀漢,魏延在蜀漢當雞頭為什麼要在曹魏當鳳尾?況且一位降将投入到敵方陣營,對方肯定心存遲疑對你進行謹慎使用,魏延難道不知道?

可惜的是,魏延撤軍的時候跑得太快,甩開楊儀之後立刻燒了棧道斷了楊儀的歸路,最後雙方互告對方謀反。這時候考研人品的機會到了,蜀後主劉禅看了奏折征求蔣琬等大臣的意見,很多人都認為魏延的威脅更大一些,畢竟一個武将帶兵撤退進京順便還燒了隊友的退路,怎麼看也不像善茬。就這樣,魏延謀逆罪成立,夷其三族,魏延被部下所殺(有一說是馬岱),楊儀見了魏延的腦袋之後也大罵其為“狗奴才”洩憤。當然了,楊儀在事後也沒得到獎賞和重用,私下抱怨太多,被蜀後主知道後賜死殺掉,這就是後話了。

魏延是否被冤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