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谁是《三国志》中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说到曹操,世人皆认为他是奸贼,奸雄。曹操年轻时曾去许劭的月旦会,许劭评论他为:

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曹操听后,兴高采烈而去。我觉得这话是说到他心坎里去了,我也认为这就是曹操真实的写照。上面这句话出自《后汉书》。

但到了《资治通鉴》中,则被改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很明显《资治通鉴》很痛恨造趁乱造反的行为。

世人对于曹操的不好的印象,应该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书中把刘备阵营归为正统,主角,并进行了相当大地美化,过分地丑化了其对立面,后开夺取东汉王朝的曹操阵营。

首先曹操是个文学家,著名的龟虽寿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再看刘备和孙权,很是相形见绌。

再者,曹操并没有像董卓那样残忍,很多负面的故事都没有确凿的证据,董卓把洛阳一把火烧成灰烬,随意抢夺财物,淫人妻女,这正史都有记载。其中曹操灭门吕伯奢一家,《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魏书》中记载说是吕伯奢不在家,他儿子和食客抢夺曹操的马和行李,曹操把他们杀了。

记录在案的曹操的暴行就是攻下徐州后屠城,原因是陶谦的部下在徐州把曹操的老爹曹嵩给杀了,屠城绝对是过分了。

曹操实际上是个很实在的人,是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没有受到儒家思想的毒害。从曹操所有的言行中,你能够发现这一点。比如曹操发布的招贤令,就一条:唯才是举,不再是举孝廉的道德行为第一位,把才能摆在第一位,很符合现实的需求,哪怕是盗嫂受金的人,只要有才,就委以重任。

又比如张辽,关羽,都被曹操俘虏,但都被委以重任。官渡之战前,陈琳的讨伐檄文,把曹操祖宗买了个遍。但最后曹操并没有咎责陈琳,也是因为爱才,他只是简单地说道:恶恶止其身,何乃至父祖邪?

袁绍灭亡后,曹操缴获袁绍大量文书,看都没看就付诸一炬,因为官渡大战,鹿死谁手未可知,曹营很多人都和袁绍有往来。身处乱世,投靠强者,是保身之术。脚踩两只船很现实,都是为了生存。曹操对现实的做法都表示赞同。

比如他讨厌邪教淫祠,黄巾起义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缔对邪神的崇拜。

又比如荆州刘表有头重达千斤的大牛,平时经常拿来吹嘘。这头牛是一般牛的十倍,但它干活还不如一头母牛。曹操占领荆州后就把这宝贝杀了,煮牛肉分给士兵吃,这也说明曹操的现实主义吧。

曹操是著名的军事家,这个也是毋庸置疑的。也许就是因为曹操篡夺了东汉的政权,所以对他的评价很负面,实际上曹操最后并没有称帝。相对来说《汉书》对曹操还比较庇护。《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赞曹操“不念旧恶”,这从他对人对事都能看出来。最后,陈寿对曹操结论性的评价是: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