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引言</h1>
皇帝雖然貴為九五之尊,高高在上,手握大權,但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其實也是一個高風險職業,常常死于非命。宋代楊萬裡在《清虛子此君軒賦》中有言:“願堅晚節于歲寒。”這些君王之是以落到非常可悲的地步,常常就是因為“晚節不保”。
例如齊桓公姜小白,作為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首,任用管仲為丞相,大力推行改革,成為當時中原的第一個霸主,何等威風凜凜。然而齊桓公晚年卻親小人遠賢臣,導緻國家政局混亂,生病了也沒有人管,直到活活被餓死,死後67天也沒有人收屍。

▲齊桓公劇照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h1>
還有一位皇帝是南朝梁國的開創者,梁武帝蕭衍。蕭衍也是曆史上的一個傳奇帝王,他的祖上可以一直追溯到漢朝的相國蕭何。在蕭衍在位期間,與北朝強敵北魏進行了數十年的戰争,在南朝開創了宏偉的事業,并且他對佛法頗有研究。但是在他晚年卻遭遇亡國之禍,跟齊桓公一樣被活活餓死。
蕭衍便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是以在他成年後,便順理成章地進入南齊朝廷供職。蕭衍的詩文才華也非常出衆,在當時可以與謝眺、沈約等人并稱為“竟陵八友”。
▲南梁武帝蕭衍畫像
南齊末年,時任襄陽刺史的蕭衍和哥哥蕭懿共同起兵,推翻了南齊的昏君東昏侯,在中興二年(公元502年),正式建立了梁朝。稱帝之後,蕭衍對前朝君主的失敗經驗加以總結,對于戰亂後的國家采取寬松的統治政策,大力恢複發展國内經濟和文化事業,整體國力在逐漸恢複并出現上升的良好勢頭。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h1>
與此同時,蕭衍也并未放松對外的政策,他指揮着軍隊與宿敵北魏數次對抗,由于他任用了非常适合的将領,部署了正确的戰略,是以梁軍取得了合肥之戰、鐘離之戰等勝利。這一段時間是南北對峙時期,南朝少見的優勢局面。在蕭衍手下也有不少非常著名的大将,其中韋睿尤為著名,被北魏人稱為“韋虎”。
▲古代戰争畫像
但如果他沒有那麼長壽,可能在曆史上他的評價會更為輝煌。在蕭衍晚年,政治局勢發生了驚人的逆轉,梁武帝蕭衍的名聲也由此徹底轉變。
在經過數十年的太平盛世後,梁朝諸多社會沖突和政治體制等問題便開始逐漸暴露,朝廷官員開始貪腐成風,政治風氣也開始敗壞,整體國力開始下降。但是作為最高執政者的蕭衍,已經失去了壯年時的睿智和雄心,身體的衰老必然導緻了精神上的渙散,他對出現的這些問題視而不見,開始不能接受意見,隻接受吹捧。
▲皇帝劇照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h1>
本來立太子這件事如果保持立嫡不立長,那麼衆多庶子也就沒有什麼想法了,但蕭衍這樣一來,卻讓自己的兒子們心思浮動,紛紛打起了皇位的主意。各自收攏兵力,招攬勢力,梁朝内部開始分散。
而在這麼危險的時候,蕭衍又幹了一件更加愚蠢的事:他接納了侯景。他先後投靠過爾朱榮、高歡等人,後來本來還想投靠宇文泰,但是宇文泰對這個人高度戒備不願接受。
▲宇文泰劇照
蕭衍接納了侯景,就等于打開國門接納了一個竊國賊。侯景很快在梁朝境内起兵叛亂,而此時蕭衍的兒子們各自心懷鬼胎,都不願全力攻擊侯景叛軍。侯景抓住這個機會,并不與諸侯糾纏,直接攻向梁朝的首都建康。
<h1 class="pgc-h-arrow-right">結語</h1>
雖然蕭衍死後,梁朝并沒有馬上滅亡,蕭衍生前立下的太子蕭綱依然被侯景擁立為帝。而另外兩個兒子蕭繹和蕭紀也各自宣布稱帝,但不久之後就都被北朝所滅。實際上蕭衍死的時候,梁朝就已經踏上了滅亡之路。
參考資料:
《清虛子此君軒賦》
《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