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有一個書生叫荊茅,字貢苞,他在鄉間教書為生。
嘉靖年間,楚地大旱,赤地數百裡,人心混亂。當地的知縣想盡辦法求雨都沒有效果,就發文書,重金求能求雨之人,如果能得讓本地下雨,就賞赤金百兩。由于從來沒這樣的事,是以縣裡的人議論紛紛。

荊茅聽說之後,就跟妻子談這事:“我要是有辦法求雨,這不名利雙收了嗎。”
妻子卻說道:“這有什麼難呢,你現在就去官府,告訴大人有辦法可以三日後下雨。你讓知縣大人沐浴之後,在縣衙内築壇,衣冠整齊在上面誦經,必定會有雨。”
荊茅不相信:“下不下雨,這是上天才能決定的,你這樣戲弄官府,不會給家裡遭到災禍嗎。”
妻子說:“你去試試又能怎麼樣?如果下了雨,我們可以得到名利和金錢,如果不行,最多是被大家恥笑一番,會有什麼罪呢?”
荊茅一聽,也是是啊,哪怕失敗了,隻不過付出一點點名聲,成功了名利雙收。何樂而不為呢,他聽從了妻子的話,就貿貿然來到了官府,拜見知縣大人,将妻子所說的辦法講了出來。
本地的知縣姓王,王大人此時已經是六神無主,不管什麼辦法,他都要試一下。就聽從了荊茅的話,沐浴更衣之後,築壇坐在上面,讀起了聖人之作。
哪知道不到兩天的時間,不知道從哪刮來一片烏雲,烏雲低沉,沒多久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繼而下起了瓢潑大雨,這一雨就是一天的時間,整個縣裡的土地都過了一把水瘾,滿城百姓都冒雨跑了出來,在雨地裡歡呼,跳躍。
知縣大人感謝荊茅的建言,除了二百兩赤金之外,還私人掏腰包,送了他一百兩紋銀。
沒多久,武昌三城也是大旱,向各邑求取降雨之道。王大人就将荊茅懂祈雨之術的事告訴了上司。于是武昌府知府大人親自下了公文,讓王大從派衙役将荊茅安全護送至武昌。
這一下鬧大了,荊茅心虛地埋怨妻子:“我沒這本事,是你讓我戲弄王大人,沒想到現在被知府大人召史,你說我該怎麼辦?”
他的妻子卻說道:“你自己沒這本事,怨我幹嘛?我之是以讓你獻上祈雨之道,是因為廚房裡懸挂的鹹魚已經有三年了,這三年我發現了一個規律,隻要鹹魚潮濕得要滴水,三兩天内必然會下雨,我試了好幾次都靈驗了。上次你聽到王大人頒布的告示,正好碰到鹹魚滴水,才告訴了你。
這一次也不難,你帶着這隻廚魚到省城,将魚懸挂于卧室之内,參見知府大人時,你就說你擅長的是先賢董仲舒的五龍祈雨之道,準備準備一些施法的器具。如果鹹魚沒有滴水,你就說法器準備不齊全,拖延時間,一旦看到鹹魚滴水,就立即登壇作法,肯定會有雨。是以,你光埋怨我有什麼用?”
聽了妻子的話,荊茅大喜:“想不到你竟有這樣的本事!說罷抱着妻子親了一大口。即日收拾行裝,坐船來到了武昌,哪知道他剛剛進入知府衙門,還沒有參見知府大人,就發現行囊裡的鹹魚潮濕的快要滴水了。”
他急忙求見知府大人,要求馬上建壇開始做法,知府大人一聽很是高興,派出一一百個家夫,在衙門中修了一個大壇 。荊茅剛剛登壇舞了一套劍法,頃刻間,大雨傾盆。武昌的旱情得到了緩解。這一次,知府大人很是慷慨,給了他二百兩紋銀,還免了他家裡的勞役。
這個知府是奸臣嚴嵩的門下弟子,他知道當今皇帝嘉靖喜歡修道,就将荊茅會道法,能祈雨的本事用密信快馬加鞭送到了京師嚴府。嚴嵩一看大喜,就将這事告訴了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一聽,龍顔大喜,就發下特旨,着錦衣衛護送異人荊茅一家進京。
就這樣,荊茅無奈之下帶着妻子來到了京師,在西苑見到了傳說中的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向荊茅請示長生之道。
荊茅說道:“隻要陛下保持一顆誠心,心誠則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都講究心誠。”
嘉靖皇帝品味再三,說道:“你這是儒家之言,和那些方士大不相同。”
接着,嘉靖皇帝朱筆一揮,将荊茅封為金馬門待诏,因為他擅長祈雨,就讓他擔任欽天監卿,放在現在,就是國家天文氣象局的局長。每天在禦前服侍。這可是好職位,瞬間荊茅成了當紅炸子雞,連嚴嵩的兒子嚴世藩都請他到府上喝酒,徐階都送人送上了名帖,沒多久,荊茅就成為京師的紅人,百官來請,積累了一大筆的家産。
這一天,大内突然傳來了消息,皇帝的九玺突然少了一枚,嘉靖皇帝龍顔大怒,限期百官在三日之内尋回。并召來荊茅問計。荊茅的大名天下皆知,内監偷盜皇帝玉玺的太監慌了,為了活命,他于深夜準備了大禮敲開了荊家的大門,看在對方一番誠意的份上,荊茅出了一個主意:讓他将印玺藏在尚寶處的壁間,用土蓋上,他自有說法。
第二天,嘉靖皇帝召見荊茅詢問寶玺所在。
荊茅裝模作樣的掐指一算,對皇帝說:“這印玺非人所盜,而是在某年某月某日,被小太監不小心掉地了地上,現在正在尚寶處的東牆下。”
嘉靖皇帝派人去尋找,果然在東牆之下發現了已經蒙塵的印玺。皇帝一高興,賞賜大大的有,這一次荊茅又發了一次家,還落了個“荊仙人”的說法,許多不務正業的奸邪之輩都投到他的門下,其中不乏朝中的官員。
這事被忠介公海瑞的門下弟子,一個姓劉的禦史得知,就上書進行彈劾。書中寫:荊茅者,不學無術之輩。狂妄放肆,妖言惑衆,罪不容誅等。
嘉靖皇帝聽了,卻說道:“朝中這些方士,隻有荊卿的學說近乎儒道,講究一個誠字。你不是讀書人嗎?為何還容不下一個儒家弟子?”
禦史卻說道:“他所謂的“誠”字說法,不過是為了掩飾他的奸邪行為。請皇上藏一物于匣中,待為臣親自試探他。如果他能說準匣中之物,我才相信他。不然的話,請皇上派有司誅殺這個奸邪小人,以免他在皇上身邊,影響皇上的聖明。”
嘉靖皇帝一聽有理,就召來了荊茅,讓他與劉禦史當場對質。皇帝陛下拿出一個玉匣,放在案子上,看荊茅猜裡面是何物。荊茅不過是一個大騙子,怎麼可能猜得出來?
他驚慌失措,跪在地上歎息道:“我荊茅要死在這裡了。”
由于他跪的地方離禦座較遠,嘉靖皇帝聽不真切,就問道:“荊卿剛剛說什麼?”
這個時候,之前盜印玺的小太監就在禦前服侍,他見狀就下跪回複道:“陛下,小人聽荊仙人剛剛說的是匣中似是金貓。”
這個小太監剛剛就在嘉靖皇帝身邊,親眼看着嘉靖皇帝将一隻心愛的金貓放在了匣子裡,他受到荊茅的恩惠,自然要報恩。這個時候幫了荊茅一把。
嘉靖皇帝一聽,龍顔大悅,對禦史說:“你說他以誠明掩飾他的奸邪,要和他打賭,現在你怎麼說?”
他親自打開玉匣,裡面正是一隻黃金鑄造成的卧貓鎮紙,這可是嘉靖去年大壽,嚴世藩派人送來的。看到這一幕,禦史無言以對,隻能磕頭認錯。
荊茅又逃過一劫,他一頭冷汗地回到了家裡,将今天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妻子。妻子勸他說:“你一介寒士,卻能成為四品高官,家财百萬,已經是祖上積德了。此事隻能一而再,不可再而三。下次就沒這樣好運了。”
荊茅一聽,突然大悟,他借口得了足疾,不能服侍陛下于禦前,請求歸隐山林,這個時候嘉靖皇帝表現出了少有的仁德,同意了他的請辭。于是荊茅回到了原籍,隐居起來,最終平安度過一生。
這個故事出自《續客窗閑話》,講述了一個騙子飛黃騰達的故事,主人公本是一個普通人,卻在妻子的幫助之下,聞名天下,名利雙收的故事。主人公的行事風格我們不可取,畢竟作為一個騙子妖言惑衆,又沒有他的好運氣,遲早會遭到報應; 不過主人公有一個好妻子,正是這個聰穎又明事理的妻子,讓他一步步飛黃騰達,又讓他急流勇退。
你喜歡這個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