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權遊:抵擋異鬼的210米絕境長城,原型是3米的哈德良長城?是真的

在冰與火的世界中,高聳入雲屹立在極北之地,将野人與異鬼阻擋于凜冬之外的,便是絕境長城。這座巨大的防禦工事,卻并不是作者的天馬行空,根據采訪得知,它的原型正是著名的“哈德良長城”,那麼同為長城,比我們的何如?

權遊:抵擋異鬼的210米絕境長城,原型是3米的哈德良長城?是真的

01哈德良長城

在原著《冰與火之歌》的設定中,絕境長城的長度有300英裡,而高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700英尺。至于它的建造過程也頗為傳奇,堪稱是當時所有種族合力的傑作。

它的建造,便是在狼家的先祖、被後世稱為“築城者”的布蘭登·史塔克(Bran the Builder)(臨冬城也是他建造的)的帶領下,與野人、森林之子合作,讓巨人用石頭與冰塊,讓森林之子用魔法,與人類的士兵與工匠共同修築了絕境長城。

權遊:抵擋異鬼的210米絕境長城,原型是3米的哈德良長城?是真的

按照劇中的這種設定,700英尺210米的高度,顯然讓所有現實中的城牆都望塵莫及。可是,當作者承認他的靈感是來源于僅僅10尺3米多高的哈德良長城時,還是多少讓人有些忍俊不禁。

盡管體量差距如此之大,但其作用卻是一緻的,這條橫亘于不列颠與日耳曼交界處的長城,同樣見證了人類碰撞的曆史。隻不過,羅馬人要防禦的,卻是來自北方蘇格蘭人的不斷入侵。

權遊:抵擋異鬼的210米絕境長城,原型是3米的哈德良長城?是真的

和中國的長城一樣,哈德良長城同樣擁有完備的防禦設施體系。首先,是在北面挖有V型的壕溝,寬度在8-12米不等,深度在3米左右,這樣一來,城牆與壕溝,一高一低,互相補充,構成了哈德良長城的第一道防線。

此外,長城更需要大量守衛,是以有包括城堡、裡堡、角樓在内的一系列駐軍要塞。每隔一羅馬裡設一裡堡,兩個裡堡之間設兩角樓,而大型城堡則沿線分布有16個,三者互相配合,構成了哈德良長城的機動防線。

權遊:抵擋異鬼的210米絕境長城,原型是3米的哈德良長城?是真的

至于哈德良長城建好之後,究竟有沒有用?我們不妨拿它和中國秦漢之際的長城放在一起來讨論。

02秦漢之長城

關于長城的作用,在《資治通鑒》中有過經典的論述,書中總結為五種功能。

先說哈德良長城,最初的目的恐怕正如人所說“為了把羅馬人與野蠻人分隔開來”,羅馬人将低地民族是為野蠻人,認為他們不開化,難以接觸。

權遊:抵擋異鬼的210米絕境長城,原型是3米的哈德良長城?是真的

而與之類似的,我們秦漢之際的長城,直接目的也是為了阻隔匈奴。認為匈奴”逆天理,亂人倫,暴長虐老“,從目的上看,兩者極為相似。

有意思的是,《哈德良長城》的作者,布瑞茲·大衛則指出哈德良長城的修築是為了控制人口流動而非全然阻隔。即不管是商人、牧羊人還是到長城以北的當地人,都必須獲準才能通過城門進入北方,盡管這需要交出一定的關稅以及遵守相關秩序。

權遊:抵擋異鬼的210米絕境長城,原型是3米的哈德良長城?是真的

中國的秦漢長城也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長城最主要目的還是經濟封鎖,如今沿長城一線不少稱為“口”的城鎮,都是基于邊境貿易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中原地大物博,但北方民族一旦遭遇惡劣天氣,再想向南侵掠物資人口,便被長城鎖住了咽喉。

權遊:抵擋異鬼的210米絕境長城,原型是3米的哈德良長城?是真的

在西方,西羅馬帝國完成了對歐洲的征服,使得地中海成為自己的内海;在東方,秦漢王朝結束了長期分裂戰亂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統帝國。而他們共同的北方,則是相對落後的遊牧與半遊牧民族。生存空間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不僅劃出了兩種類型的生産方式與文化形态,也帶來了社會發展時序上的不平衡。

權遊:抵擋異鬼的210米絕境長城,原型是3米的哈德良長城?是真的

一方控弦縱馬飄忽不定,以遊牧劫掠為生存手段,在布帛菽粟取給上對農業經濟有很大的依賴性;一方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苦戀着土地與固定的農園,祈盼着豐收與安甯。這就不可避免地要造成摩擦與碰撞。

權遊:抵擋異鬼的210米絕境長城,原型是3米的哈德良長城?是真的

或許也正像《權力的遊戲》中呈現的那樣:隻有當大家同屬于活人陣營時,北境與昔日需要防範的野人才能成為并肩作戰的夥伴,共同抵禦異鬼的侵襲。

”兄弟阋牆,禦侮于外“,所有人的努力掙紮,都隻不過是為了求得一份簡單的生存資源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