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人與海》的思想主題是厲志嗎?

一般名家小說的寫作方法都喜歡採取俄羅斯套娃的佯謬方式。前面先用大篇幅從最外緣與主題離最遠的事件開始叙述。然後往主題一層一層逼近。最後像揭開潘多拉的盆子那樣暗喻出主題的故事。這種方式一方面既一層一層的誘引讀者的好奇心,一方面又以意想不到的驚奇結局來酬謝讀者的閱讀。這種技巧是很科學的。統計學一般也都是以這種方式來證僞開端所立的虛無假設。拓撲學完備空間的柯西序列收斂也是這樣的方法。海明威《老人與海》即是以這種佯謬的技法來寫的。是以,前面的立志要釣上來最大的魚。他在海中辛苦地等待大魚的上鈎,以及與大魚的搏鬥,談然地看待挫折與失敗及幾近社會性死亡的人際關系。這些叙述都會讓人誤以為海明威是在鼓勵人們積極奮鬥去對大自然索取最大的贈禮。很厲志的。但結局呢?把辛苦奮戰而來大魚拖回岸上的過程中,他又一路為了扡衛自己的戰利品而不斷與前撲後繼前來搶食的魚群奮戰。弄的筋疲力盡,最終拖回來的是一副魚骨頭。這又給我們什麼啟示呢?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有所謂的勝負嗎?最終勝利的依舊是大自然的食物鍊法則。這看起來又像是老子《道德經》的”為無為,而無不為”是對尼采宣判”上帝死亡”的批判?或是在提倡康德從老子哲學轉譯過去的”無目的的合目的性”的美學理念?也或許在闡述人們明知”寂寞身後事”卻依然孜孜矻矻地為生存奮鬥的悲壯?就像那個追日的誇父,或是像那個既可憐又可笑的唐吉诃德先生那樣讓人心疼。如何去了解?遵循讀者自身的知識曲率去折射?或是從善如流地在共同語言中狂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