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日),“珠還合浦 曆劫重光——《永樂大典》的回歸和再造”展覽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二展廳正式開展,向社會公衆免費開放。此前一天,展覽開幕式在京如期舉行,《永樂大典》研究中心也于同日揭牌成立。記者提前探館,快來看看有哪些精彩!戳視訊↓↓↓
視訊加載中...
9冊《永樂大典》嘉靖副本為近年來首次展出
時隔近三年,國家圖書館再次推出《永樂大典》主題展覽。展覽分為5個單元,精選包括善本、輿圖、手稿等在内的館藏精品60餘種70餘冊(件),全面展示了《永樂大典》的前世今生,包括編纂經過、版式外觀、聚散流變等過程。

其中,9冊《永樂大典》嘉靖副本為近年來首次展出,當屬本次展覽的亮點。有多冊是海外回歸的代表性《永樂大典》,如1938年王重民自英國為北平圖書館購入的“農”字冊。
同時配合展出還有明抄本、明刻本、明拓本等40餘冊(件)古籍精品,以及入藏《永樂大典》的相關檔案複制件。
多種互動體驗 深入了解中華典籍
為了讓觀衆獲得更好的觀展體驗,展覽運用了沉浸式環幕、互動遊戲等大量新媒體展示手段。觀衆可以通過觸摸屏查閱《永樂大典》回歸圖表和資料庫,觀看包括國家圖書館在内的多家收藏機構所藏《永樂大典》的高清圖像。
什麼是《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類書,展覽将選擇曆代具有代表性的類書進行介紹,專門對“類書”這種傳統書籍類型進行科普。
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張志清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表示,《永樂大典》應該說是世界最偉大的百科全書。它的整個流傳過程,是和國家命運民族命運緊密結合的。雖然現在數量隻是原書的3%~4%,但它在現代社會裡仍然有着很大的作用,是中國在典籍中組織知識的一個嘗試。
《永樂大典》研究中心的成立意義非常大,它是國家圖書館總結112年來的收集曆程,并進一步的聚集人才,大家共同設立題目,共同攻關。據了解,中國國家圖書館《永樂大典》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聯系組織國内外專家學者,對《永樂大典》進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展示推廣其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
張志清表示,“我希望大家觀展時能夠記住兩件事。一是進入到《永樂大典》裡面,思考它到底是部什麼書?為什麼偉大?二是能夠從書中跳出來,即看到整個曆史,《永樂大典》的創作過程是怎麼樣的?和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未來有着什麼樣的關系?進而引發思考,這是我們所期盼的。”
《永樂大典》正本下落不明,原11095冊、22937卷(包含目錄、凡例60卷)的嘉靖副本,截至目前僅有400餘冊、800餘卷及部分零葉存世,國家圖書館共收藏《永樂大典》224冊。
監制丨李大勇
制片人丨王宇
記者丨張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