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曆五月的某個清晨。
在江面忙碌了一夜的船老大們匆忙地将船聚攏。
官家的人黑壓壓立在碼頭,空氣裡是焦急的氣息。
自從皇帝嘗過江南的鲥魚後。
鎮江地面的老爺加官賞賜。
由此,皇宮裡的貴人每年都在小滿的節氣。
等候鲥魚帶去江南的問候。

身姿挺拔,潔白如玉的鲥魚高貴典雅。
最是那一身的魚鱗金貴。
船老大們用雙手将鲥魚摟在懷中。
小心翼翼地遞進官家專用的魚簍。
冰行的夥計将剛從冰窖裡取出的冰敲成均勻的小塊。
一層魚一層冰,謹慎地紮牢魚簍。
馬手們絲毫不敢耽誤。
鞭聲與人馬影子,快速地消失在人們即興奮又忐忑的視聽世界裡。
從此往北,三千裡外是帝都。
二十二個時辰。
換人換馬,鲥魚始終在路上。
這趟特快專遞,一跑就是二百年。
從明朝跑進清朝。
經年累月的長跑,也不知道跑死了多少馬與人。
美差成了苦差。
一趟長途四十四個小時。
江鮮鲥魚端上皇帝的餐桌,從未鮮過。
山東按察司參議張大人是個膽大的好官。
他給康熙皇帝寫了一個報告。
康熙皇帝看明白了:勞民傷财,關鍵魚還不新鮮。
此後,鲥魚就不再與時間賽跑了。
鲥魚有多美?
我敬仰的大文豪、大美食家蘇東坡有言:
“芽姜紫醋炙鲥魚,雪碗擎來二尺餘,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莼鲈。”
《金瓶梅》裡說鲥魚:
“你們那裡知道,江南此魚,一年隻過一遭兒,吃到牙縫兒裡,剔出來都是香的。好容易!公道說,就是朝廷還沒吃哩。不是哥這裡,誰家有?”
鲥魚吃鱗、甲魚吃裙、刀魚吃鼻、鮰魚吃肚、河豚吃白。
如果你年少好奇。
操起刀來将家中大人買的鲥魚刮去鱗片。
好了,輕則挨罵,重則吃打。
一頓打罵是值得的。
從此,你知道吃鲥魚先朝魚鱗下筷子。
不然,你就不是南通人。
每年五月,是鲥魚與南通人約會的季節。
這樣的季節隻與老一輩南通人有關。
鲥魚、刀魚、河豚。
是長江派發給南通人的”三鮮大禮包“。
天下緻鮮與便宜到難以想象都有了。
就是老天沒有再給當代人五百年。
在漁業學大寨的歲月。
一時間漁獲豐産得連憑票供應都省了。
每條三斤重的鲥魚。
每斤大約五毛。
知道你家可能一頓吃不完,市場裡也将鲥魚開成一半賣。
每斤八毛。
進入九十年代。
長江說,對不起南通人,鲥魚配額已經用完了。
此物以後隻在天上有。
讓無數文人雅士傳唱了千年的鲥魚。
讓無數南通人享用了千年的鲥魚。
隻消二三十年的瘋狂捕撈。
就讓一個物種滅絕。
這樣的事,在全球範圍,還在發生。
如今在餐桌,依舊可見鲥魚。
那是人工養殖的成果。
或者是東南亞、緬甸一帶的冷凍海鲥魚。
鲥魚依舊披着高潔的鱗片。
酒釀汁、火腿片、醬油、糖一起跟鲥魚來個三溫暖浴。
是謂古法蒸鲥魚。
調和後的鮮味彌補了海鲥魚鮮味不足的缺點。
是一道餐桌廣受歡迎的菜。
在沒有長江鲥魚的今天。
盡管鲥魚鱗不再軟、鮮、糯。
有得吃總好過什麼都沒得吃。
最後給大家獻上清蒸鲥魚的做法:
1、鲥魚去肚洗淨,鱗不用去,用鹽腌制入味
2、将冬菇、鮮筍、火腿切片
3、食材整齊碼放在魚身上,魚身下放入姜片
4、魚肚塞入碎姜、筍、火腿,入鍋猛火蒸10分鐘
5、用豬油起鍋,放胡椒粉、蔥蒜、鹽,加澱粉勾芡
6、調好的濃汁淋在魚上面即可盛盤