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曹操,世人皆認為他是奸賊,奸雄。曹操年輕時曾去許劭的月旦會,許劭評論他為:
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曹操聽後,興高采烈而去。我覺得這話是說到他心坎裡去了,我也認為這就是曹操真實的寫照。上面這句話出自《後漢書》。
但到了《資治通鑒》中,則被改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很明顯《資治通鑒》很痛恨造趁亂造反的行為。
世人對于曹操的不好的印象,應該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書中把劉備陣營歸為正統,主角,并進行了相當大地美化,過分地醜化了其對立面,後開奪取東漢王朝的曹操陣營。
首先曹操是個文學家,著名的龜雖壽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再看劉備和孫權,很是相形見绌。
再者,曹操并沒有像董卓那樣殘忍,很多負面的故事都沒有确鑿的證據,董卓把洛陽一把火燒成灰燼,随意搶奪财物,淫人妻女,這正史都有記載。其中曹操滅門呂伯奢一家,《三國志》中并沒有記載。《魏書》中記載說是呂伯奢不在家,他兒子和食客搶奪曹操的馬和行李,曹操把他們殺了。
記錄在案的曹操的暴行就是攻下徐州後屠城,原因是陶謙的部下在徐州把曹操的老爹曹嵩給殺了,屠城絕對是過分了。
曹操實際上是個很實在的人,是個典型的現實主義者,沒有受到儒家思想的毒害。從曹操所有的言行中,你能夠發現這一點。比如曹操釋出的招賢令,就一條:唯才是舉,不再是舉孝廉的道德行為第一位,把才能擺在第一位,很符合現實的需求,哪怕是盜嫂受金的人,隻要有才,就委以重任。
又比如張遼,關羽,都被曹操俘虜,但都被委以重任。官渡之戰前,陳琳的讨伐檄文,把曹操祖宗買了個遍。但最後曹操并沒有咎責陳琳,也是因為愛才,他隻是簡單地說道:惡惡止其身,何乃至父祖邪?
袁紹滅亡後,曹操繳獲袁紹大量文書,看都沒看就付諸一炬,因為官渡大戰,鹿死誰手未可知,曹營很多人都和袁紹有往來。身處亂世,投靠強者,是保身之術。腳踩兩隻船很現實,都是為了生存。曹操對現實的做法都表示贊同。
比如他讨厭邪教淫祠,黃巾起義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締對邪神的崇拜。
又比如荊州劉表有頭重達千斤的大牛,平時經常拿來吹噓。這頭牛是一般牛的十倍,但它幹活還不如一頭母牛。曹操占領荊州後就把這寶貝殺了,煮牛肉分給士兵吃,這也說明曹操的現實主義吧。
曹操是著名的軍事家,這個也是毋庸置疑的。也許就是因為曹操篡奪了東漢的政權,是以對他的評價很負面,實際上曹操最後并沒有稱帝。相對來說《漢書》對曹操還比較庇護。《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稱贊曹操“不念舊惡”,這從他對人對事都能看出來。最後,陳壽對曹操結論性的評價是:
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