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身小地主家庭,童年無憂,大太監李連英不為人知的過往幼年無憂,李連英出身小地主家庭突遭家庭變故,李連英走上太監路入宮學藝,李連英擔當重任傳送密信,小太監李連英立功苦練絕技,李連英升官

李連英是中國著名的太大監。憑借梳頭的絕活,受到慈禧太後的賞識,扶搖直上,飛黃騰達。那麼,發迹前的李連英過着怎樣的生活,你知道嗎?

<h1 class="pgc-h-arrow-right">幼年無憂,李連英出身小地主家庭</h1>

李連英的祖籍在直隸河間府大城縣李家村,緊靠在子牙河的邊上。這是一個低窪的地帶,夏天雨水多的時候,很容易發生洪澇災害,莊稼顆粒無收。可見,這是一個貧窮的地方,也是一個出太監的地方。慈禧的二總管崔玉貴,還有大名鼎鼎的安得海,都是出自這附近一帶。

谷物沒有收成,存不下餘糧,貧病交加中,李連英的爺爺奶奶去世了。當時,他的父親李玉也不過十幾歲,無依無靠,成了孤兒,靠讨飯和打短工度日。

看到李玉生活困難,李家的一戶遠房親戚經常接濟李玉。這是一對老夫妻,無兒無女。

人口少開支就小,夫妻二人幾乎有進無出,久而久之就攢下二十多畝地、半畝園子的家當。這些地在農村可是一筆不小的财富,足以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

老兩口還仿照大宅門的做法,給自己也起了個堂号,叫“永德堂李”,相當于現在的商鋪名稱,為的是趕集時有個稱呼。

頭腦靈活的李玉認為這是一棵大樹,就常去老人家裡幫忙幹農活、喂家禽,深得老媽媽喜歡。

出身小地主家庭,童年無憂,大太監李連英不為人知的過往幼年無憂,李連英出身小地主家庭突遭家庭變故,李連英走上太監路入宮學藝,李連英擔當重任傳送密信,小太監李連英立功苦練絕技,李連英升官

後來,李玉拜了老兩口為父母,老人家也願意收留李玉為養子。一方面因為他年輕力壯,可以頂一個勞力;另一方面,李玉無父無母,隻自己一個人,收留他也沒有後顧之憂,是一件雙赢的事情。

又過幾年,李玉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

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有這麼大的家業,不想财産外流,就隻有在自己的近親中挑選合适的女孩。最後,老媽媽占了上風,把自己的娘家侄女曹氏娶了過來。

曹氏雖不漂亮,卻精明能幹,家裡家外的活都能扛起。她善待公婆,一家人過的十分和睦。不久就為李家添枝散葉,一口氣生了五個男孩,公婆更是合不攏嘴。

在這五個孫子中,老人最喜歡的就是二孫子,李英泰。

李英泰打小就聰明有心計,十分靈氣。爺爺奶奶給他起的小名,就叫“機靈”。這個大名孩子就是日後的大太監李連英。

李連英五六歲時,夏天幫家裡幹農活,到冬天農閑時,家裡人就送他去上冬學。

冬學不同于私塾,隻在立冬後到臘月十五前上三個月課,所學課程隻是背背《三字經》《百家姓》等啟蒙讀物,簡單認些字而已。學員也不必繳納學費,背一捆柴、捧一把棗,亦或等到來年夏天摘一把菜來,都可以充做學資,以示酬謝。

五六歲的孩子未免調皮搗蛋,念誦經文時,常夾雜一些戲弄老師的語句,被發現了,自然是挨打挨罰。

聰明的李連英可不做這樣的事情。他做的都是打掃教室、幫老師清理煙袋、給老師燒熱炕頭這些讨喜的事情。再加上勤學好問,背書用功,認真練字,老師自然多教一些知識給他。

除了幫父母幹農活,李連英還能幫忙帶弟弟,把三個弟弟引導的規規矩矩,鄰裡無不稱贊。

本來,一家人的日子其樂融融。誰都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改變了李連英的命運。

<h1 class="pgc-h-arrow-right">突遭家庭變故,李連英走上太監路</h1>

李連英六歲這一年的年末,父親李玉的養父——李柱去世了。

在古代,父親去世,兒子繼承财産,無可厚非。可在财産問題的配置設定上,遇到一些阻礙。

古代的中國人,講究血緣親族。血緣關系近,屬“強血緣”關系,則是近親;血緣關系遠,屬“弱血緣”關系,則是遠親。

是以但凡無後者,一般都是從至親或近親中選擇一個男孩過繼,十分嚴格。

可這李玉并不是李柱的親侄子,隻是遠房親戚,李家宗親認為李玉沒有資格繼承财産,應由近親族人繼承。

當時中國的農民,都很貧窮,很少有人擁有自己的土地。看到這麼大的家業,都想分得一杯羹。由誰來頂幡,一定要争出個究竟。按傳統的習慣,誰扛幡,誰就有權繼承家産。此時有心計的李玉沉着冷靜,不争不搶,隻讓老媽媽說話主事。

老媽媽看明白了這些人的心思,堅持自己打罐,誰要阻攔就撞死在誰家。衆人皆怕鬧出人命,隻得照辦。争家産的風波總算平息下來。

可老媽媽心裡也清楚,留着這些地,總是禍患。等到自己老去的一天,這些人是不是又來搶奪呢?自己辛苦一輩子攢下的家業,就這樣留給這些對自己沒什麼贍養之恩的、所謂的宗親嗎?

在曹氏的謀劃下,老媽媽謊稱辦喪事落下了虧空,變賣田地莊園還債,一家人來到北京謀生活。

本來,憑着二十多畝地,李連英和家人過的衣食無憂。可現在進了城,花錢的地方多了,老媽媽變賣田地的銀兩顯得微乎其微。

出身小地主家庭,童年無憂,大太監李連英不為人知的過往幼年無憂,李連英出身小地主家庭突遭家庭變故,李連英走上太監路入宮學藝,李連英擔當重任傳送密信,小太監李連英立功苦練絕技,李連英升官

好在曹氏有個表哥在北京經營皮貨坊,與各級皮販都有來往。他幫李玉成立了一家熟皮作坊,把剝下來的動物皮毛用硝揉搓、洗淨,去掉血水,再賣給曹氏的表哥。作坊延用了從前的堂号,叫“永德堂李皮作坊”。

不得不說曹氏的表哥真會做生意,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條簡單的“産業鍊”,兩家的生意都有了保障。李連英一家在北京的生活也安定下來,從農民變成了城市手工業從業者。

盡管有了穩定的營生,可家人的生活還是不寬裕。除了李連英兄弟幾個,曹氏又給李連英添了兩個妹妹。一家子十幾口人,吃穿住行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也許是太過懂事,想幫家裡減輕壓力;也許是想換個生活環境;也許是受了同鄉的影響,此時的李連英,竟然要進宮當太監!!

在那個講究傳承的年代,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會讓自家的男孩淨身的。

盡管舍不得,可女人的心似海綿,沒有能拗過孩子的父母。兒子哭鬧着要做太監,曹氏隻得為李連英進宮找一個“引路人”。畢竟李連英聰敏伶俐,家裡開銷又大,進了宮也許有飛黃騰達的一天。

通過一番周折,曹氏找到了老太監沈蘭玉。他也是河間府人,與李連英是同鄉,此時已是鹹豐皇帝身邊的總管太監,還被賜可出入禁宮,有一定的權利。

沈蘭玉很痛快地答應了曹氏的請求,把李連英帶進宮,還幫她聯系了刀子匠,免費給李連英做手術。

不久,李連英就躺在了手術台上。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入宮學藝,李連英擔當重任</h1>

那時剛淨身的小太監是不能立刻進宮的。需要調理好傷口,再送到宗親府中教育訓練實習一段時間,才有機會進皇宮伺候。

李連英被安排進了鄭親王端華的府邸。在這裡學習明稱謂、端茶倒水、穿衣等基本禮儀。

學習規矩禮法并不難,要點卻是要靠心計去領會的,對李連英也不是什麼難事。

李連英九歲多時,沈蘭玉把他安排進了皇宮,在奏事處當差;1860年調到景仁宮侍俸婉貴妃。

李連英的這次變動,是他的師父有意為之。他們的目的是讓李連英侍奉慈禧,在此之前,先讓他在溫順的婉貴妃宮内做事,培養他與後宮妃子們相處的經驗。

出身小地主家庭,童年無憂,大太監李連英不為人知的過往幼年無憂,李連英出身小地主家庭突遭家庭變故,李連英走上太監路入宮學藝,李連英擔當重任傳送密信,小太監李連英立功苦練絕技,李連英升官

1860年夏英法聯軍攻占天津,不久又進逼北京,同年9月23日鹹豐皇帝帶着所有後妃和軍機大臣逃到避暑山莊,留下恭親王奕䜣留守北京城。

外敵來犯,天子不坐守國門,反而逃之夭夭,沉迷酒色,流連鴉片,真是一個國家的恥辱!!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攻占圓明園,把院内珍奇珠寶搶劫一空後,10月18日燒毀圓明園。此後,清政府分别與英、法、俄三國簽訂《北京條約》,将10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割讓給俄國。

再看逃到避暑山莊的鹹豐皇帝,并沒有研究督戰的對策,而是沉迷于鴉片、女色和絲竹之聲中,在太平世界裡享受歌舞升平。讓鹹豐沒想到的是,即便逃到熱河,也沒能保住他的性命。

1861年8月20日,鹹豐病重;8月21日,做了三件事:立載淳為太子、确定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人選、制“同道堂”和“禦賞”兩枚印章,分别由同治皇帝(實為慈禧太後儲存)和慈安太後掌管,八大臣拟好的章程需加蓋兩枚印章才能生效。

鹹豐皇帝特制兩枚印章,意在兩宮太後和顧命八大臣聯合執政,防止八大臣專政和兩宮太後專權的現象。

此時,遠在北京的奕䜣并不知道這個消息,顧命八大臣迅速控制了局勢,掌握了主動權:下令除了倒泔水的小太監,任何人不得出入行宮。

可慈禧太後野心勃勃,作為幼帝的生母,她不甘心大權旁落,不想成為鈎弋夫人。

漢武帝晚年時,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為防止幼帝的母親鈎弋夫人幹政專權,就下令殺掉了她。雖說慈禧太後權利大于八大臣,但是心中的恐懼讓她不得不采取行動。

慈禧接受了大總管沈蘭玉的意見,派一個聰明伶俐、又不惹人注目的小太監出宮報信。他們選中了十三歲的李連英。

<h1 class="pgc-h-arrow-right">傳送密信,小太監李連英立功</h1>

李連英趁倒泔水的時機,成功逃出避暑山莊,一路向北找到北京恭親王奕䜣的王府,把這幾天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都說了出來。

自從鹹豐皇帝逃到承德,恭親王奕䜣對那裡的情況一無所知,一時分不清真假,就把李連英關在密室裡。仔細斟酌後,奕䜣判斷李連英的話都是真實的。

他拌做薩滿巫師來到行宮,與慈禧秘密見面,商讨了發動政變的具體事宜。

奕䜣與肅順本就有沖突,回京後,秘密聯系了僧格林沁和勝保,這兩人都有兵權,因戰敗與肅順有嫌隙,倒向太後一黨。奕䜣迅速控制了京城武裝力量,再加上有人通風報信,發動政變,慈禧太後這邊已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肅順等人也想得到軍隊的支援和配合,有意拉攏湘軍首領曾國藩,曾國藩靜觀形勢變化,沒有同意,肅順等人孤立無援。

直到此刻,肅順等人還沒意識到危險即将來臨,認為顧命制度符合祖制,沒把表面順從的慈禧太後放在眼裡,端華辭去步軍統領、載垣辭去銮儀衛事務大臣、肅順辭去向導處事物大臣等職,把失去了僅有的一點兵權。

這麼做,也許是想表明自己的忠誠,不敢擁有太大的權利,但慈禧志在奪權,此舉正是慈禧太後希望看到的,肅順等人的兵權都是距行政中心最近的,在關鍵職位上安排自己的親信,無疑增加政變成功的籌碼。

出身小地主家庭,童年無憂,大太監李連英不為人知的過往幼年無憂,李連英出身小地主家庭突遭家庭變故,李連英走上太監路入宮學藝,李連英擔當重任傳送密信,小太監李連英立功苦練絕技,李連英升官

1861年10月26日,鹹豐皇帝的靈柩回京。得意忘形的肅順安排端華、載垣等人陪同兩宮太後從小路先回北京,自己和奕譞等人則護送笨重的棺椁從大路緩緩而行。直到此刻,肅順還不知道奕譞是慈禧派來監視自己的人。

一路上,慈禧太後端坐在轎辇裡,想着肅順這些天的舉動安排,正中自己下懷。她選用快班轎夫日夜兼程,提前四天到達北京,又派太監安得海給恭親王奕䜣報信,準備政變的最後一件事情。

11月2日,兩宮太後在宮中召見了奕䜣等留守的大臣,指責肅順等人大逆不道、飛揚跋扈,哭訴肅順等人的種種罪行,衆大臣憤慨激昂,紛紛要求下令解除顧命八大臣的職務,将他們緝拿問罪。

正在這時,載垣端華等人前來上朝,看到滿朝文武,指責兩宮太後不該召見奕䜣等人。慈禧大怒,下令将載垣、端華、肅順等人革去官職,交宗人府看管。

随後,兩宮太後又以同治皇帝的名義,指令奕譞抓捕肅順。接到密旨,奕譞連夜趕到肅順寝室,在卧室中将其抓獲。

11月8日,奕䜣宣布八大臣的八大罪狀,令載垣、端華自盡,把肅順押赴刑場處決,另外五人則被革職發配到新疆為奴。

慈禧和奕䜣又進一步肅清餘黨,把八大臣定的年号“祺祥”改為“同治”,以第二年為同治元年,兩宮太後垂簾聽政。

至此,兩宮太後和恭親王奕䜣密謀的辛酉政變成功了。小太監李連英,也被奕䜣從密室裡放了出來。

<h1 class="pgc-h-arrow-right">苦練絕技,李連英升官</h1>

李連英傳遞了重要資訊,為慈禧立了功,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13歲的李連英得到了1000兩賞銀!!一千兩白銀,還真是一筆巨款!他把這些銀兩交回家裡,父母拿這些錢買了一塊地,在離紫禁城不遠的酒醋局胡同買了一個院子。

立了功的李連英沒有立刻調到慈禧太後身邊,而是繼續做原來的差事。

1864年,李連英被調到儲秀宮當差,職務是給慈禧太後梳頭。

慈禧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長發垂在肩上,像小瀑布一般。随着頭輕柔地擺動,畫面也很養眼。

慈禧很珍惜這一頭秀發,讓梳頭的太監變化着發式給她梳頭。當時宮中的妃子和宮女們梳的發式都是很多年前的,慈禧早就厭煩了。她聽說外面就行一種新的優雅的發髻,就讓太監們給她也梳這樣的發式。

可是太監們梳的發髻她總是不滿意,不是把紮的很松,就是留下一撮在外面。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掉頭發。每當看見太監們手裡有脫落的頭發,就把這個太監揍打一番,有的還不明不白的死去。

時間久了,沒有人願意去給慈禧梳頭了。慈禧太後需要梳頭太監的這個消息,也傳了很久。

有心機的李連英卻想,如果自己能梳幾個漂亮的發髻,那離飛黃騰達可就不遠了。

出身小地主家庭,童年無憂,大太監李連英不為人知的過往幼年無憂,李連英出身小地主家庭突遭家庭變故,李連英走上太監路入宮學藝,李連英擔當重任傳送密信,小太監李連英立功苦練絕技,李連英升官

李連英家剛到北京時,開了個熟皮坊。因洗皮子用到的化學用品硝異味太大,洗完皮子的水又髒又臭,不能住在城市裡。他們一家隻能住在西直門外沿護城河一帶。

這附近開着很多類似于“發廊”的鋪子,李連英經常去觀看别人梳頭,久而久之學會了一些皮毛。進宮後又接着回家探親的機會,再去店裡學習實踐一番即可。

憑着自己摸索出的經驗,加上模拟苦練,李連英已經熟練的掌握幾十種發型了。他自告奮勇,纏着師傅給他安排這一差事。

李連英仔細觀察慈禧的臉型,給慈禧梳了一個新的發髻。慈禧坐在鏡前,端詳着自己的新發型,十分滿意,讓李連英第二天再來梳頭。

這李連英不僅在梳頭上下功夫,還仔細研究了太後的心理。他一邊給慈禧梳頭,一邊講笑話或民間趣事,一邊将脫掉的頭發藏進袖筒。

說笑聲中,慈禧的注意力被轉移,不覺得疼痛,也看不到落發,發式樣子還好看,甚是喜歡。

從此,給慈禧太後梳頭就成了李連英的專職工作,很快就被慈禧提拔成了梳頭房的首領太監。李連英也成了太後身邊的紅人,僅次于安得海。

憑借自己的努力,李連英還免去了梳頭房的“杖刑”和“闆型”。以至于自己休息時,其他的太監都自掏腰包,“賄賂”李連英,讓他繼續給慈禧太後梳頭。

安得海死後,又經過一些波折,李連英扶搖直上,坐上了大總管的位置,成了慈禧的心腹,陪伴慈禧幾十年,實作了自己飛黃騰達的夙願。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朝實作,都要經過刻苦努力學習和長期的探索實踐。甜蜜的話語隻能搏人一時之樂,要想在事業上走的更遠,沒有超人的技能本領,都是不可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