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說書-二戰之意大利局勢和凱塞林的計劃(六)

作者:鄧德全說書
全說書-二戰之意大利局勢和凱塞林的計劃(六)

1943年9月3日,蒙哥馬利的第八集團軍在600門陸軍大炮和120門海軍艦炮的支援下,越過墨西拿海峽,在幾乎空無一物的海灘上登陸,打響了盟軍解放歐洲大陸的第一槍。因為害怕盟軍的艦炮火力,為數不多的德軍沒有在海灘上設防,是以登陸異常順利,此後英聯邦軍隊開始沿着兩條海岸公路向前挺近。作戰的風格明顯是蒙哥馬利式的,哪怕前面有人開了幾下黑槍,或者前面的地形有利于伏擊,那麼英國人都要先部署好重炮和坦克,然後才繼續向前前進。如果後勤補給數量不足,那麼蒙哥馬利也會下令停止前進,如果空軍沒有提供空中掩護,那麼蒙哥馬利也會停下腳步。再加上道路擁堵,德國工兵不斷炸毀橋梁和在道路上布雷,是以英國第八集團軍就像一支蝸牛慢悠悠地從意大利的腳趾緩慢地向上爬,如果把意大利國土比作一個伸向大海,穿着時尚高跟鞋的美女的腿的話,那麼這個畫面一定很美——通俗曆史讀物習慣于把蒙哥馬利描述為一個嚴肅的愛爾蘭地主,不過我覺得他一定是位詩人,帶有一種悶騷的氣質。

由于蒙哥馬利的第八集團軍在腳趾部分受到德國人“激烈的抵抗”,是以對于艾森豪威爾和亞曆山大來說,似乎心情更加樂觀了,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設想進行。在9月9日18點30分,按照艾森豪威爾的計劃,英美的廣播電台在同一時間播放了意大利無條件投降并且對德國作戰的條約,在薩勒諾灣海外的盟軍登陸艦隊上的官兵歡聲雷動,他們相信,這次在意大利度假聖地的登陸将是他們人生中的一次最美好的回憶,包括陽光、沙灘、還有迎接他們的意大利美女。按照登陸的正常做法,盟軍應該使用自己的強大的艦炮火力對海岸進行轟擊,但是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如果防守海岸的是迎接自己的意大利友軍,那麼不就等于炮擊自己的好基友了。一些盟軍指揮官們建議為了穩妥起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轟擊一遍再說。不過最高指揮官的克拉克将軍駁回了這個毫無紳士風度的建議,下令聯軍直接登陸。不過英國人并沒有尊重這位美國來的最高指揮官的指令,在英國軍隊的登陸場上,英國海軍為他們進行了火力準備,用大量的艦炮火力覆寫了登陸場一遍。從這一點上看,英國人确實不怎麼樣,表面裝出一副紳士風度,心裡面滿是男盜女娼。不過最後的結果,還是英國的男盜女娼更符合時代的腳步,因為這個地區意大利軍隊在不久前已經在德國人“勸說”下,把陣地都交給德國軍隊防守了,美國人拒絕炮擊海岸,但是據守這裡的德國炮兵卻劈頭蓋臉的給登陸的美國人一陣狠揍。

按照盟軍的計劃,在薩勒諾灣登陸的同時,美國第82傘兵師将被空降到羅馬,配合當地的意大利軍隊進攻德軍總部,甚至認為這次行動有可能直接俘虜德軍的最高指揮官凱塞林空軍元帥。不過從登陸到空降突襲,是以的計劃都依賴于意大利軍隊的配合,但是為了防止意大利人洩密,行動的具體内容和時間在臨近時才給意大利人知曉。按照艾森豪威爾的了解,處于戴罪立功狀态的意大利人早就應該做好各項準備,全力以赴的配合盟軍作戰。不過到了最後關頭,他發現在過去的一個多星期裡,意大利人居然什麼也沒做,意大利人唯一的打算就是坐等盟軍把他們國家裡的德軍趕走,就好像一個公主在等待勇敢的騎士把她從惡龍手中解救出來一樣——她唯一想給騎士冒着生命危險的回報就是以身相許,通過“無條件投降的”方式的把自己的身心全部交給盟軍。看着盟軍交給他們的作戰計劃中的各種配合要求,意大利人無辜地睜大着眼睛,“奴家還沒有做好準備”“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面對公主病發作的意大利人,艾森豪威爾隻好緊急叫停了對羅馬的空降計劃。但是對薩勒諾灣的登陸計劃卻是無法取消的,龐大的登陸艦隊已經兵臨海岸了,等待他們的不是鮮花、美酒和風花雪月,而是德國的機槍、火炮和坦克沖擊。由于英美廣播電台已經公布的意大利簽下的條約,這下德國的行動就沒有任何道義上的顧忌了,盡管意大利政府努力讓德國人相信這隻是一個美好的誤會,一個英美的反間計,但是德國是不會相信的,凱塞林立即釋出了代号“軸心”的作戰指令,施圖登特指揮空軍第二傘兵師和一個陸軍師對羅馬城進行了占領。

但是對羅馬的進攻并不順利,因為意大利最著名的軍隊第132“阿裡埃特”師(這個意思是白羊座)也在城内,這個師是意大利最早的裝甲和摩托化部隊之一,在隆美爾的非洲軍團被看做是僅次于三個德國師的第四主力,在北非戰場上這個師遭遇覆滅性打擊,不過依然撤出了很多有經驗的老兵,并且用于補充這個師的都是意大利最好的軍人。阿裡埃特師和企圖占領羅馬的德國軍隊爆發了激烈的戰鬥,并且一度阻擋住了進攻。不過阿裡埃特師英勇的戰鬥并沒有激勵意大利上層的失敗主義情緒,國王、首相和内閣大臣很快就逃之夭夭,其餘的幾個師也沒有采取軍事行動。羅馬的守城司令和市長決定和德國人談判,表示願意和德國進行合作,為德國人的軍事行動提供資源和各種友善,換取的條件是德國不在羅馬城内駐紮大規模部隊,并且確定未來不會在羅馬城打巷戰。這個條件正中凱塞林的下懷,因為兵力捉襟見肘的德軍也沒有太多兵力用于維持對城市的占領,如果意大利的地方政府願意合作,那麼德軍的占領負擔就大大降低了,和羅馬城的協定及解決了對意大利首都的占領問題,同時也為對其他意大利地區的占領政策樹立一個模闆。就這樣,羅馬城投降了,德國派了兩個連的兵力進入羅馬城,他們的主要工作是保護通信系統的拿去。其餘的意大利城市也紛紛效仿首都的經驗,紛紛搶着和德軍談判争取有利的條件。

凱塞林指令德國軍隊在作戰的調動的同時,就近解除所有的意大利軍隊武裝,如果能用恐吓、勸說、談判的方式,那麼應該盡量避免使用武力。按照希特勒的指令,在意大利作戰中抓獲的意大利戰俘應該全部送到德國去做工,補充德國的勞動力不足。但是最高指揮官凱塞林審時度勢認為這是個危險的指令,他下令隻要意大利士兵放下武器,保證不和德國作對,那麼德國願意提供幫助,讓他們傳回故鄉。這個指令大概是在整個意大利的行政政策中最英明的一次,因為意大利人不知道有國家,但是未必不熱愛自己的自由,而且鄉土意識很強,如果強制意大利士兵去德國做苦役,勢必讓龐大的意大利軍隊進行抵抗。放下武器就可以回家過小日子,這個前景一下子擊中了意大利軍隊的要害,頃刻間亞平甯半島上近百萬意大利軍隊就煙消雲散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