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的不列颠島上,坐落着一座著名的哈德良長城,它是英國國内最著名的長城,但它與秦長城相比,卻有三個完全不同的地方。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中國萬裡長城是華夏文明的驕傲,作為秦朝留下的重要物質遺産,如今的長城已經失去了原來的功用,變成了國内重要的旅遊景點。萬裡長城是古代最重要的防禦設施之一,它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專門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是保護北方邊界的重要屏障。不過您可别認為長城是我國古代的專利,其實在國外,也有不少類似于長城一樣的防禦設施體系,英國的哈德良長城就是其中之一。
英國的哈德良長城,英語叫作Hadrian's Wall,是一條由石頭和泥土構成防禦工事,它橫斷于大不列颠島,是由羅馬帝國君主哈德良所興建。在公元122年時,羅馬帝國君主哈德良與北部皮克特人發生沖突,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邊境,于是他便傾全國之力在國内修建了一座長城,用以保衛英格蘭全境,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已控制的英格蘭經濟。哈德良長城的建立,标志着羅馬帝國擴張的最北界,也是當時巨大工程的典型案例。
哈德良長城全長約120公裡,朝向幾乎是向正西方,自泰恩河畔沃爾森德一直到索爾威灣,都是其防禦範圍。哈德良長城包括城牆、瞭望塔、裡堡和城堡等,完整地代表了羅馬帝國時代的戍邊系統。目前,哈德良長城在德國與英國境内都有大部分儲存,且儲存得十分完好,展現了當地人對于文化古迹的尊重。
談到這裡,可能有讀者會感到好奇,同是東西方文明的結晶,中國萬裡長城與英國哈德良長城究竟存在哪些差別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一下:
第一點差別在于二者之間的功能和用途不同。衆所周知,秦朝的長城是秦始皇的發明,當時秦國已經統一六國,但最大的危險卻仍未被消滅,即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匈奴經常派騎兵襲擾内地,擄掠大量的财物和人口,是以,為了抵禦匈奴騎兵的突擊,秦國才會不遺餘力的建造萬裡長城,以此來阻擊敵人,保障邊境的安甯。可哈德良長城卻不同,據史書記載稱,哈德良長城更像是一個巨大的關隘,南北雖然被長城阻隔,卻可以來往自由,商人、學者等在此川流不息,唯獨士兵大部隊不可以經過,目的就是為了保障城内的安全。相較之下,哈德良長城似乎更加人性化,其作用并不是一刀切的将所有人拒之門外,而是在保障和平的前提下有選擇性的容納他人進出。
第二點差別在于城牆的樣式不同。英國的哈德良長城長城全長117.48公裡,高約4.6米、底寬3米、頂寬約2.1米,其上方築有堡壘、瞭望塔等,總工程耗時6年以上。在城牆之外還有一條深溝,是用牆和溝組成組合的防禦系統,目的就是為了掩護城牆。城牆北邊壕溝離城牆較近,深約3米,上部寬約10米,縱深呈标準的V字型,下方還有專用的排水道。南邊壕溝則呈倒的等腰梯形,上部寬9米、深約2米,它們是城内守軍的第二道防線。萬裡長城卻不同,其總長超過2.1萬千米,目前現存長城文物本體包括長城牆體、壕塹、界壕、單體建築、關堡、相關設施等各類遺存,總計4.3萬餘處,長城内外還有烽火台用以溝通,防禦設施體系相對更加完善。
第三是防禦屬性不同。英國的哈德良長城内外,各自布置了整整17個可容納500-1000人的大型要塞,80個可容納50-100人的小型城堡,以及158座大廈和無數條軍用通道。所有的設施較為平均地分布在整個防線上,分别以以3.2-12.8公裡及1.6公裡的距離,安置大小要塞,每座裡堡大概能容納60人。與此同時,每個要塞當中還要建設2座大廈,以此充當哨所,防禦來犯之敵。中國的萬裡長城卻不同,萬裡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結合的防禦體系。一旦敵人入侵,城内士兵便能點起烽火狼煙,通知大部隊前來增援。由此我們也能看出,我國國内的長城,更像是預警系統,主要是為了防範敵人來襲,而哈德良長城更注重駐守重兵,在敵人入侵時給予沉痛打擊。
中國萬裡長城與哈德良長城究竟孰優孰劣?我們無法得出結論,因為它們都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産,我們需要做的不是評頭論足,而是用心的去保護和傳承。
參考資料:《萬裡長城》 張全虎著 陝西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