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年,董卓被杀,司徒王允召集百官痛饮。忽然军士来报:“有人痛哭董卓!”王司徒大怒:“董贼被杀,举国欢庆,竟然还会有人为董贼伤心!快将他抓来!”手下领命而去。
不一会,几个士兵押上来一个老头。众人一看,这不是蔡伯喈吗?蔡伯喈即蔡邕,王允和他同朝为臣,相互很熟悉。
“蔡邕,你好大的胆,你不知道董卓是什么人吗?你竟然当街为他痛哭,原来你也是董卓一党!”王允声嘶力竭,暴跳如雷。
蔡邕擦掉鼻滴眼泪,扑通跪在王允面前:“王司徒饶命!我也知道董卓残暴不仁,可他当权的时候,对我还算好,我看他曝尸街头,忍不住就哭了,别无他意,请司徒恕罪。留我一命,哪怕黥面刖足(古代刑法)都可以,让我完成《汉史》,好吗?”
满座公卿纷纷求情:“请司徒饶恕蔡伯喈,他只是个书呆子!”
“罪无可恕,押进大牢,等候发落!”王允挥了挥手。
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蔡邕是东汉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才女蔡文姬之父,很有名望。
189年,汉灵帝驾崩,何进掌握朝政,为诛宦官,用袁绍之计召外军进京。董卓利用这个机会,带着他的西凉铁骑进京。董卓进京之后,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自任司空、太师、相国,专擅朝政。
他听说蔡邕名气很大,于是征召他,蔡邕推说有病不去。董卓大怒,骂道:“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蔡邕如此骄傲,我对付他不过举手之劳而已。”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蔡邕不得已只好应命,被董卓任命为代理祭酒,很受敬重。
很快,蔡邕又被举为高第(官名),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随侍董卓左右。 190年(初平元年),蔡邕拜为左中郎将,随汉献帝迁都长安,被封为高阳乡侯。
董卓的宾客部属想尊崇董卓与姜太公一样,称尚父。董卓问蔡邕,蔡邕说:“太公辅周,奉命灭商,所以特号为太公。现在您的威望虽高,但相比姜子牙,我以为还不行。等到关东平定,陛下返还旧京,然后再讨论这件事也不迟。”董卓接受了他的意见。
191年六月,长安发生地震,董卓为此询问蔡邕。蔡邕说:“地动,是阴盛侵阳,因臣下不遵守国家制度引起。前春天郊祀,董公乘的车驾,乘金华青盖,爪画两厢,大家都认为不合适。”董卓于是改乘皂盖车。
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名望,对他很客气;举行宴会,往往令蔡邕鼓琴助兴,蔡邕也有心出力,想尽量的匡扶正义,让董卓少做恶事。
董卓性格刚愎自用,很少接受蔡邕的建议。蔡邕私下和堂弟蔡谷说:“董卓性格刚烈,容易作恶,终究不能成事。我想东奔兖州,但是道路太远,不易去,打算暂时逃到山东地区看看,怎么样?”蔡谷说:“您的容貌与普通人不同,走在路上,一眼就能看出来,你想躲起来很难啊!”蔡邕打消了这个主意。
蔡邕被董卓倚重,位居高位,有些人就把蔡邕当成董卓一党,背地里说他的坏话,司徒王允也很忌恨他。
192年,王允联合吕布诛杀董卓,掌握朝政大权。完美的美人计加反间计杀掉了不可一世的董卓,王允开始飘飘然了。王允下令诛杀董卓全族,董卓九十岁的老母亲也没有放过,许多稍微和董卓有点牵连的都被打成董卓一党,轻则打入大牢,重则当场诛杀。
太尉马日磾听说蔡邕被下了大狱,赶紧过来找王允说情。马日磾说道:“蔡伯喈旷世奇才,如果留着他将本朝史书写好,将是一件大盛事。况且,他名声一直很好,如果将他杀了,只怕会大失人心啊!”
王允鼻子哼了一声,说道:“当年汉武帝没杀司马迁,让他写下不好的东西流传后世。如今国家衰弱,幼主临朝,如果用蔡邕这样的佞臣来写史,只怕会写些不好的话来毁谤我们。”
马日磾讨了个没趣,悻悻而退。碰到其他朝臣,马日磾气愤地对他们抱怨:“王允这个人啊!难道自己没有后人吗?善待他人,以法治国,是国家的纲纪;写史留存,是一个国家的规矩。像王允这样灭纪废典的人,怎么会长久呢!”
王允听到别人私下里议论纷纷,更加生气,于是下令让人在狱中偷偷地将蔡邕缢杀。蔡邕死的时候才六十岁。
蔡邕被杀,让人重新认识了王允,以前那个干练聪明的王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刚愎自用、傲慢无礼、处事轻浮的王允。
董卓被杀,他手下几员大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还在,并且手握兵权,还有一定的实力。
四人联合上表皇帝,请求赦免他们的罪过,朝中大多数大臣都同意赦免四人。王允却说:“这四人是董卓的帮凶,其他人都可以赦免,唯独他们四个不能赦免。”
于是,四人为求生,在谋士贾诩的谋划之下,鼓动士兵,杀奔长安。王允以为有天下第一名将吕布相助,又有城郭坚固可以抵挡,却没有想到,很快长安就被攻破,吕布逃走,王允和皇帝落入了李傕等四人手里。王允被杀,夷灭三族,汉献帝再次身陷贼手,生不如死。
蔡邕一介书生,为董卓流泪,被王允打为董卓一党,惨遭杀害。杀害蔡邕,寒了士大夫们的心。王允让东汉王朝错失了最好的一次翻盘机会;可怜汉献帝命运多舛,无法主宰自己命运。
参考《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